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地黄丸

处方

熟地黄2两(酒蒸2次,焙),生地黄2两,川当归1两半(去芦),川牛膝1两,金钗石斛1两(切,酒浸,焙),菟丝子1两(酒浸,炒,别研),车前子1两,防风1两,枳壳(略洗,去瓤,麸炒)1两,杏仁(麸炒,先用汤泡过,去皮尖,别研)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平补,壮气血,悦精神。主内外障及眼见飞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1日1次。先服此方半月,次服羌活丸5日.然后用立应散搐鼻。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

《普济方》卷二二八:地黄丸

处方

干地黄5两,茯苓5两,玄参5两,泽泻4两,薯蓣4两,山茱萸4两,桂心4两,芍药4两,附子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劳损虚羸,伤寒冷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酒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八

《医方大成》卷十引钱氏方: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8钱(洗,焙干),泽泻(洗)2钱,牡丹皮(去心)3钱,牛膝3钱,山茱萸3钱,白茯苓(去心)3钱,鹿茸(酥炙)4钱,干山药4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禀赋不足,肾虚不生骨髓,头囟不合,并体瘦骨露,有如鹤膝者。

用法用量

3岁以下每服2-3丸,空心温水化下。

摘录
《医方大成》卷十引钱氏方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经验良方》: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杏仁甘草、贝母、麻黄(去节)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润肺出声。主劳嗽声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噙化。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经验良方》

《急救仙方》卷三:地黄丸

处方

菊花半两,木贼半两,苍术3钱,地黄3钱,枸杞子3钱,荆芥3钱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去风明目。主

用法用量

方中甘菊花用量原缺。

摘录
《急救仙方》卷三

《丹溪心法》卷二:地黄丸

处方

地黄(酒蒸熟)1两6钱,槐角(炒)1两,黄柏(炒)1两,杜仲(炒)1两,白芷1两,山药8钱,山茱萸8钱,独活8钱,泽泻6钱,牡丹6钱,茯苓6钱,黄芩1两半,白附子2钱。

制法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阴。主五痔。

用法用量

方中黄芩,《直指·附遗》作黄耆。

摘录


其他同名方

《圣济总录》卷一五○: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2两,地骨皮1两1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1分,柴胡(去苗)1两1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赤芍药1两1分,黄连(去须)1两1分,羚羊角(屑)1两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1分,百合1两1分,桔梗(炒)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玄参1两,槟榔(锉)1两,茯神(去木)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劳气,头项筋急疼痛,咽喉干,脐腹痛,四肢无力,血脏经脉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医统》卷七十一: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焙)半两,黄耆半两,防风1两,远志(制)1两,茯神(去木)1两,鹿茸(酥炙去毛)1两,黄芩1两,瓜蒌1两,人参半两,石苇(去毛)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4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肾气虚惫,膀胱淋涩。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地黄散”。

摘录
《医统》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焙)半两,山茱萸半两,萆薢半两,当归(洗,焙)半两,续断半两,芎穷半两,黄耆(锉细)半两,五味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半两,木瓜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气亏损,不能生肝,肝乏生气,遂多虚冷,肝肾脉俱弱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本事》卷四: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1两,牛膝(洗,锉,焙,酒浸1宿,再焙)3分,石斛(洗,去根)3分,肉苁蓉(水洗,酒浸,切片,焙)半两,茵芋(去梗,锉,炒)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川芍(洗)半两,五味子(拣)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薏苡仁(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气血,补肝肾,祛风湿,壮脚膝。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酒吞下。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熟干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阴;牛膝气味酸咸平,入足厥阴;石斛气味甘平微苦咸,入足太阴、少阴;肉苁蓉气味咸温,入足少阴;茵芋气味苦辛温,入手足阳明;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五味子气味酸咸微温,入足少阴;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厥阴;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手足少阴;薏苡仁气味甘平淡渗,入手足太阴。此补虚祛邪之方也,虚而邪走下焦,不能即愈者,宜此缓治之。

摘录
《本事》卷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30斤(捣绞取汁),杏仁3斤(汤浸,去皮尖双仁,点地黄汁研令如稀膏),胡桃瓤1斤(研如膏),大麻油1斤,丁香3两,木香3两,人参(去芦头)3两,牛膝(去苗)3两,白茯苓3两,栈香1两,沉香1两,安息香2两(锉如棋子,水煮烂用之),没石子5两,诃黎勒皮5两,柳枝皮3两(炙令干),盐花3两,乌麻油1斤(点地黄汁研,以净布捩汁),白松脂8两(炼成者),龙脑1分,白蜜1升,酥1升。

制法

上除地黄汁及脂膏蜜外,共为末,然后都合一处,以诸药汁调和如稀膏,于3两口瓷瓶中盛,仍强半不得令满,坐瓶于炉中砖上.四面以火逼之,候瓶中药沸,以柳木蓖搅之,时以匙抄,看堪丸乃止,候冷取出,以蜡纸密封头,勿泄药气。

功能主治

补血,治气,益颜色,延年。荣养鬐发,坚齿牙。主须发早白,牙齿摇动。

用法用量

食后含1丸,如小弹子大,有津液即咽之,日可3丸,夜卧时含1丸。只10日觉灵,100日变白为黑。初服药,处净室1月。

注意

慎葱、萝卜、藕、蒜,常宜吃生姜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