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济总录》卷二十:防风汤

别名
处方

防风(去叉)3两,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3两,石膏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杏仁(去双仁皮尖,熬)40枚,桂(去粗皮)1两,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冷痹,身体不随,四肢(疒帬??)麻,不觉痛痒,不能言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九:防风汤

别名
处方

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3分,当归(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秦艽(去苗土)3分,葛根(锉)3分,桂(去粗皮)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行痹,痛风,伤风寒热。

用法用量

防风散(《杏苑》卷五)。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防风汤

处方

防风(去叉)1两,防己1两,升麻1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芎1两,羚羊角(镑)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口面斜,泪出失音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2-3沸,空心热服,日午及临卧各1服。

摘录

《本事》卷一:防风汤

处方

石斛(洗,去根)1两半,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1两1分,杜仲(去皮,锉如豆,炒令黑)1两1分,丹参1两1分,防风(去叉股)1两1分,川芎(洗)1两1分,麦门冬(用水浥,去心)1两1分,桂枝(不见火)1两1分,川独活(黄色如鬼眼者,去芦,洗,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中风内虚,脚弱,语謇。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大盏半,加大枣2枚,同煎8分,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石斛气味甘平微苦咸,入足太阴、少阴;干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杜仲气味辛平微温,入足少阴、厥阴;丹参气味苦微寒,入心;防风气味苦辛甘温,入手、足太阳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麦门冬气味甘凉微苦,入手太阳、少阴;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少阴、厥阴;独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少阴、厥阴之风药。因内虚中风,语謇脚弱,表平温经之品,得风药之引入经络,祛邪扶正,其功岂不伟哉!

摘录
《本事》卷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防风汤

处方

防风(去叉)1两,白术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鲜皮1两,黄耆1两,桂(去粗皮)1两,薏苡仁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遍身骨节疼痛,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防风汤

处方

防风(去叉)1两,芎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茯神(去木)1两,独活(去芦头)1两,前胡(去芦头)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菊花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肝虚目暗,视物不明,或见黑花。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早、晚食后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其他同名方

《千金》卷二十四:防风汤

处方
功能主治

解乌头、附子毒。主

用法用量

煎汁饮服。

摘录
《千金》卷二十四

《妇人良方》卷五:防风汤

别名

黄耆散

处方

黄耆1两,白芍药3分,防风3分,甘草半两,当归3分,生干地黄3分。

功能主治

劳气。

用法用量

黄耆散(《普济方》卷三二二)。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五

《儒门事亲》卷十二:防风汤

处方

防风半两,麻黄半两,独活半两,秦艽(去芦)半两,黄芩半两,石膏半两,当归半两,白术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加半夏片子搅匀。

功能主治

风寒湿痹,腰脚沉重浮肿,夜则痛甚,两足恶寒,饮食转减,肢体瘦乏;诸风疾。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中盏,加生姜7片,煎至1盏,去滓,取清汁6分,加麝香少许,带热食后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六:防风汤

处方

防风(去叉)1两,柴胡(去苗)1两,黄连(去须)1两,当归(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熬)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地骨皮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1两半,石膏(捶碎)1两,旋覆花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菊花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防风汤

处方

防风(去叉)1两,升麻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芍药1两,石膏(生)1两,葛根(锉)1两,芍1两,羌活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风热,头痛,目掣动。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金·《宣明论方》:防风汤

组成

防风(30克)、甘草(30克)、当归(30克)、赤茯苓(30克)、杏仁(30克)、桂枝(30克)、黄芩(9克)、秦艽(9克)、葛根(9克)、麻黄(15克)。

用法

上药研末。每用15克,加大枣3枚、生姜5片,水煎服。

功效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治

主治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伸屈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或腻,脉浮。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性皮炎等病症。

1.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防风汤加减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程20日。结果:痊愈54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Z:(《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第27期)

2.面神经炎:以防风汤加味治疗面神经炎13例,疗程7~28日。结果:23例患者均获痊愈。(《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年第4期)

3.神经性皮炎:治疗组以防风汤联合紫草油治疗治疗52例,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哈西奈德乳膏治疗49例,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55.77%),显效6例(11,54%),有效14例(26.92%),无效3例(5.77%),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痊愈16例(55.77%),显效10例(11.54%),有效11例(26.92%),无效12例(5.77%),总有效率75.5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第9期)

4.关节痛:以本方加减配合正清风痛宁治疗风湿寒关节痛11例,3~5日后关节痛即消失,总有效率达90.9%。(《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0年)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用防风秦艽祛风除痹;麻黄葛根发散风寒;当归活血利痹,有助于祛风除湿;更佐以黄芩,使无伤阴之弊。临床应用以关节痹痛、游走无定,或有恶寒发热为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游走周身,加威灵仙防己络石藤桑枝;发于上肢,加羌活姜黄;发于下肢,加独活牛膝恶寒发热、身有汗出者,去麻黄,加芍药。

现代研究

有镇痛、抗炎作用。

方歌

(一)防风汤中防麻黄,归桂秦艽葛根姜,茯苓杏芩草枣配,祛风通络行痹方。

(二)防风汤中归草苓,杏仁桂枝黄芩秦艽葛根麻黄,姜枣同煎行痹灵。

摘录
金·《宣明论方》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