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大定风珠临症应用

求道

浏览:482

时间:2024-07-08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白芍,地黄、麦冬、麻仁、五味子、生龟板、生牡蛎、炙甘草鳖甲阿胶、鸡子黄
〔功效〕滋阴养液、柔肝熄风
〔主治〕阴虚动风证。温病后期,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治法〕
鸡子黄—味甘补脾,镇定中焦,通彻上下,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
阿胶—甘平滋润,入肝补血,入肾滋阴;
鸡子黄、阿胶—滋阴息风;
白芍麦冬生地—滋阴增液,养血柔肝;
龟板、鳖甲牡蛎—益阴潜阳,平肝熄风;
麻仁—养阴润燥;
五味子—酸收,收敛欲脱之阴;
甘草—调和诸药,合白芍,酸甘化阴。
〔歌诀〕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麻芍牡草方,
龟板鳖甲胶五味,滋阴熄风最相当。
【文献选—温病条辨】
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王绵之
大定风珠滋阴息风。温病热邪久羁,灼耗真阴或因误用汗、下,重伤阴液。见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伤寒论》有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治“少阴病,得之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该方即在此基础上去芩、连,加味而成。借鸡子黄之形如珠,故名大定风珠,以救治温热之邪久不解,灼耗真阴,神疲痪疯,时时欲脱。其实主药仍然是大量滋阴之品护其内而使虚阳得安而风息。方中取鸡子黄形圆,味甘补脾,镇定中焦,通彻上下,合阿胶息内风震动,所以《温病条辨》吴鞠通冠名为定风珠。阿胶鸡子黄汤与这个方剂中滋阴息风药不如本方,除了阿胶白芍生地牡蛎外,加龟板,麦冬,麻仁,都是滋阴的,特别是五味子收敛心气,加强息风镇痉,安神清热作用。
周凤梧
本方滋阴息风。温病热邪久羁,灼烁真阴,或因误用攻下,重伤阴液,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本方从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地黄、白芍麦冬阿胶、麻仁)加减而成。加减复脉汤甘润寸阴,加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鸡子黄,滋阴液,息风阳。合用酸甘化阴、滋液息风。本方证是邪热灼烁真阴,内风暗动,阴液有欲脱之势,故神倦脉虚;邪少虚多,舌绛苔少;此时阴液大亏,邪气亦之十存一二,所以重用填阴息风,以挽救欲竭之阴液。如阴液虽虚,而邪气尤盛,非本方所宜。吴氏云“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又当考虑清热与养阴并用。原书“喘加人参自汗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喘、悸、自汗,是气虚之证,故加人参以补气,龙骨、小麦以止汗,茯神以治悸。
陈正平
治小儿齘(xie)齿。白芍生地熟地麦冬,炙甘草阿胶牡蛎鳖甲,龟板,麻仁,五味子,冲鸡子黄。齘齿,见于多种疾病,小儿常见于维生素缺乏病,肠蛔虫症等。辨证要点:舌红,少苔,或剥,脉细数等阴虚征象。
李克绍
该方临床用于乙脑恢复期,大定风珠天竺黄乙脑后遗症(失语抽搐痴呆、肢体拘挛瘫痪)。治小儿舞蹈病,减麦冬、麻仁、五味子,加钩藤僵蚕石决明龙骨、山萸肉、山药
谢海洲
治小儿舌丝状乳头萎缩,五心烦热潮热,加青蒿地骨皮丹皮女贞子、旱莲草;心悸失眠珍珠母柏子仁,炒枣仁、百合;口中灼热,加栀子淡竹叶黄连心烦懊侬加栀子,豆豉;口渴加元参、天花粉石斛便秘加首乌、当归,重用火麻仁
医案
路志正(痉症)
男,14岁。
半年前患乙脑,经中西医抢救,患儿神志转清,但遗留躯体和四肢不自主痉挛和扭转,发作时,头向左后仰。左上肢亦向左后,下肢盆骨以腰为轴心向右。每次持续2-3分钟,同时伴有挤眉弄眼,伸舌等动作。
诊见患儿面色晦暗,神情呆滞,骨瘦如柴。
证属热盛伤津,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治疗以滋肾养肝,息风止痉。
鸡子黄1枚,甘草6克,全蝎6克,白芍30克,龟板30克,牡蛎30克,生地30克,五味子10克,阿胶10克,麻仁10克,麦冬15克,鳖甲15克,蜈蚣2条
服15剂后饮食增加,扭转次数明显减少,效不更方。
续服50剂,病人未再出现痉挛,且精神转佳,饮食如常,诸症悉除。
赵绍琴(小儿舞蹈病
男,11岁。
挤眉弄眼半年,扭颈一个月。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不大。舌质红,苔白,脉细数。
证属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升而不利,肝风内动,则导致扭颈,手足不自主动作,肌肉失于充养。肝肾阴虚,血不润燥,阴不济阳,故阳动缩颈,而生风则挤眉弄眼。
钩藤15克,僵蚕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山萸肉15克,牡蛎20克,龙骨20克,山药20克,石决明10克,甘草10克,阿胶5克。
复诊,6天后不自主运动减少,只有注意力集中时出现。
续服前方加龟板10克,鳖甲10克。
10日后出院,症状消失。

