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以情绪低落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症状持续2周以上,且常伴有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行为迟钝,自轻自责、思绪缓慢,消极自杀、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性欲减退,其中之四项者,称为抑郁症。应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者。
抑郁症状中医称为癫,《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难经•二十二难》:“重阴者癫。”说明癫的临床特点是情绪低落,抑郁不乐,为阴盛阳虚所致。李梃《医学入门•癫狂》:“癫者异常也,平日能言,癫则沉默;平日不言,癫则呻吟,甚则僵卧直视,心常不乐。”说明其情绪、行为与正常状态不同。《临证指南医案》:“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包络”。为气郁痰迷、心血不足所致。临床可分为虚、实两证,但更多的是本虚标实之证。
在临床上,癫证与郁证表现相似,均有情绪抑郁之症。但癫者神志混乱不清,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可能会自伤或伤及他人;郁者则神志清楚,有自制能力,不会自伤或伤及他人。痴呆则以智力低下为突出表现,有记忆、思维、情感、语言、行为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但部分症状可以自制;狂躁则以情绪亢奋、易于激惹为表现,躁狂动乱,喜怒无常,奔走呼号,打人骂人,气力倍人,容易鉴别。值得指出的是,狂躁与抑郁常可以出现在同一病人的发病不同时期,有的可相互转化,或由癫转狂,或由狂转癫等。
在临床上,癫证有轻重程度不同。初起精神抑郁,喜怒无常,自语而语无伦次,症情尚轻,尚可治愈;久而神情呆滞,思维混乱,表情淡漠,意志减退,则症情日甚,病深难复。
治疗
【证治方药】
(一) 痰气郁结
1.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兴趣索然,沉默寡言,或喃喃自语,多疑多虑,食欲不振,胸闷善叹息,思绪缓慢,甚则喜怒无常,秽浊不分,神志混乱不清。舌苔白腻,脉弦滑。
3.治法:理气解郁,涤痰通窍。
药物:枳实10g,制南星10g,半夏10g,橘红10g,郁金10 g,香附10〜15g,木香6 g,茯苓15g,石菖蒲10g,甘草6g。
方义:枳实、木香、郁金、香附理气解郁,半夏、陈皮、南星、菖蒲、茯苓、甘草涤痰通窍。
加减:若神精呆滞、思维迟钝,加白金丸10g (吞服)豁痰通窍。若失眠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痰郁化热者,加黄连、麦冬、枣仁清心安神。若面黯、舌紫,情感紊乱,语无伦次,为瘀痰互结,加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
5.变通法:病久脾虚,痰气互结者,用涤痰汤(《济生方》)合六君子汤(《医学正传》),药如党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枳实、菖蒲、竹茹、甘草等,健脾化痰为治,若痰气互结,瘀血阻窍者,用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加减,药如香附、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白皮、苏子、桃仁、柴胡、甘草,理气解郁、化瘀通窍。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秽浊不分,目瞪不瞬,痰迷心窍症重者,可先以苏合香丸(《局方》)1粒化服,辛香豁痰开窍醒窍,再用上方理气化痰。若躁狂、抑郁交替出现,则宜据证主次轻重,间以清热降痰、滋阴降火,间以理气解郁、化痰醒神。若症情相对稳定时,可用沈氏达郁汤(《沈氏尊生书》)合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减,药如升麻、柴胡、香附、川芎、橘叶、蒺藜、桑白皮、菖蒲、苍术、神曲等,理气安神达郁。肝郁脾虚、心神不安,亦可用逍遥散(《局方》)合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加减,疏肝健脾,化痰安神。
(二)心脾两虚
1.临床表现:精神抑郁低落,自轻自贱,委屈莫名,神情恍惚,魂梦颠倒,易受惊恐,善悲欲哭,时作傻笑,言语无序,思维混乱,意志锐减,行为迟钝,不思食饮,四肢无力,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黯。舌淡,脉沉细无力。
2.病因病机:癫证日久,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脾虚不运。
3.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药物:党参10〜15g ,茯苓15g,黄芪10〜15g ,川芎6g,当归10〜15g,炙远志6〜10g,柏子仁10〜12g,枣仁15 g,五味子6〜10g,半夏曲1 0g,炙甘草6g。
方义:党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茯苓、远志、半夏化痰安神,当归、川芎养血,柏子仁、枣仁、五味子安神。
加减:若神情恍惚,易受惊恐,加龙齿、牡蛎、磁石、铁落重镇安神。若善悲欲哭,时作傻笑,加小麦、大枣、百合、地黄,即合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均为《金匮要略》方),养脏润燥。若脾肾阳虚,行为迟钝,反应呆滞,嗜卧肢冷,面色苍白,加肉桂、补骨脂、菟丝子、仙灵脾补肾温阳。
5.变通法:心脾两虚,痰气互结,本虚标实者,可用归脾汤(《济生方》)合汤 (《千金要方》)加减,补益心脾,化痰解郁,标本兼顾。本证不求速效,在症情稳定后,可选用养心汤、归脾汤、越鞠丸、温胆汤等合方,制丸缓调。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1 . 取穴: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内关、膻中、中脘、足三里,百会、本神、神庭、四神聪,三组穴位交替使用或酌情配伍。心脾两虚加神门、三阴交,痰气郁结加丰隆、太冲。
方法:痰气郁结用泻法,心脾两虚用补法,留针30分钟。
疗程: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 取穴:百会、印堂,心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肝气郁结加太冲、丘墟,痰凝气阻加公孙、丰隆。
方法:百会、印堂用沿皮刺法,他穴常规直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30分钟。
疗程:同上。
(二)电针法
方法:沿皮刺入后,用 G6805电针仪通入脉冲电流,频率为80〜90次/分钟,以局部有肌肉轻微抽动、自感舒适为宜,通电15〜30分钟。
疗程:同上。
(三)耳针法
取穴:神门、脑、皮质下、心。
方法:王不留行贴敷固定,自行按压日3次。
疗程:3 日1次,10次为1疗程。
(四)头皮针法
取穴:额中线,顶中线,配额旁1线 (右)、额旁2线。
方法:用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将针体缓入1寸,用暴发力向外速提或向内速插,反复多次,每次一般不超过1分。留针60分钟,其间运针3 次,配合导引吐纳,如患者闭目端坐,全身放松,意守丹田。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结语
癫即抑郁,包括现今之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之抑郁相,以及心因性、更年期、反应性抑郁症在内。只要符合以上临床表现,即可参照中医证治方药进行治疗。一般而言,本症实证以痰气郁结为主,用理气解郁、涤痰通窍法;虚证以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为多,可用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法治疗。若两者兼见,则健脾化痰同法,用涤痰汤合六君子汤等。
抑郁症的发作与季节时令有关,以情感障碍的单相型及双相型为主,排除神经症型抑郁、更年期抑郁、反应性抑郁、躯体疾患引起之抑郁及精神分裂症,共116例,对有明确时间记录的抑郁发作186次进行统计。结果为5月和10月有两个发作高峰,基本处在春分、秋分前后,认为此时是自然阴阳之气交相胜负之时,人之阴阳必然亦随之剧烈变化,从而说明自然界的变化,可能对人的抑郁情绪有较大影响。


求道
畅读VIP

110

0


求道
畅读VIP

92

0


求道
畅读VIP

191

0


求道
畅读VIP

344

0


求道
畅读VIP

298

0


求道
畅读VIP

280

0


求道
畅读VIP

443

0


求道

491

0


求道
畅读VIP

447

0


求道
畅读VIP

548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