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邹燕勤治疗肾病常用药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382

时间:2021-03-23

01、生黄芪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二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排毒生肌之功。


由于慢性肾病常见肺脾肾气虚,并常因脾虚湿蕴而致水肿等证。使用黄芪主要取其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功,故以生者为宜。


临床应用指证:神疲乏力,懒言少动,动则气短,自汗,易外感,面部虚浮晄白,舌淡有齿痕,脉细无力。虫二笔记提示我常用黄芪治疗神疲乏力动则气短的虚劳证,常常一剂见效,数周停药。


常见病证: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虚劳,表现为肺脾肾气虚者。


黄芪除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之功外,并有良好的消除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作用。


临证时,与太子参或潞党参、生白术、川续断桑寄生配伍,以健脾益肾补气,主治脾(肺)肾气虚证;与制首乌、枸杞子、生地太子参、生白术配伍,以益气养阴,主治慢性肾病气阴两虚证


配伍防己、生白术、连皮苓、生薏苡仁等,主治气虚水肿;配伍当归,补气养血,主治气血亏虚及低蛋白血症。


《本经逢源》提出:黄芪人参则益气;同当归则补血;同白术防风则运脾湿;同防己防风则祛风湿。


该药在临床常用30~50g,最大用量100g,使用时常与陈皮半夏配合使用,防其助湿滋腻碍胃。


02、大 黄


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功效。


《本经》认为其“主下瘀血、血瘀、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偏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张景岳将生、熟大黄总结为:“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


慢性肾衰时正虚邪实,肾元衰竭,湿浊(毒)潴留,应用大黄取其通利逐瘀,荡涤胃肠,清除邪浊之意,不能单纯理解为以通大便为目的的“导泻疗法”,而且也不是西医导泻所能类比或替代。


此外,大黄有祛瘀止血作用。《血证论》曰“大黄为血家圣药”。肾衰过程中,多有瘀血、出血之证,用血家圣药的大黄,甚为对证。


现代医学也证明,肾脏疾病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肾衰时,这种高凝状态更为显著,并成为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


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肾衰的主要环节之一,这与大黄具活血化瘀作用而获效相符合。慢性肾衰时在口服扶正基础方中宜配合制大黄,灌肠时宜采用生大黄


因为慢性肾衰常伴见胃失和降、脾运失健,生大黄味苦性寒,恐其口服性猛力专,伤及脾胃之气,有虚虚之虞。


口服方药中常以健脾益肾为基础方(如保肾片),配合制大黄泄浊逐瘀,并可配伍泽泻车前子、连皮茯苓渗利泄浊;配合泽兰赤芍牛膝活血化瘀;配合昆布海藻牡蛎活血利水,收敛毒邪。


对慢性肾衰早、中期患者可采用生大黄为主的保留灌肠疗法,在不增加肠道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药物灌肠的方法协助湿浊毒邪排泄。保留灌肠方为:生大黄15~30g,蒲公英30g,生牡蛎30~50g,六月雪30g,生甘草5g。


大黄的用量无论口服或灌肠均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精神状态及大便次数进行调整,以保持每日大便2~3次为度,不可泻下太过,以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加重病情。


且患者灌肠期间,口服的辨证方中不入制军,待灌肠疗程结束,口服方中再佐以解毒活血之制军。保留灌肠疗法仍属辅助疗法之一,不能久用,待2~3个疗程后宜暂停使用一段时间。


对体质虚弱,心脾功能皆差者慎用或不用,反对“大黄化”治疗方法,即同时口服大黄复方、静滴大黄制剂、灌肠大黄导泻等,上述方法能引起患者正气大伤,促进病情恶化。


03、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系菌类植物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菌科虫草真菌,寄生在昆虫麟翅目蝙蝠蛾科的虫草蝙蝠蛾幼虫体的混合体。


其味甘性温,具滋肺、补肾作用,是我国传统的补肾壮阳药物。《本草纲目拾遗》谓其“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药性考》曰“味甘性温,补精益气,专补命门”。


中国民间早有采用冬虫夏草与鸡、鸭、鱼、肉炖食以补肺益肾的食疗方法,历代医籍也多有记载。


全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邹云翔教授在1955年出版的《中医肾病疗法》中,就介绍了运用冬虫夏草治疗肾结核及尿毒症的经验体会。认为冬虫夏草显其冬夏二令之气化,感阴阳二气而生,能补肺阴纳肾阳。虫能补下焦之阳,草可益上焦之阴,常以此药治疗肾脏病,这是冬虫夏草治疗尿毒症的最早应用,我们在临床也常应用该药治疗肾功能衰竭。


临床观察显示,在中药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冬虫夏草可提高慢性肾衰治疗效果,单用虫草煎服或打粉冲服也有疗效。


有些慢性肾衰患者经中西药治疗无效,或一度有效,但继续治疗,疗效无法提高,以冬虫夏草煎汤服用,大部分患者可见肾功能改善,而虫草菌丝制剂也有类似作用。


现代医学也证实冬虫夏草具有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调节免疫,纠正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紊乱多种作用。


特别对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肾毒性损害及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加快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减轻病变,缩短病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疗效亦高。


我们常用剂量为冬虫夏草粉每日3g,分3次吞服;或以虫草每日3~5g(最多10g)煎汤频饮,饮汤后服用虫草。


04、菟丝子


味辛、甘,性平,入肝脾肾经,具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


该药阴阳双补,益阴而不腻,温阳而不燥,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说“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从而平补脾、肝、肾三脏。


我们临证中常用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以肾气亏虚,精微不固为主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小溲频数,夜尿多,无尿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常与制首乌、太子参茯苓等配伍,如保肾片,以补益肾元,调摄阴阳,健脾和胃,用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与黄芪党参金樱子等配伍,以益气固摄,用于蛋白尿多尿者以肾虚失固为主要表现者。


临床常用量15~30g。


05、车前子(草)


车前子,味甘,归肝、肾、膀胱经。车前草性寒,具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在肾病中主治热结下焦膀胱,小便不利,尿血目赤,咽痛等症。而车前子味甘淡,性微寒,具清热利尿,渗湿止泻作用。


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出现下肢及面部水肿,小便量少者临床宜选车前子;而以膀胱湿热表现为主者,则选车前草为多。


配伍应用:


车前草萹蓄瞿麦鸭跖草黄柏等合用,治尿路感染而致尿频、尿急、尿痛;与白茅根大蓟小蓟荠菜花等配伍,以凉血止血,治疗血尿。


车前子配合茯苓皮、白术泽泻、生薏苡仁,以渗利化湿,泄浊排毒;配合冬葵子金钱草、海金砂、滑石等,通淋排石;


配合菊花石决明治其肝火上炎的目赤眩晕;配合茯苓、白扁豆马齿苋等治疗泄泻,尤其适宜小便不利的水泻,取车前子淡渗利湿,利小便而实大便。


临床常用量为15~30g。


车前子属淡渗利水之品,水湿、湿浊证时可轻药重投,常用剂量为30g,其利水性缓,无攻逐利水之剂损伤正气之虞,故时常应用。


(来源:《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一一邹燕勤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