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读宋兴的《岐黄求真集》

求道

浏览:231

时间:2025-01-08

上年七八月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入了一个中医圈子,买到宋兴教授出版《岐黄求真集》上下两册。书本的内容系宋兴教授一些讲座文稿和个人心得总结,他的所思所想。感觉是宋兴教授一路走来的学习中医的思维和方法,明中医的思维和方法。中医之理,一个“理”字,无论阅读哪家名家的著作,当你读出这本书的理,那才是入门,那才有站再别人肩膀的可能。感觉自己的路还很漫长。

几个月的时间,读完上下两大册,摘录几个片段分享:

补中益气汤加低剂量的附子肉桂干姜治疗咳嗽

记得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太太,体形微胖,长期咳嗽痰多。他用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症状有改善,但都没有收到满意效果。患者经朋友介绍,就千里迢迢到成都来求医。我一听说是老同学看过的患者,就格外谨慎。因为我知道我的老同学非等闲之辈,他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也未必能解决好。四诊仔细考察,患者脉细缓无力,舌淡苔净不胖,便秘而溏,咳声无力,咳几声就要抽一口长气,是个典型的肺肾气虚咳嗽。就用了个补中益气汤加低剂量的附子肉桂干姜,叫她找个地方住下,先试服两三剂药,看看效果如何,调整一下治疗方案后再回去,免得长途奔走,费事费力费钱。她说她女儿在成都工作,那就更方便了。那时我的应诊时间是星期二、四晚上和星期天上午。患者星期天看病后,星期二来复诊,告诉我说:喝一次咳嗽就止住了。我说我没给你用任何止咳药,你回去后也不要随便乱吃止咳药,还是找我的老同学看。就在原方基础上加了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叫她回去连服20剂。患者后来专门叫她女儿来向我致谢,反馈的信息是:疗效非常巩固。(上册35-36)

黄芪人参之适用舌苔情况

即便是同样都加某类药,针对不同个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四气五味的不同选择,还有用量多少的不同要求呀!同样是加益气药,舌苔明显的就不宜加黄芪,而应加人参:舌苔越厚,加参量越低;舌苔太厚,连参都不宜加了,只能加白术,加苍术。同样是加养阴药,舌红少苔,舌体不瘦的,宜加芦根荷叶天花粉、生稻芽之类不滋不腻的药;舌体偏瘦的,宜加白芍石斛玉竹女贞子麦冬沙参类滋而不腻的药;舌体很瘦的,宜加生地熟地黄精天冬银耳、龟胶类填精养血滋腻药。同样是加去湿药,有的宜加芳香化湿药,有的宜加淡渗利湿药,有的宜加苦温燥湿药。还得认真评估所加药物以多大量为好,患者服药可能会出现什么负面反应,是否需要加其他药物来进行调节等等。内涵之丰富,常常令局外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是中医局内人,如果理论修养没够,也会瞠目结舌,难明其中妙理。(296)

三仁汤五味消毒饮人参治脓毒败血症

四十多年前,我在宜宾毕业实习的时候看到过一例创伤性溃疡,因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发展为脓毒败血症,经过地区医院和一所比地区医院设备更好,专家水平更高的国防工业职工医院诊治,都控制不了感染,高热持续不退,两所医院都建议截肢。地区医院要求从踝关节切,国防工业医院要求从膝关节切,他都拒绝。医院无奈,就动员他转院治疗。患者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往上级医院转,就转到本市中医院。没想到,正是这次无奈选择,让患者化险为夷,重获新生。到市中医院以后,收住在中医外科。我现在都还记得主管老师的名字,叫吕天银,是成都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老前辈。患者来的时候正是盛暑,溃烂的脚背表面软组织严重腐烂,满是绿色脓液,筋骨历历可数,高热持续不退。吕老师说:“这么高的体温,西医的方案不能撤,全都要继续用,然后加上中药,双管齐下。”吕老师诊断后给我们讲:“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重按无力,现在又正值盛暑,要芳香化湿药和解毒药同用,高烧这么久了,气液两伤,脉虽数但重按无力,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还要加少许益气药,舌苔这么腻,养阴药就暂不考虑了。”他选择的是三仁汤五味消毒饮人参。真是令人不敢相信,不到两天,高烧就退了,病情一天比一天好,仅仅三个多礼拜的时间,这个患者就带着满脚背的累累瘢痕,肢体完好地走出医院了,真是令后学大开眼界呀!无论是谁,只要亲眼见证了那样的案例,都会终生难忘!灵魂的震撼,你怎么忘得了呢!我们学中医,爱中医的情感基础,就是这么奠定的,事实教育比什么空洞的说教都更有征服力。(上册354-355)

