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案讨论
黑糊糊
一、
从病例具体讨论,可能更好些,先发一个上来看看效果
一女,55岁的样子,进来坐下,伸过手来一句话不说,观体形中等,鼻头色青,舌暗淡湿润苔薄白。气息弱。脉之,双手无汗而冷,浮取寸尺不现,关脉弦,沉取三部弦紧而细,关脉尤细,脉势来迟而去疾,寸微而涩,关脉虚,重按到骨,寸关脉不见,尺脉可及。
发上来几天了,没见人回帖,我把自己当时的分析写出来,大家提意见
气息弱,没听到呼吸音,说明上焦没有太大问题,至少呼吸通畅。
舌暗淡湿润苔薄白--有一个虚寒的印象。
双手无汗而冷--有一个厥证的印象。
浮取寸尺不现,关脉弦--大体印象是中焦实,弦为肝之正脉,寸尺不现有可能上下虚。关脉浮,考虑会有肝气犯胃,胃气上逆。
沉取三部弦紧而细,关脉尤细,脉势来迟而去疾,寸微而涩,关脉虚--这里弦紧主寒是肯定的了,细则气血不足,来迟而去疾,是寒邪表现,寸微而涩,说明阳气不上达,阳气不上达则清空失养。关脉虚,是虚在中焦。寒虚相抟,中焦运化失司,上焦不得阳气,气血滞涩则苦头昏痛。
重按到骨,寸关脉不见,尺脉可及--更证明了阳气不展,手冷就再摸一下脚,也确实凉,可以算是四肢厥逆(当时气温不低),所以肯定有头昏头痛之类的问题,但尺脉能见沉到底,肾气尚存,所以病不在下焦,就是中焦虚寒,阳气不展。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吴茱萸汤证
回头加上舌象一分析,她口中多津,这就有可能会吐涎沫,为何这样看呢?因为虚寒之人不欲饮,口中有唾液必然怕下咽,所以吐出为快。
接下来是问诊,大家在过农村的人就知道这种情况,问诊不象是问,倒是医生叙述病情,不然她另找高明了 ,我说:你这个病是中焦有寒气,阳气不外达,手脚发凉,头昏痛,也可能会头晕眼花,特别是蹲坐后起来时更明显,会干呕,爱吐口水,吃凉的东西后感觉不好,喜欢吃热的,胃中难受,躁杂乏酸,生气后更严重。很可能是受寒引起的。病人听后说:我主要就是头昏来看的,不想你连其它问题也全看出来了,就开药吧。测了一下血压,90/55mmHg。
于是开了一方:
一副,生姜一般让患者自己放100克,水煎分三次服。
10月11日,此病人再来,前面的药效果非常好,现在头痛已好,其它症状也缓解许多,卖了一棵人参给她。
二、
女,35岁,面寒唇淡,尺肤多汗发凉,脉轻取濡而散乱无定,荣卫分离,浮取关脉弱,尺脉涩,寸脉不显,脉形见芤,脉来无气而血独行,其势缓而无力,沉取尺脉细如线,关脉缓软,寸脉无,重按至骨,尺脉微,寸关无。
面寒唇淡,尺肤多汗发凉--给人感觉极虚的样子。
轻取濡而散乱无定,荣卫分离--先有一个气血相离的印象,以为阴阳将离
浮取关脉弱,尺脉涩,寸脉不显--关脉弱,中气不足,尺脉涩,无气而独见血,女子当为漏下,寸脉不显,同时提示关不上寸,气血不养。
脉形见芤,脉来无气而血独行,其势缓而无力--提示近期血有所失,崩中的可能性极大,缓为脾胃之气尚存,是因血去则无以载气,故气弱。
沉取尺脉细如线,关脉缓软,寸脉无--印象同前,但肾中一气尚存,病不致危。
重按至骨,尺脉微,寸关无--肾气未绝,提示此病可治。
