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舌下肿块有痰包和重舌两种。

痰包舌下结肿,或单侧,或双侧,大小不一,绵软不硬,或灰或粉红,软如包囊,逐渐肿大,胀满舌下,不觉疼痛,妨碍饮食,语言不利。若刺破包囊,则流出痰涎,透明无色,粘稠不断,形如蛋清,或出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由痰湿、郁火结聚而成。

重舌以舌下肿胀高起,形如小舌为特征,相当于舌下腺炎。初起舌下血脉胀起,其色鲜红,颏下浮肿,内有硬核,肿痛不已,逐渐肿势蔓延,形如小舌,或紫或红。连贯而生者,形似莲花,舌体活动受限,汤水难进,言语受限。若因循失治,则成脓走散,溃烂难敛。多由湿热火毒上攻而成。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痰包

(一) 痰湿结聚
1.临床表现:舌下结肿,大若芡实、豌豆,不觉痒痛,柔软平滑,外膜甚薄,破出痰涎,食不甘味,腹胀纳差。舌胖苔腻,脉滑数。
2.病因病机七情不调,起居失常,痰湿内生,结聚舌下而生结肿。
3.治法:化痰燥湿,解郁散结,清热通络。
4.方剂二陈汤(《局方》)加减。
药物: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牡蛎10g,泽泻10g,甘草10g,黄芩10g,黄连6 g,竹茹6g,全瓜蒌15g,夏枯草15g。
方义:半夏陈皮茯苓泽泻甘草化痰燥湿,黄芩黄连清热,竹茹和胃,全瓜蒌牡蛎夏枯草解郁散结。
加减:腹胀纳差,舌苔腻,湿盛者加苍白术燥湿。
5.变通法:痰湿盛可用平胃散二陈汤(《局方》)、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药用清半夏陈皮苍术厚朴牡蛎泽泻玄参茯苓夏枯草桔梗、菖蒲、甘草,化痰燥湿,解郁散结。

(二)痰火凝滞
1.临床表现:舌下结肿,形如鸽卵,胀满舌下,饮食不利,破流痰涎,黄而粘稠,形肥体胖,身热痰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有力。
2.病因病机:热痰化火,凝滞舌下而生结肿,形如鸽卵。
3.治法:清泻痰火,软坚散结。
4.方剂泻心汤(《金要略》)合涤痰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黄芩10g,黄连6g,生大黄10g(后下),僵蚕10g,浙贝母15g,天竺黄10g,生甘草10g,清半夏10g,陈皮10g,石菖蒲10g,竹茹6g,竹沥10ml(冲服)。
方义:黄芩黄连大黄泻火,清半夏陈皮化痰,石菖蒲天竺黄竹沥涤痰通络,生甘草竹茹和胃,僵蚕浙贝母软坚散结。
加减:大便通后去生大黄,用制大黄
5.变通法:可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外治法

可用利刀破开囊膜,取出痰包,吹入珍珠散。

重舌

(一)湿热蕴毒
1.临床表现:初起病急,舌颏肿胀,疼痛不已,伴颈周淋巴结肿大,触之痛甚。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渴喜冷饮,唇焦口燥,大便干结,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因过食辛辣酒酪、油腻厚味,湿热内蕴;或思虑过度,心脾积热,久而湿热蕴毒,循经上犯,结于舌下。
3.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散结。
4.方剂泻心汤《金匮要略》)合凉膈散(《局方》)加减。
药物:黄连10g,栀子10g,黄芩10 g,生大黄10g(后下),莲子心6g,连翘12g,木通6g,生石膏30g (先下),芒硝10g(冲服),竹叶10g。
方义:黄连连翘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芒硝大黄通下泻火,莲子心木通清心,生石膏清胃。
加减:重舌结块加牛蒡子山慈菇散结消肿。
5.变通法:外治用干净鈹针,刺破舌下筋头,出尽恶血,搽以冰硼散或锡类散。

(二)脓毒未尽
1.临床表现:病久不已,舌下肿热略轻,脓溃溢出,其色黄白。舌体转舒不利,伴身发潮热。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病因病机:脓毒未尽,气血虚弱,正不胜邪。
3.治法:益气和血,托里排毒。
4.方剂:托里消毒汤(《外科正宗》)加减。
药物:黄芪15g,党参10g,当归15g,银花15g,连翘10g,黄连10g,牛蒡子10g,白芷10g,桔梗10g,甘草10g。
方义:黄芪党参当归益气和血,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牛蒡子白芷散结,桔梗甘草排脓。
加减:可加白芍茯苓白术益气和血。
5.变通法:可用透脓散(《医学心悟》)加减。

外治法

用干净鈹针,刺破舌下筋头,出尽恶血,搽以冰硼散或锡类散。

文献与评述

患者应戒除烟、酒;忌食辛辣、油腻厚味;保持口腔内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怀畅达;有咽、喉、齿、鼻等疾患者,当同时治疗。戒除忧思抑郁、烦恼焦虑,保持心情舒畅,戒除烟酒,饮食宜清淡。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