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王庆国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验案分析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462

时间:2020-09-15

转自 中医复兴号


代某,男,56岁,2020年1月29日收治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患者春节前曾去武汉开会,返回河北后发病。

  

主诉:发热咳嗽15天。


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1月19日出现咳嗽,无发热,1月20日咳嗽加重伴发热、乏力,但未诊。1月28日8点30分左右到河北北方学校二附院就诊。经二附院专家会诊,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评估为疑似病例。1月29日凌晨1时,经张家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血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8时15分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核酸检测阳性,于22时转入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治疗。1月30日该患者体格检查情况:体温38 ℃,呼吸38次/min、心率100次/min、血压143/79 mmHg,血氧分压76%(5 L/min),结合肺CT和省专家意见,诊断为确诊病例重型。患者神清,精神倦怠,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杂音未及,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压迹,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4.77×109  L-1,中性粒细胞76.1%,淋巴细胞百分比18.2%,淋巴细胞绝对值0.87,血糖11.4 mmol/L,谷草转氨酶46 U/L,乳酸脱氢酶384 U/L,羟丁酸脱氢酶335 U/L,二氧化碳分压(PaCO2)26.8 mmHg,标准碳酸氢根17.8 mmol/L,二氧化碳总量18.6 mmol/L。肺CT提示:两肺浸润性病变,心包积液少量,左侧锁骨术后改变,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肝脏密度减低,不排除肝损害(急性),左侧肾上腺占位。


入院诊断: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2、高血压病,3级高危;3、心包积液(少量);4、不除外急性肝损害;5、左侧肾上腺占位。


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莫西沙星、血必净、激素甲泼尼龙静点,干扰素雾化,克力芝口服,及对症等常规治疗。


1月30日中医初诊


发热咳嗽气急,少痰质黏,烦躁,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细数。


主治医师中医诊断:瘟疫(湿浊郁肺);


治法:清肺排毒汤祛湿化浊、清肺透邪;


处方: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g (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款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日1剂,每日2次服。


小编按:这是王老师弟子开的方,照本宣科,用的是官方的清肺排毒汤,从证候上看,病已入里,再用宣发不对证,刻舟求剑,违背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效果堪忧。


1月31日二诊


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加重,无创呼吸不能缓解,腹胀便秘,舌质红降,苔黄燥,修正西医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ARDS;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给予气管插管,镇静下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胃管、尿管,继续给予西药支持治疗。


中医诊断:瘟疫(疫毒闭肺)。


治法:宣肺泻热,通腑利湿。处方:前方去细辛射干猪苓生姜紫菀款冬花山药,改生石膏30g,加葶苈子15g,瓜蒌15g,桃仁10g,大黄6g。胃管鼻饲。


小编按:患者已无表证,仍用麻杏石甘汤为底方,不对证。


2月1日三诊


患者在镇静下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继续给予西药支持治疗。上午病情加重,血压不稳,在100-84/70-50 mmHg间波动,心率110次/min,床旁CT检查见肺大部实变,呈“白肺”状,血气分析PaCO250.1 mmHg,PaO240.5 mmHg。西医准备人工肺(ECMO)支持。中医疹疗所见:患者喘息气促,口唇紫绀,头部汗出,周身无汗,手足逆冷,面色潮红,小便量少,4 h尿量20 mL,大便2日未行,脉沉细数。此时,患者病情危重,医院急请王庆国教授网上会诊。


小编按:但头汗出,四肢厥冷,虚阳欲脱之兆,危在旦夕,好在王老师来了。


王庆国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的上述情况后,诊断:瘟疫(内闭外脱证)。治法:回阳固脱,化痰通腑开窍。处方:生黄芪60g,人参30g,山萸肉40g,麦冬30g,炙麻黄15g,制附片30g(先煎1h),五味子15g,生大黄15g,龟甲(先煎)20g,细辛15g,当归25g,浙贝母30g,川厚朴10g,杏仁15g。2剂,每剂分4次胃管鼻饲,6h一次鼻饲。


小编按:果然名不虚传,力挽狂澜,后面有原作者详细方解,小编就不点评了。


2月2日19时四诊


上药分4次服用,24h后,患者大便已下,小便量增,12h尿量600 mL。在镇静下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无烦躁不安。心电监护示:脉率81次/min,血压130/85mmHg,体温36℃,血气分析:PaCO245.91mmHg,PaO270.4mmHg。脉指氧94%。血常规:白细胞13.4×109L-1,中性粒细胞76.1%。药已对症,病有转机,原方继进,仍6 h一次鼻饲。