温病肝肾阴伤方应用:

1)真阴欲竭

→症见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虚大等

→症机:

阴精亏甚,神识失养→神倦欲眠,与心火亢盛烦躁不眠辨;

精夺,失荣于上→耳聋,与热郁少阳耳聋辨,

少阳耳聋,为少阳风热上扰,清窍不利,症见“两耳无所闻”,多兼胀闷,及少阳它症;真阴亏竭耳聋,肾精亏竭不荣于上,《内经》“肾开窍于耳…精脱者耳聋”,无胀闷感,兼见阴精亏损症。

→治法:

①滋阴养液,以撤虚热

→可用加减复脉汤加减《温病条辨》

→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等

温热病毒深入下焦,肝肾阴伤)

地黄,阿胶麦冬白芍→滋阴补血

甘草,麻仁→扶正润燥

吴鞠通:“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康复。”

吴鞠通:“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脉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以复脉中之阳,今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②误治,不得汗法,则阴亏心气伤,滋阴震慑

→可用救逆汤加减《温病条辨》

→炙甘草,地黄,白芍麦冬阿胶,生龙骨,生牡蛎等(脉虚大,欲散,加人参

地黄,阿胶麦冬白芍→滋阴补血

甘草→扶正

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固摄津液

人参→脉虚散大,为气虚欲脱,加之以固正气

③误治,不得下法,则阴液下泄,见大便微溏,当滋阴固摄

→可用一甲复脉汤加减

→炙甘草,地黄,阿胶白芍麦冬阿胶,生牡蛎

地黄,阿胶白芍麦冬→滋阴补血

甘草→扶正

牡蛎→固摄津液

2)虚风内动

→症见手足蠕动,甚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则时时欲脱等

→鉴别点:

与热盛动风

热盛动风,因邪热亢盛,筋脉挛急,病机“风火相煽”,多在热盛极期。实风,手

抽搐,兼灼热,肢厥,神迷等热盛证候,本证手足蠕动甚或瘛疭,伴一系列阴虚见症

何秀山:“血虚生风,非真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瘈疭,类如风动,故名内虚暗风。温热病末期多见此证,以热伤血液也。”

→治法:滋阴养血,平肝熄风为总

①内风将起,仅见手足蠕动,滋阴潜阳

→可用二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减

→炙甘草,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生牡

蛎,生鳖甲

加减复脉汤→滋补真阴

牡蛎鳖甲→潜阳

②兼心中憺憺有动,脉细促,阴亏甚,肝风鸱张,滋阴潜镇

→可用三甲复脉汤加减《温病条辨》

→炙甘草,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等

二甲复脉汤,加龟板→滋阴潜镇

③见瘛疭,神倦,脉虚,舌绛少苔,时时欲脱,阴精大亏,虚风旋扰,滋阴固脱,潜阳熄风

→可用大定风珠加减《温病条辨》

→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

阿胶,鸡子黄→补阴液,息内风

芍药,甘草五味子→补阴敛阳

牡蛎,龟板,鳖甲→潜阳

麦冬,地黄→滋阴润燥

3.邪留阴分

→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等

吴鞠通:“夜行阴分而热,日行阳分而凉,邪气深伏阴分可知;热退无汗,邪不出表,而仍归阴分更可知矣。”

→滋阴透邪

吴鞠通:“邪气深伏血分,混处血络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枯燥。”

→可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生地丹皮知母

鳖甲→滋阴入络搜邪

青蒿→芳香透络导邪外出

生地丹皮→凉血养阴

知母→生津润燥

吴鞠通:“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关联词条:

  • # 大定风珠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