整体看,这是一个因崩漏失血的,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故出现以气虚为表现的失血的脉象,短期内出现大量失血的,脉以芤为主,慢性的失血,芤脉不多见,现在所见的脉象,为慢性失血持续不断。荣卫分离的脉象,要是在各力度所取的脉中都见的,一般病危难治,此处只轻触即得,而沉取不明显,阴阳没有离绝,还为可以治之病。从力度加大取脉来看,前面的荣卫分离,是虚极之时,无力自顾,以致分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病人不开口说话,我也没和病人说什么,直接开方,固冲汤加减:
管仲30鹿角胶龟板胶各20(烊化)
两副。嘱禁房事。
五天后,病人再来,面色好转很多,并带着以前的相关检查结果来,大体看了一下,诊断有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血化验正常,另有药物一大提。此人三月前月经后一直不干净,出血不断,时多时少,先没怎么管,后来一次突发血量增多后,自感体力不支,才上医院诊治,但多次治疗未果,血下淋漓不断,有人建议看中医,才来这里的,说上次的药吃了后,血量逐渐减少,现在基本不再出血,但感觉小腹怕冷,四肢微凉,再让调理一下,把脉,散乱之脉不见,脉沉迟而细,浮越之气已收,改用胶艾汤加减:
三副,嘱饮食每餐加点猪肝,以滋补调理。
三、
某男,67岁,体瘦身小,形冷面垢,明堂晦暗,气息短快,言语声低。拿着一堆检查结果来,日期在前的胸片示大叶性肺炎,日期在后的胸片示胸腔积液,其它未细看。自诉因病住院,输液就有一个多月,烧退了,痰少了,咳嗽也减轻,但气喘心悸。舌瘦小偏暗燥裂,苔白腻。休息半小时后切诊:尺肤有汗,双手三部俱轻触就应指明显,弦象突出。浮取脉大于常人两倍,脉势缓兼有滑象,力稍弱,前大于后,脉率稍数。沉取三部俱大,重按脉稍弱,尺脉涩。
大家先感知一下这个病人,共同讨论
此例是阳气虚弱,三焦失常,水液不布为主。
弦象突出,脉大,脉大为劳,大而弦的脉,类似仲景所说的“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但还没到革脉有程度。
脉势缓兼有滑象,力稍弱,前大于后,脉率稍数--缓而兼滑,是胃气尚存,弱则为虚,前大于后,是心气未衰,数也为虚。
沉取三部俱大,重按脉稍弱,尺脉涩--尺中涩,是肾气不足。大脉兼涩,怀疑为燥邪伤津。燥与饮势不两立,思之当为三焦失常,水液不布。
整体看,浮而弦,尺肤汗出,为卫气强,沉取弱而大,则为虚脉,是荣气弱。弦则为寒,大则为燥,荣卫不谐,水气不行,水气不行则留饮口燥,气喘心悸。
此患者是病后留邪不去,脾胃气虚,水液布散失常,三焦失于宣通,故以五苓散加人参主治
打粉,每服10克,一日三次,忌茶酒。
吃完一副药再后症状消失。检查:正常胸片。
四、
一男,60岁,高瘦,税务退休干部,脉整体偏大,双手寸关浮取弦牢,而尺沉细,脉来洪滑。沉取则弱,尺中微涩。重按时只见尺脉。整体脉形为弦,前大后小,脉位前高后低,脉势来大去小,头大本大而尾小,来徐去疾。
先发上来思考。
我把我自己的感觉发上来,大家参考。
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此人体瘦,瘦人脉浮大为平,故责之脉沉,责之脉小。税务退休干部,为形乐志苦之人,形乐则气旺,志苦则血衰。故寸关浮取弦牢为平脉。
所以这里重点看尺脉,所谓独处藏奸。
