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董正平:小儿咳嗽的诊治经验

四君人参

浏览:662

时间:2020-10-01

现今,秋分已过,气温下降,干燥少雨。中医认为“秋季与肺相应”、“燥邪最易伤肺”,随着秋意渐浓,以咳嗽气喘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疾病也逐渐多了起来。有同学来信希望我谈一谈对小儿咳嗽的诊治体会,下面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述其大略:


众所周知,咳嗽首先要分辨外感、内伤。然而,外感往往有内伤的病理基础,即使没有内伤的病理基础,外感咳嗽日久不愈也可以转为内伤。同样,内伤咳嗽也常常因为感受外邪而引动。因此,在辨治咳嗽的时候,既要分辨外感、内伤,又不可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这是我们务必要注意的。

大体而言:风寒犯肺导致的咳嗽,因为寒性收引,肺气郁闭,咳声较重(如瓮中所发之声),并伴有咽痒(有时也可表现为短期的咽干痛)恶寒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等表现,此时,可以根据病情选用止嗽散三拗汤杏苏散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方来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常认为杏苏散为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由此认为其治疗的咳嗽,还具有“鼻咽干燥,痰少而粘”等燥邪伤津的特点。殊不知,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说“燥为小寒”、“杏苏散小青龙汤减一等”,可见吴鞠通认为杏苏散跟治疗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是一类的,只是力量比小青龙汤弱一些。以药测证,杏苏散中苏叶、杏仁宣降肺气以散寒,半夏陈皮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等化痰湿而止咳,只是力量比小青龙汤要小一些。因此,杏苏散所治咳嗽,除了具有恶寒无汗等外寒的特点之外,还有痰多的特定(并非痰少而粘)。我在临床中也多次印证了这一点。

肺经郁热导致的咳嗽,往往伴有咽红咽干咽痛,咳嗽痰少色黄而粘、不易咯出,舌红,手心发热等里热表现。可以根据病情选用桔梗甘草汤桑菊饮泻白散、麻杏甘石汤等。其中,泻白散、麻杏甘石汤通常在病情较重,咳嗽气急甚至兼喘的情况下使用。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鼻塞都属于寒邪郁闭,邪热郁肺、肺气不利也可导致鼻塞,其特点是鼻塞而干,并伴有口干口渴,咽红咽痛等表现。桑菊饮治疗此类咳嗽鼻塞的情况,效果甚佳,因为,方中桑叶菊花薄荷桔梗都有宣通肺气,透热外出的作用。

此外,痰湿咳嗽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苓桂术甘汤,痰热咳嗽用清气化痰汤、千金苇茎汤鱼腥草竹茹竹沥黄芩、贝母,温燥咳嗽桑杏汤,脾虚失运用六君子汤,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以上数法,学中医的人都比较熟悉,不再赘述。下面跟大家介绍几个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咳嗽方证:

1、半夏厚朴汤证:咳嗽痰白,咽中如有物堵,常伴有恶心欲吐,舌淡苔白。一7岁男孩,咳嗽半年,症状如前,服药一周而愈。又有一30岁女性,夜间平躺则咽堵胸闷咳嗽痰稀,多方治疗无效,用此方数剂而愈。此类痰气郁阻型咳嗽,成人、小儿都有,应该加以注意。


2、小柴胡汤四逆散证:大体而言,二者都属于治疗少阳咳(肝胆郁火犯肺)的方剂咳嗽如果伴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恶心纳差等少阳病的表现,用小柴胡汤加减(《伤寒论》:“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效如桴鼓。四逆散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阳郁四逆(阳气郁结于里,出现的手脚发凉),原文有“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因此,四逆散也可治疗肝郁气滞犯肺的咳嗽

一男性,余60岁,感冒咳嗽,先服止嗽散杏苏散宣肺化痰止咳之药,效不显,因其有口苦恶心,以及轻微的往来寒热、关节疼痛等症,用柴胡桂枝汤化裁,3剂而愈。

一男孩,11岁,感冒咳嗽不止,已休学半年,西医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雾化、外喷、内服多种药物,初有效,后渐无,再后来出现用药后喘憋加重,遂停药。又找中医治疗,内服汤药、点穴、按摩、三伏贴、穴位放血拔罐,各种治疗手段几乎用遍,亦乏效。每到夜间9点多则剧烈干咳,直至半夜1点,曾用定喘汤麦门冬汤、破格救心汤等,乏效。后,据以下5方面依据:
(1)与精神心理有关(可用四逆散);
(2)患儿发作前脐周、手足发凉,若属阳虚,服破格救心汤应该有大效,事实却乏效。若非阳虚,当有阳郁之可能(可用四逆散);
(3)发作时间:夜间9-11属手少阳三焦经,夜间11-凌晨1点属足少阳胆经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的主方,可用小柴胡汤);
(4)患儿大便臭,小便黄,臊气,可见内有郁热(可用小柴胡汤四逆散);
(5)《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四逆散均有兼见咳嗽的加减法。

遂处方(小柴胡汤四逆散加减):柴胡10生白芍10枳实10生甘草10薤白8干姜6五味子6黄芩10。2付。服药后,诸症大减。后又调理数次,如此顽疾,即告痊愈。

3、麦味地黄汤证:用于热病后期,肺肾阴虚咳嗽。表现为干咳,发热,唇红而干,舌红苔少不润,口渴喜饮,大便干等。一男孩,11岁,感冒发热持续一周,干咳,身体困乏,体温38.8℃,伴有牙痛盗汗,大便偏干,怕热不怕冷,唇红而干,喜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服麦味地黄汤1剂,即咳嗽减轻,热退身和,牙痛消除;服药2剂,基本痊愈。

此外,尚有潜阳封髓丹证,多见于成人,附列于后,表现为:干咳,咽痛咽干夜甚,咽部暗红或不红,饮水不多,大便不干,舌淡或略暗红,寸脉浮大而数,尺脉弱。一女性,50余岁,咳嗽咽痛一周,咳嗽无痰,咽痛夜甚,咽不干不痒,咽不红不肿,食辣、吃加盐的菜则加重,舌白,饮水不多,脉虚略数。服抗生素、清热养阴利咽止咳中成药数种,乏效。后又出现胸闷头胀。初用半夏厚朴汤1剂,加重。用潜阳封髓丹引火汤黄柏15砂仁10炙甘草10制附子10龟板10麦冬15五味子10茯苓15川牛膝15),1剂,病情减半,又3剂而愈。

关联词条:

  • # 咳嗽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