2月5日五诊


患者仍在镇静剂下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此时病情出现反复,血压升高150/110 mmHg,心率减慢至60次/min以下,指脉氧94%。pH7.612,PaCO233.6mmHg,PaO256.5mmHg。虽四肢转温,汗出减少,大便已通,但仍喘息,紫绀明显,脉细数。西药仍对症支持治疗,考虑到液体负荷,中药改鼻饲为前方减量灌肠治疗。1剂分4次,日2次,每次500mL灌肠。


2月10日六诊


患者氧合指数明显好转,呼吸改善,解除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可以进少量流食。用扶正固本方法坚持应用中药调理,调整处方为:黄芪30g,红参10g,山萸肉20g,麦冬15g,五味子9g,大黄6g,当归15g,浙贝母15g,厚朴10g,杏仁10g,苏叶15g,黄连10g,甘草6g,桔梗10g,焦三仙各10g,陈皮15g。日1剂,每日2次服。


2月11日七诊


患者病情稳定,前方继进。


2月13日八诊


患者自主呼吸下,指氧95%以上。饮食睡眠正常,可以下地行走,活动后仍有气促,乏力,舌苔厚腻。继服前方。

 

2月14日,患者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病情达到出院标准,带补气养阴,软坚散结药出院。


病例分析


本案患者入院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在入院后3天内进展为危重症,出现呼吸衰竭、ARDS、MODS,此时肺部的呼吸窘迫、缺氧是其主要问题,西医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并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此3天的中医诊断一天一证,从瘟疫(湿浊郁肺)到瘟疫(疫毒闭肺),再到瘟疫(内闭外脱证),可谓传变迅速。经过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最终该患转危为安。从整个救治过程看,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各阶段中药处方的调整思路与治疗效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从何失,效从何来;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辨识本病的水平,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达到减少新冠肺炎的重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诊时,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看似并不严重,但从影像学显示,不仅肺部炎症明显,且已累及多脏功能,故西医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主管中医师根据其发热咳嗽气急,少痰质黏,烦躁,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细数,诊断为瘟疫(湿浊郁肺),处以清肺排毒汤(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0年1月27日开展试点观察处方)。从患者病情和用药剂量上看,一诊对于患者病势的把握显然不够准确,存在病重药轻的问题,故而其功不著。

  

二诊时,患者呼吸困难继续加重,无创呼吸已不能缓解,出现呼吸衰竭,急需机械通气,西医将入院诊断修正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主管医师根据其腹胀便秘,舌质红绛,苔黄燥等症状,诊断为瘟疫(疫毒闭肺),给予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五苓散大柴胡汤宣肺清热、通腑利湿,但药后仍未收功。这提示我们,面对快速传变的病势,治疗时机稍纵即逝,此时用药必须果断大胆,而其前提则是对于病机病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

  

三诊时,西医已行挽救治疗,在镇静下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行俯卧位通气情况下,患者病情仍在加重,血压下降,心率110次/min,CT显示肺大部实变,呈“白肺”状,血氧分压已降至40.5 mmHg,西医准备采用人工肺支持。王庆国教授通过详细询问病情了解到,此时患者喘息汗出,口唇紫绀,手足逆冷,面色潮红,小便量少,4 h尿量20 mL,大便已2日未行,此为内闭外脱,阴阳两虚,肺气不宣,上下气机不通,虚阳浮越,有外亡之势。受网络诊病所限,在无法获知第一手舌象、脉象等重要资料的情况下,王庆国教授谨遵仲景之法,紧紧抓住病机进行辨证施治,诊断为瘟疫(内闭外脱),果断处以大剂量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还魂汤生脉散,以扶正固表,通阳开闭,回阳固脱,化痰通腑开窍。患者服药1剂,24 h后,热退、便通,尿下,汗止,血氧分压升至70.41 mmHg,可谓效如桴鼓。

  

四诊时,患者在镇静下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无烦躁不安。小便量增,12小时尿量600 mL,除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外,各项生命指标基本正常。药已对症,病有转机,原方继进,中药仍6小时一次鼻饲。