总体尺沉细,脉来洪滑--沉在尺也为平脉,肾气尚存,为病可治。来势见洪,是心脉见于肾之部。滑则气多血少。
沉取则弱,尺中微涩--沉取弱,为阴不足,尺中涩,为下焦不利,不利则便难。
脉形弦--为肝气至,肝脉自旺。
前大后小,脉位前高后低,脉势来大去小,头大本大而尾小,来徐去疾--阳有余而阴不足,上有余而下不足。
整体看,上实下虚为主,实为气实,虚为血虚,气有余便是火,血不足则燥。加之浮取寸关浮大弦,尺沉涩,上则为头晕目眩,中则为腹胀,下则为便难,便难者,大便干,小便不利。
此人大致情况也如上。把脉完,病人拿出一个体检报告来,上面有两个阳性结果:前列腺增生,慢性结肠炎,高血脂。
症状有:头不清爽,眼红,口时苦,耳鸣,腹胀,大便干结,小便不畅,腰酸。
此人没开药,告诉生活方面自己调理。
顺便说个小事,脉弦而牢的,一般病起长久,性格刚强,但性格不易波动。要是脉弦而不牢,可以左右移的,性格易波动,脾气怪。不弦的,没脾气。供参考。
昨天诊一男子,在电力公司上班,体壮实,双脉弦而大,浮中沉底伏均见滑实之象,三部尺强于关,关强于寸,询得平时常饮酒,服清热解毒类药以为常,不吃就上火,而且头有昏蒙感,每年秋冬剧,春夏缓,最近眼睛热痛,吃小柴胡颗粒、牛黄解毒片、龙胆泻肝片和穿心莲片数天无效来诊。
我开下面的药,昨天吃一副,今天来时已经感觉非常有效,先加密供大家讨论
从脉象分析,此人肝气有余,所有余便是火,脉弦滑实为证,问题是大脉,说燥令脉大,此人必兼有燥邪,故病秋冬剧而春夏缓,前面所服之药以清热解毒燥湿为主,现无湿可燥,当以清肝药中加润养之品,仍开龙胆泻肝汤,改其方,重用养阴药,并兼以明目,先治其标实,若允许以后当调补肾阴:
柴胡30、夏枯草30、木贼30、木通20、龙胆草20、黄芩30、生地30、栀子15、车前子30、当归20、泽泻30、甘草10、石决明30
一副,水煎服,此为一天量。
今天服前药明显感觉有效,又再来开一副,去木通,龙胆草,增生地为100克,加黄酒100ml煎服。
五、
男,75岁,形苦志乐之人,满手裂纹并起茧皮肉刺,(听说现在自己种地,一年还要种7公斤的玉米种)面黑略浮,目光游离,自诉腹痛时左时右半年有余,以黎明前后为甚。舌光无苔,舌质有1/3面积有深浅不一的瘀斑,诊得脉三部俱浮大而涩,轻取微弦,中取稍强,沉取弱,尺脉沉取无。思此根基不固,所谓脉病人不病,不敢开药。因告之保养之类的话,并言药只能治病,不能使人年轻,温总理在zhengfu工作报告中说,中国人的人口平均寿命73岁,活75已经超过平均数,所以凡事要想通点,该怎样就怎样了。即使是达官贵人,明星富豪们,也有许多英得早逝的,在这点上来说,能活到75岁的人,已经比他们赚了。此人听后大笑,道谢谢而去。
男,81岁,体瘦个高,双手脉俱略弦,偏细,尺后更细,脉位前高后低,脉来头小本大,微有涩象。断言此脉为小便不通。在西医应该是前列腺的问题,在中医则上格下关,关者,又名癃闭,点滴而出则癃,闭塞不通叫闭。患者点头称是。开当归芍药散加水蛭土鳖虫两剂。
女,38岁,近来总恶心来诊,唯喜汗出,而别无所苦,诊得脉阴抟阳别,经云:阴抟阳别,谓之有子。莫非是孕脉?问月经,言两月未来。不放心,让去计生办检测。
此人来复诊,感觉小便明显通畅,比以往住院打消炎针强得多,前方再开一副。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