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青皮、陈皮、黄耆、茯神、厚朴、茯苓、诃子、砂仁、丁香、木香、甘草、白术各等分。
小儿疳证。身体潮热,烦躁不可安卧,饮食不进,小便如泔,头面赤色。
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1片,煎,去滓服,不拘时候。
芰草、柴胡、茯神、地骨皮、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
进食。主小儿疳热。
每服半钱,用白汤调下。
黄耆、木通、葛根。
上为粗末。
盗汗。
水煎服。
黄耆(盐炒)半两,茯苓1两。
白浊。
每服1-2钱,空心白汤送下。
黄耆1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3分,牛膝1两(去苗),白术1两,桂心3分,当归3分,续断3分,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去皱皮,炙令干)。
上为粗散。
虚劳羸瘦,四肢少力,睡卧不定,少思饮食。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黄耆汤
黄耆3分(锉),白鲜皮半两,防风2分(去芦头),黄芩3分,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挫)。
小儿风疹,壮热心躁。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黄耆1两(锉),白茯苓1两,当归1两,牛膝1两(去苗),五味子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熟干地黄1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
虚劳。小腹里急,少气羸弱,不能饮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耆1两(锉),芍药1两,细辛1两(去苗叶),瞿麦穗1两,白芷1两,薏苡仁1两,人参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焙)1两,赤小豆(醋浸,炒干)3两。
痈溃漏.血脉空竭。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晚再服。
痛甚,加芍药;口干渴,加薏苡仁;脓多,加黄耆。
其他同名方
麦门冬汤
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知母3分,栝楼根3分,黄连1两(去须),石膏2两,葛根半两(锉),赤茯苓半两,地骨皮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黄耆1两半(锉),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1两(锉),前胡2两(去芦头),栝楼根2两,赤芍药1两,川升麻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知母1两,赤茯苓1两,黄芩1两。
乳石发动,壮热烦渴,身体疼痛,大小便滞涩,心胸里闷,不能饮食。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30片、小麦100粒,煎至5分,去滓,又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2-3沸,不拘时候温服。
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白皮3分,射干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虚劳。上焦浮热,咳唾稠粘。
每服4钱匕,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牡蛎散
牡蛎(煅)、黄耆、生地黄各等分。
小儿血虚,自汗潮热盗汗。
牡蛎散(《普济方》卷三八五)。《卫生宝鉴》本方用法:每服一二钱,水一盏,小麦二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黄耆(锉,炒)3分,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桑黄(蜜炙热)1两,白矾(烧灰)半两。
小儿脱肛。
洗后以新绵揾药敷之,更以手挼入肠头。
黄耆1两半(锉),赤茯苓1两半(去黑皮),木香1两半,草豆蔻3分(去皮),桂3分(去粗皮),当归3分(切,焙),桑根白皮3分(锉),防风3分(去叉),紫葳根3分(炙,锉,凌霄花根是也),甘草3分(炙,锉),续断3分,泽泻3分,甘遂半两。
妇人水分,遍身浮肿,烦闷喘渴,经水不利。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小豆半匙;生姜1块(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辜达禹谈普济消毒饮
¥0.00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