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班秀文治疗痛经经验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211

时间:2020-08-29

导读: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从医70年,精研经典,谙熟各家学说,并将之融会贯通,擅治妇科疑难杂症,对痛经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独到的见解,用药精专,施方恰当。笔者有幸参与其学术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受益匪浅,现将班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验案文献整理归纳,浅析其用药特色如下。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且程度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治病必求于本,疾病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而妇科病变主要以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为主,临证须从整体出发,审证求因,有的放矢。


1.斟酌病因病机,恰当遣方用药


肾藏真阴而寓于元阳,为“先天之本”,“五脏之伤,穷必反肾”,不论病因起于何脏,肾在发病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冲任隶属于肾,胞宫系于肾,但局部症状往往以下焦和胞宫症状为主。《女科经纶》有“调经莫如养血,而养血莫如滋水养火”之说,例如经行量少而色淡,经后少腹、小腹绵绵而痛,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弱者,此为肝肾不足,经后血海空虚,不能濡养筋脉之故,治疗应着眼于肾,促经水之生化,濡养筋脉,疏肝补肾,则经痛自除。班老遣方常用《傅青主女科》之调肝汤(当归白芍、淮山药山茱萸阿胶巴戟天甘草),益精柔肝并用,酌加川断、川杜仲小茴香之类,既补肝肾之阴,又疏肝肾之气,药能对症,其病自愈。


辨证论治中医之精华。班老认为痛经多与月经不调、带下病并见,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兼证之轻重缓急,对由寒淤引起痛经、带下并病者,宜通过治带以治痛,如肥胖之体,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以致痰湿郁滞胞宫,经行不畅而少、小腹胀疼,用疏肝行气,健脾化湿之法而收到治带又及经之效果,常用当归芍药散当归川芎土茯苓泽泻赤芍白术)加减。又如“保产无忧散(当归、炒黑荆芥穗、川芎艾叶枳壳黄芪菟丝子厚朴羌活、贝母、白芍生姜甘草)”原为临产催生之剂,非为治经之方,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对本方方解中有“腹皮紧窄,气血裹其胞胎,最难转动,此方用撑法焉。”班老从患者妇科检查的初步诊断“宫口狭窄症”中得到启发,仿其撑动之功,以撑动宫口而通血脉,疗效霍然。


2.三因制宜,用药精专


2.1 因地制宜,善用壮族医药


班秀文教授出生在广西隆安县一个民间壮医之家,有感于壮族山区妇女劳作辛苦,生活艰难,常患经、带、胎、产之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壮乡丰富的新鲜草药和动物药资源治疗疾病,例如:以山羊肉、麻雀肉、鲜嫩的益母草、黑豆相互配合作饮食治疗,鲜嫩益母草能补血活血,黑豆补肾暖宫,可以治疗妇科疾患;而田七治疗内外损伤、瘀血停留等病症。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善治血病,补中有行,《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壮筋骨,已酸痛,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妇女经血不调,赤白带下;妇女干劳及子宫寒冷,不受胎”。过去壮族百姓经长期实践,认为久服鸡血藤膏可治疗贫血、血虚肢麻,而班老认为鸡血藤不仅调理冲任,补血行血,适用于各种妇科疾病。


如一20岁未婚女,经行提前,经量多,色暗红,夹紫块,经前、经行少腹、小腹及腰脊胀痛剧烈,按之不减。平素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臭秽,阴痒,肢倦乏力,嗜睡,脉虚缓,苔白厚,舌边尖有瘀点。此病为湿瘀带下之痛经,《血证论》指出:“凡血症,总以祛瘀为要”,治以调肝补血,健脾渗湿,佐以解毒止痒。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减为主,用鸡血藤补中有行,攻不伤正,配与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祛湿解毒;益母草直入冲任二脉,凉血祛瘀,与莪术小茴香凌霄花白鲜皮共奏利湿祛瘀止痛之功。


2.2 因人制宜,巧用花类药


花类药凝结天地之精华,如女性娇嫩的体质,用药适宜平和轻盈。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病法论”节中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药多取轻清上浮,如羽毛之轻扬,才能上达上焦,药不宜苦重。


班老认为,肝为女子之先天,体阴而用阳,藏血而主疏泄,性喜升发条达,且冲任之脉皆系于肝,而诸花皆升,为轻清发散之品,悦肝醒脾,对冲任失调、肝郁气滞所致之痛经有“虽不化瘀瘀自去”之功。


如一已婚27岁女性,周期推迟10余天,经前数天出现乳房胀痛,性急易怒,腹部隐痛,经行第一天小腹剧痛阵作,疼痛拒按,经量中,色暗红,夹血块,平素带下一般,面部痤疮反复发作,舌质淡红,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弦,面部散在痤疮。证属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痛经,方用素馨花、凌霄花当归白芍、云茯苓、仙灵脾、仙茅莪术益母草连服7付后经行,5天干净,乳痛、腹痛缓解。守方用香附玫瑰花鸡血藤丹参等药物加减出入调理2月,经水如期,面部痤疮明显减少。其中素馨花辛平,对素体阴虚火旺者,用之代柴胡既有疏肝解郁之功,又无苦寒劫阴之弊;玫瑰花味甘而微温,香气浓烈,补中有行,舒肝行气活血。而因气滞血瘀所致痛经闭经者,常用红花月季花桃仁牛膝王不留行柴胡疏肝散等药配用,取两花色红入血,甘温通利,辛开苦降,化瘀止痛调经。但服用花类药,正如《本草新编》所云:“气味清轻,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贵以近功。”


2.3 标本兼治,因时制宜


对于痛经,班老在遣方用药时,认为通行之品不是辛温香燥,便是行血破血,仅用通法,若使用不当,反而损伤气血,影响疗效。他主张以冲和为贵,防其偏性,分清寒热虚实,如血热,则用性味甘凉的鲜荷叶、鲜茅根之类清热凉血;如血瘀,则用甘辛微温之鸡血藤益母草苏木等温化消瘀;如气滞,则用辛平芳香清淡之素馨花、佛手花、甘松等疏肝理气;虚寒则用甘温益气之品如北芪、人参、桂圆肉等温化补气。


如一25岁已婚女,经行腹痛2年,经量稍多,经色暗红,有瘀块。一诊:经前3~5天开始少腹、小腹疼痛,经行腹痛加剧,以刺痛、胀痛为主,块下痛减,痛甚时伴汗出,胸闷欲吐。平素带下正常,夜寐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气血瘀滞之痛经,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二诊:经行,经量中等,色暗红,血块少,少腹微痛,腰部稍酸胀,夜尿稍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三诊:经净,夜寐梦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班老认为季节气候对人体气血阴阳的影响导致疾病有偏于表里的不同,病例中患者发病节气为夏至,属于温热之时,阳气浮于外,不主张用过于寒凉之剂,宜适当加入辛温之品当佐药,避免伐伤阳气。班老还主张分经前、经中、经后,分段调治,经前一周,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以治标,防痛以活血为主,四物汤白芍赤芍同用,配以莪术苏木、元胡活血,香附行气,气行则血行。月经中期则侧重治本,治痛以调和气血为主,以祛除病因,四物汤川芎减量,防其辛散过度,加以益母草鸡血藤丹参等,养血调经,和血止痛。经行之后,气血亏虚,胞脉冲任失养,四物汤党参黄芪健脾益气,气生则血旺,则无瘀滞之患。

关联词条:

  • # 痛经
  • # 班秀文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莉,石川,冯里,杨美春,方刚,摘自《黑龙江中医药》,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