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Bái Qián

别名

石蓝、嗽药(《唐本草》)。

释名

因其根茎中空,细长有节,如鹅管状,故称鹅管白前

来源及植物形态

白前,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évl.或芫花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干燥根茎和根。主产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évl.

采制

8月挖根,或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白前: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稍浸泡后捞出,润透,切段,晒干。


白前:取白前片用炼蜜加水适量拌匀,文火炒至蜜汁全部吸干,呈老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白前片100斤,用炼蜜25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前,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时后漉出,去头须了,焙干。任入药中用。"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微温。

①《别录》:"味甘,微温,无毒。"

②《药性论》:"味辛。"

③《药材资料汇编》:"味苦,微辛。"


归经:入肺经。

①《纲目》:"手太阴。"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泻肺降气,下痰止嗽。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白前性微温而不燥热,既能降气,又能祛痰止咳,为治肺家咳喘的要药。用于肺气壅实,痰多而咳嗽不爽,气逆喘促之证,不论寒热新久皆可应用。咳嗽,喉中有痰声,单味白前捣末,温酒调服。偏寒者可与紫菀半夏等温性化痰止咳药配伍,如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白前汤;偏热者,可与桑白皮地骨皮等清泻肺热药配伍。外感风寒咳嗽,咯痰不爽者,常与荆芥桔梗陈皮等疏风散寒,化痰止咳药同用,如《医学心悟•卷二》止嗽散。其治证虽异,然祛痰降气之功则一。总以肺气壅实、痰多不爽为使用白前的着眼点。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3~10g,煎汤。蜜炙白前,性较缓和,长于润肺止嗽,多用于肺虚咳嗽


注意:

1.本品祛痰作用颇强,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如有胃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

2.本品专于辛散下气,《要药分剂》云:“白前性无补益,虽寇氏称其能保肺气。但其功能专于降气,气降故痰亦下,故惟肺气壅实兼有痰凝者,用之无不奏功,若虚而哽气者不可投也。”故肺虚干咳者不宜用。

各家论述

1.《别录》: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2.《唐本草》:主上气冲喉中,呼吸欲绝。


3.《本草备要》:泻肺。


4.《本草衍义》: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


5.《纲目》:白前,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张仲景治嗽而脉沉者,泽漆汤中亦用之。


6.《本草经疏》:白前,肺家之要药。甘能缓,辛能散,温能下,以其长于下气,故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二病皆气升、气逆,痰随气壅所致,气降则痰自降,能降气则病本立拔矣。白前性温,走散下气,性无补益。深师方中所主久咳上气,体肿短气胀满,当是有停饮、水湿、湿痰之病,乃可用之,病不由于此者,不得轻施。


7.《本经逢原》:白前,较白薇稍温,较细辛稍平。专搜肺窍中风水,非若白薇之咸寒,专泄肺、胃之燥热,亦不似细辛之辛窜,能治肾、肝之沉寒也。


8.《本草正义》:白前,专主肺家,为治咳嗽降气之要药。《别录》谓其微温,以其主治寒嗽,则能疏散寒邪,其性质必含温养之气也。然白前治嗽,亦不专于寒嗽一面,即痰火气壅,上逆咳嗽,亦能定之,则又有似乎寒降,是以苏恭竟作微寒。然其所以能止嗽者,则在于平逆顺气,使膈下之浊气不上凌而犯肺金,斯肺气得顺其清肃之性,而咳自除,此以静肃为用,必不可遽谓其温。且古今主治,恒用之于火气逆升之症,无不应手,自当以苏恭微寒之说为长。且寒邪寒饮之咳,辛温开肺,别有专司,固非白前之长技,特微寒顺气,非如沙参知母之寒凉直折,亦非如桑根皮、枇杷叶之清降遏抑,故为定咳止嗽之主药,而绝无流弊。虽不见于《本经》,而《别录》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甚至称其治呼吸欲绝,可见其清肃肺家,功效卓绝。白前顺气,清肃肺金,是其全体大用,此外别无效力。而《日华子本草》且称其治奔豚肾气,殆因其能降肺逆而推广言之。然白前主治上焦,而不能下坠直降,肾气之治,失其旨矣。


9.《福建中草药》:行气消积,健脾和胃。

按语备注

1.白前一药,《别录》说它微温,《唐本草》认为微寒。然白前治嗽,并不专用于寒嗽,亦可应用于痰火气壅上逆的咳嗽。因痰浊蕴肺,肺失清肃而嗽作,白前即以清肃肺气为用,功能袪痰降气,不论寒嗽、热咳,只要肺气壅实有痰而咯吐不畅者,都可使用。治寒嗽,可与紫菀款冬花半夏等配伍;治热咳,可与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2.经临床实践,本品袪痰作用颇强,对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量不过多,如果用量过多,易引起恶心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注意。又本品无补益作用,功专辛散下气,对于肺虚干咳者,不宜应用。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