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博济》: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1两,麦芽1两,猪牙皂角半两,青盐1合。

制法

上同捣令匀,粗火锅内炒过,再为末。

功能主治

骨槽风,牙齿宣露,肿痒浮动,疼痛时作,或龈烂生疮。兼治口疮

用法用量

每用先以盐水漱口,再用药末掺擦。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博济》

《博济》卷一: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水洗)、秦艽(水洗净)、柴胡(去芦)、枳壳(去白,麸炒香熟用)、知母(生用)、当归(去芦)、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骨蒸壮热,肌肉减瘦,多困少力,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

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地骨皮枳壳散(《元戎》卷五)。

摘录
《博济》卷一

方出《圣惠》卷四,名见《普济方》卷十七: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1两,葳蕤1两,玄参1两,黄耆1两(锉),子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心气盛实,气血壅涩,阴阳不通,荣卫隔塞,上焦壅滞,心胸烦热,口干颊赤。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用水1中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蜜各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名见《普济方》卷十七

《普济方》卷二三五:地骨皮

处方

当归4两,黄耆半斤,秦艽6两,知母2两,枳壳1两,地骨皮1斤,甘草1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骨蒸壮热,肌肉减瘦,面色萎黄,小便赤色,恶心潮热,夜多盗汗,嗜卧少力,口苦舌干,肢节烦疼,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2盏,加生姜3片,乌梅大枣各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五

《圣惠》卷三十二: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2两,石膏(细研,水飞过)2两,川大黄(锉碎,炒)2两,井泉石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加石膏更研令匀。

功能主治

眼睛疼痛,睡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以白米泔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杨氏家藏方》卷三: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3两半,生干地黄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热客于皮肤,血脉凝滞,身体头面瘾疹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温酒调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三

《普济方》卷三四○: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葳蕤半两,麦门冬半两,甘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烦躁,体热疼痛,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三四○

《普济方》卷三六八: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白茯苓麻黄(去节)、白芍药、黄芩川芎前胡升麻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热甚者。

用法用量

葱白同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八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应验方》:地骨皮

处方

柴胡4钱,地骨皮3钱,薄荷2钱。

功能主治

牙齿虚热,气毒攻冲,龈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作1服。水1钟半,煎至1钟,去滓,温漱冷吐。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应验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地骨皮

处方

地骨白皮(微炒)1两,当归(切,焙干)3分,升麻半两,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黄赤色)半两,芎藭3分,紫矿(炙)半两,寒水石2两半,莨菪子(炒香熟)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齿动,吃食不稳。

用法用量

每用1钱匕,涂齿根下;甚者绵裹如弹子大,日吞2-3丸,口中含化亦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其他同名方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仁存方》: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黄耆、人参鳖甲(酒浸,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骨蒸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空心、临卧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仁存方》

《医方大成》卷七引《经验方》: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凤眼根皮(并用悬崖中者好,去土不用)各等分。

功能主治

肠风痔瘘,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同炒微黄色,为细末。每服3钱,空心温酒调下。。

注意

忌油腻食物。

摘录
《医方大成》卷七引《经验方》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洗,焙干)1两,川大黄(微炮)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黄耆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热病,口干,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8分1盏,加荆荠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地骨皮

别名
处方
制法

先刮取浮皮别收之,次取皮下腻白粉为细散,其白粉下坚赤皮锉细,与浮皮一处为粗散。

功能主治

止痛生肌。主恶疮。

用法用量

地骨散(《鸡峰》卷二十二)。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圣惠》卷十六: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1两,防风(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葛根(锉)1两,羚羊角屑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热毒攻眼疼痛,心中躁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豉50粒,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惠》卷十六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地骨皮

处方

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前胡半两,地骨皮半两,当归(洗,焙)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曲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

功能主治

小儿寒热更作,肌体羸瘦,烦渴引饮,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6分盏,加生姜1片,大枣1枚,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云岐子脉诀》:地骨皮

处方

人参1两半,地骨皮1两半,柴胡1两半,黄耆1两半,生地黄1两半,白茯苓半两,知母1两,石膏2两。

功能主治

肺痈,疮疡,气虚内热者;脏中积冷,荣中有热,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阳有余阴不足者;蒸潮热自汗,咳吐腥秽稠痰。

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细细温服。

摘录
《云岐子脉诀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捣末)半两,小麦10粒,麻子10粒(烧灰),绯帛方5寸(烧灰),曲头棘刺2-7枚(烧灰),半夏7枚(炒黄,捣末),乱发1团如鸡子(烧灰)。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疔肿。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至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片玉心书》卷五:地骨皮

处方

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

功能主治

小儿肺热。有时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复发,其状如疟。

用法用量

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自采佳)、知母、银州柴胡(去芦)、甘草(炙)、半夏(汤洗7次,切,焙)、人参(切去顶,焙)、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用法用量

本方加秦艽,名“秦艽饮子”(《见《婴童百问》引《全婴方》),又名“秦艽饮”(见《婴童百问》)。

摘录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

《直指》卷九:地骨皮

处方

地骨皮(洗)半两,秦艽(洗,去芦)半两,柴胡半两,枳壳(制)半两,知母(生)半两,当归半两,鳖甲(醋炙黄)半两,川芎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潮热骨蒸,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桃、柳枝各7寸,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空心、临卧各1服。

潮热甚,加些大黄微利之。

摘录
《直指》卷九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