寒湿型心肌炎患者治疗

一位寒湿型心肌炎患者,面色惨淡无,舌体胖大而淡,舌苔白厚水滑,六脉沉缓无力。大师以养心阴,通心脉,再加大剂苦参治之,患者越服症状越严重。此属寒湿困阻心阳所致,治当辛温开宣、温中化饮、芳香醒脾三管齐下。于是用理中汤合五苓散羌活独活川芎砂仁、白蔻、藿香等药进行治疗,不是一剂见效,而是服一次就收到明显效果!包括心律、饮食、精神、脉象所有症状,都明显改善,服三剂就基本痊愈了。善后工作要点是温阳益气、养血活血。

另一位湿热型心肌炎患者,面色晦黯油垢,舌苔黄厚腻,汗出而黏,尿黄而热,六脉滑数。大师还是以养心阴,清心通脉,再加大剂苦参治之,患者也是越服越严重。此属湿热困扰心阳所致,治当芳香淡渗合辛凉轻宣,以分利湿热,调畅气机。于是用三仁汤滑石加董香、佩兰茵陈金钱草石菖蒲,佐少许金银花连翘进行治疗,也收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并叮嘱患者:要饮食清淡,严禁辛辣厚味、油煎火烤食品!忌一切滋补保健品!还告诉患者:湿热郁遏病症根治最难,不可能药到病除,只能是药到病减。只要舌苔未尽,就病根未除,病多反复,治疗就不能中断,千万不能见好就收。

还有一位气虚血瘀型心肌炎患者,畏寒肢冷,面色灰黯,唇紫舌瘀,舌体偏胖,心悸,心前区刺痛,脉涩而结代,夜晚发作频繁,时有深夜心率明显减慢伴胸闷憋气、濒死感发生,好在舌上并无腐苔、腻苔、厚苔积聚。大师仍然是以养心阴,通心脉,再加大剂苦参治之,患者服一次就病情明显加重。此属气虚血瘀,心脉阻滞,欲通不畅所致,治当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于是以补阳还五汤、理中汤、五苓散治之,重用参、姜、桂、芎,并佐少许三棱莪术,仍然收到了一剂症状大减、二剂身心大安的良好效果。不过本病根治甚难,患者饮食衣着起居运动都应处处小心,尤其要注意忌食生冷和衣着保暖!治疗也不能轻易中断!(下30)