  

五诊时,病情出现反复,患者血压反高,而心率反低于60次/min,血氧分压复降至56.5 mmHg,西药仍对症支持治疗。而此时患者四肢转温,汗出减少,大便已通,虽仍喘息,且紫绀明显,但症情已有所缓解,效不更方。考虑到液体负荷,后改为以前方减量灌肠治疗,日2次,每次500 mL灌肠。

  

六诊时,患者呼吸改善,氧合指数明显好转,解除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进入恢复期。遂调整处方,用扶正固本方法继续善后治疗。药后2天患者饮食、睡眠很快恢复正常,并可以下地行走。4天后出院。

  

纵观整个治疗过程,三诊用药起到了承危救困,逆挽狂澜的重要作用。现将王庆国教授三诊时遣方用药思路浅析如下:

  

三诊时,西医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呼吸衰竭;ARDS;MODS,肺实变80%,血氧分压低至40mmHg,已准备人工肺支持。而中医看来,此患阴阳俱虚,且虚阳将脱,肺气闭塞,当此之时,需急用麻黄宣肺气。方中麻黄杏仁、炙甘草三药合为《金匮要略》所载还魂汤,后世又名三拗汤,意在通过宣降肺气,达到通阳目的。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此时用麻黄有助于患者血压的升高,但同时也有使其心率更快之危,而合入生脉散、炙甘草,即可抵消麻黄的这一副作用;另外,本有汗出不止,用麻黄恐有过汗之虑,但由于方中配伍有附子、山萸肉、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益气敛阴固脱,则不必担心其过汗。方中厚朴,与杏仁相伍,属仲景降气平喘之药对(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可知),配合麻、杏、草三拗汤,则宣肺平喘之功愈胜。以上4药,虽重在开肺气之闭,复肺脏宣发肃降之本,然也意在攻邪,体现了疫病要“以逐邪为第一要义”。

  

患者汗多不止,面色潮红,此为欲脱之阳被格拒于外、虚阳浮越于上之征,此时若只攻其邪,不顾其正,则旋踵之祸立至,当此之即,最考验医者的识证能力和用药胆识。王庆国教授以参附汤回阳救脱,同时加入大剂山萸肉、五味子黄芪以救脱敛汗。运用山萸肉救脱敛汗是近代名医张锡纯的经验,张锡纯称其“救脱之功,较参、术、芪不更胜哉”,认为“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已故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自拟止汗之鬼门锁方,即为山萸肉、五味子黄芪麻黄根龙骨牡蛎。同时,方中还加入了龟甲,与附子甘草配伍,乃取郑钦安潜阳丹之意,意在引浮阳归于下焦。

  

患者大肠不通,方用大黄附子汤温阳散寒通便,加当归以润肠通便,体现了肺与大肠表里的思想,意在通大肠以降肺气。当归在此处应有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此方助阳药多而养血药少,故用当归以养血。本应选用白芍,但用白芍恐其碍湿,而用当归则无此弊端;二是此方中当归黄芪相伍,有当归补血汤之意,而且可与其他补益药一起扶助正气;三是可防麻、附、辛等热药之燥性;四是当归本身具有治疗咳逆上气的重要功用,既能平喘,又可以止咳;五是此患上下不通,肺气膹郁,心血动行不畅,当归于此又有和血、活血,交通上下之功效;六是本品与麻黄细辛相伍,可使经络通达;七是本品可以助大黄通便,方用大黄15 g,乃因其内闭,腑气不通,则肺气下降不易,大黄当归同用,虽不及大黄配伍枳实芒硝攻下力强,但此时正气不足,不耐峻攻,当归润肠通便,正好助其通便。

  

患者小便不利,4h尿量仅20 mL,结合大便不下,为中医关格”之象,也为危重症之重要指征。《内经》云,大小不利者治其标;《伤寒论》云,“伤寒哕而腹满 ,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孟子》云“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似此即是。本方看似未有利水药,实则利水力强,乃取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水分之意,意在“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综上,该方虽用药14味,但所虑者多,其攻补兼施,阴阳同调,上下兼顾,寒热并用,重者恒重,轻者亦轻,药虽似杂乱,但内蕴玄机,体现了王庆国教授的学术根柢及临证胆识,故服药后1剂见功,可称桴鼓之效。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