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茯苓

处方

茯苓5两,人参2两,生姜2两,橘皮2两,白术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风痰气发,即呕吐欠呿,烦闷不安,或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中间任食。

摘录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千金》卷三:茯苓

处方

茯苓5两,甘草2两,芍药2两,桂心2两,生姜6两,当归2两,麦门冬1升,大枣30个。

功能主治

产后心虚,暴苦心悸不定,言语谬错,恍恍惚惚,心中愦愦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无当归可用芎藭。

若苦心志不定,加人参2两,亦可入远志2两;若苦烦闷短气,加生竹叶1升,先以水1斗3升,煮竹叶取1斗,纳药;若有微风,加独活3两,麻黄2两,桂心2两,用水1斗5升;若颈项苦急,背膊强者,加独活葛根各3两,麻黄、桂心各2两,生姜8两,用水1斗半。

摘录
《千金》卷三

《千金》卷十五:茯苓

处方

茯苓半两,黄柏半两,黄连半两,龙骨半两,人参半两,干姜半两,黄芩半两,桂心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赤石脂1两,大枣12个。

功能主治

风虚冷痢及因下空竭欲死,滞下脓血,日数十行,羸笃垂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次服。不愈,满3剂。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痢久困竭而至本虚极亢,虽用连、柏、芩、栀苦折之味,不得参、苓、归、芍护持之力,徒伤正气,虚阳愈炽。所以专赖姜、桂之热因热用,不独实脾固脱,兼取发越甘草大枣之甘缓,宣通龙骨、石脂之涩滞,而风虚冷痢,亦藉姜、桂、参、苓可以挽回造化也。

摘录
《千金》卷十五

《千金》卷十八:茯苓

处方

茯苓4两,半夏1升,生姜1斤,桂心8两。

功能主治

胸膈痰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4服。

冷极者,加大附子4两;气满者,加槟榔3-7个。

注意

忌酢物、羊肉、生葱、猪肠。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痰气聚于胸中,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不得桂心之辛散,难以逞破的之功。冷极加附子,是指真阳虚者而言,气满加槟榔,是指痰气盛者而言,非谓二味可以并入一方也。

摘录
《千金》卷十八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茯苓

处方

茯苓12分,橘皮12分,白术8分,人参6分,桂心6分,甘草8分(炙),紫苏10分,生姜12分,槟榔7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常吐酸水,脾胃中冷。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半,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如人行7-8里,未好愈,2-3日更服1剂。老小取微利。

注意

忌生葱、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摘录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1两,石膏1两半,芍药3分,半夏1两(汤浸7遍,炒令干),细辛(去苗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五味子半两,麻黄(去根节,沸汤掠去沫,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心下有水气,肺气虚胀,喘息咽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茯苓

处方

茯苓2两,防己1两半,橘皮1两,玄参1两,黄芩1两半,泽泻1两半,杏仁2两半(去尖皮),白术1两半,大豆1升半,郁李仁2两半,桑白皮2两半,泽漆叶(切)1升,猪苓1两半。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鼓胀上下肿,心腹坚强,喘息气急,连阴肿,坐不得,仍下赤黑血汁,日夜不停者。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先煮桑白皮、大豆、泽漆叶,取5升,去滓,澄去下淀,纳诸药,煎取2升,绞去滓,分3服。

咳者,加五味子2两。停2日服1剂。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热面、蒜、炙肉、粘食、油腻。

摘录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


其他同名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人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白术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心下结气连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茯苓

处方

茯苓1两,当归3两,甘草2两(炙),黄芩1两,术3两,石膏如鸡子1枚,杏仁30枚,芍药2两,芒消1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妊身卒心腹拘急痛,胀满,气从小腹起上冲,心烦起欲死,是水、饮、食、冷气所为。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纳芒消,上火令烊之,服1升,当下水或吐,便解。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茯苓

处方

茯苓1两,芦根1两(锉),黄芩1两,知母1两,栝楼根1两,瞿麦穗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脾热,渴不止,小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茯苓

处方

茯苓1两,桂枝1两,甘草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太阳病,若小便少者,津液当还入胃中故也;凡发汗太过,大小便难者;太阴病,无大热,其人烦燥,此为阳去入阴。

用法用量

桂枝汤煎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圣济总录》卷十: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2两,防风(去叉)2两,当归(焙)2两,白前2两,干姜(炮裂)2两,甘草(炙,锉)2两,独活(去芦头)3两,远志(去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历节风,手足曲戾,言语错乱

用法用量

每服先用水3盏,黑豆半匙,大枣2个(擘破),生姜半分,煎至1盏半,去滓;入药末5钱匕,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2两,熟干地黄(焙)2两,人参2两,桂(去粗皮)2两,半夏(汤洗7遍,切,焙)1两半,甘草(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

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风厥,惊骇背痛,善噫善欠。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1两,沉香半两,甘菊花3分,诃黎勒皮2两,藿香(去梗)1两,木香半两,槟榔(锉)1两,白术1两,枇杷叶(拭去毛,炙)10片,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首风,头目昏痛,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生姜、盐各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