钟以泽前辈生脉散加怀山药治疗带状疱疹

我曾经见到过不少钟以泽老师(钟以泽先生)的处方,从中受益匪浅。今天举一张对我震撼很大的处方,和大家分享。这种处方,见一次,终生难忘,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记忆犹新。几年前的一天下午,一位中医界的老前辈因夫人患带状疱疹,夫妻二人也都是中医专家,他们自己不知开了些什么方子,连续治疗了一段时间都没有效果,就去找钟老看。看了回来,正好在半道上碰到我,就给我看钟老开的方。同时用深表怀疑的语气说:“干了一辈子皮肤科,带状疱疹怎么竟开这么个方子。”我一看,生脉散加怀山药,连一味清心泻肝、凉血解毒、活血通络的药都没有,心中很震撼!震撼什么?震撼钟老治疗皮肤病,丝毫不为世俗常规、西医新说、现代药理这样一些当代最为“流行”的医界“新知识”“新见解”“新方法”所惑,处方用药直指病机核心,辨证论治水平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因为我比较熟悉患疱疹病的前辈,还不止一次看过她的舌象。她身体素质历来较差,形瘦骨立,舌红少苔,性情急躁,容易发脾气、动肝火,动不动就要给她那位名气远比她大、身价远比她高的老公“打燃火”,是典型的气阴两虚、肝肾亏损、本元不足体质。从辨证角度看这个方,那就是再精当不过的标准答案。见到如此难得一见的宝贵医方,真是暗暗惊叹!但一听眼前这位前辈的口吻,我不好直接表露内心的惊叹。只是平静地问前辈:“这个方给师母吃过吗?”他拉长语调,一字一顿地说:“我怎么会用他这个方呢!带状疱疹泻心汤证,最起码也要开个龙胆泻肝汤嘛!”我一听这话,知道他不是从辨证角度在思考问题,无法和他沟通,就立即奉还处方,然后知趣地离开了。……钟老开出这样的方来,既不是老而昏聩,更不是酒喝多了。而是针对患者体质大虚,前期治疗只见其实,不见其虚,不在扶正托邪中求疗效,而在苦寒攻伐中求疗效,因误用过用寒凉,火毒之实虽得到一定缓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元气进一步损伤。正气不复,正虚邪恋的状态终不能改善,残余邪毒阻络的病机终不能彻底纠正,疼痛如灼的病症余势必然久久难已。在这个阶段,邪实已微不足道,正虚才是本病的主要矛盾。辨证论治,扶正托邪就成了当务之急。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钟老才用人参大补五脏元气。元气充沛则五脏之气自然充沛,机体生命水平自然提升,邪正对比状态自然改善。有了这个大前提,脏腑功能就能强健,气血生化有源,从而收到不补血而血自生、不滋阴而阴自长的良好效果。机体一旦进入气血俱增的良好状态,邪正势力对比自然就会发生正渐复而邪渐退的改变,虚热也就不会再继续化生,原来已生的虚热邪毒也会因气血渐充,清阳渐升而不药自散。(下册153-155)

任何经典都只能是示范性举要

任何疾病的虚实,都与年龄、性别、体质、精神、病因、病性、病程紧密相关。对病性的虚实鉴别,应放开眼界,把中医的基本知识拿来综合运用,而不能简单比对书本。包括经典在内,任何书本都只能讲基本原则,讲粗线条。任何疾病都变化万千,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做会不会有悖经旨?有违圣意?绝对不会!任何经典都只能是示范性举要,不可能把临床无穷变化全罗列出来。果真那样做,就不是在给人以规矩准绳,也不是在给人以巧,而是在授人以 “愚”。包括仲景在内的所有圣人,都不会干这样的傻事情。他们特别强调知识的活学活用,都极力主张学习的人到知识海洋里去沉潜涵泳,都认为只有通过反复练痛筋骨,反复啃沙呛水地艰难拼搏,才能练成追波逐浪、挺立涛头的弄潮高手。(下册364)

三仁汤治疗痛经

一位朋友的16岁女儿患痛经,每发则痛不可忍,汗出烦躁,甚至呕吐昏迷。很多医生都给她吃的道遥散、柴胡疏肝散,也有开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的,都没有效果。我第一次给她看的时候是她妈妈请我到她家里看的。去的时候正在发作,抱着肚子在床上翻滚。面红唇赤,六脉皆大而滑数有力,舌苔薄黄微腻,问知口渴尿热,就给她开了个银翘散柴胡茵陈石菖蒲类药物的方,微煎当茶频服。服一次,疼痛明显减轻,一剂尽,疼痛消除。二诊时舌苔黄厚腻至少三倍于初诊时,脉仍大而滑数有力。显然,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通过轻清宜化,湿热内盛的特点才充分暴露出来。就告诉她还要多吃几剂药。接着以三仁汤金银花连翘藿香佩兰茵陈石菖蒲柴胡薄荷等出入化裁,前后服药二十余剂,直至苔净脉静,才算告一段落。(下册432)

关联词条:

  • # 宋兴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