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为淡黄色液体,有骚臭味,味咸。

别名

轮回酒、还元汤

释名

人尿入药,首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取健康人之小便,“童男者尤良”,故常用儿童之尿,又称为童便。

采制

为健康人的尿液,去头尾,用中间段。

性味归经

味咸,性寒;归心、肺、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止血散瘀。主虚劳咳血,骨蒸发热吐血,衄血,产后血瘀、血晕,跌打损伤,血瘀作痛。现代临床用于各种出血,急性损伤血肿,银屑病,腮腺炎等。从男性尿中提取的一种叫“尿激酶”的蛋白水解酶,具有降低血压、抗癌防癌等作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取新鲜者温饮,30-50ml;或和入汤剂。它一般是作为药引之用,以增加药的疗效。


脾胃虚寒及阳虚无火者禁服。

各家论述

1.《长沙药解》

味咸,气臊,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泻火,退热除烦。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水入膀胱,下从寒水化气,是以咸寒而清火,除烦而泻热。性能止血,而寒泻脾阳,不宜中虚家。用童子小便清白者。


2.《本草思辨录

童男者尤良。李濒湖谓人尿入胃输脾归肺,下通水道入膀胱,皆其旧路,是当为利水之妙品。而方书俱不主利水,良以咸寒入血,不兼走气,能益阴清热消瘀而不能利水。不能利水,故于益阴清热消瘀愈显其用。寇宗 谓此物性寒,不宜多服。朱丹溪则力辟其非,至引八十老妇常服人尿而健以为证。不知人之禀赋不齐,遇阳有余而阴不足之人,原得其益。若阳虚与血虚无热者,岂能相宜。仲圣白通加猪胆汁汤,内有人尿,所以平呕烦,泻阴中之阳。葛稚川葱豉汤,内有人尿,所以防温邪之伤阴,或阴分之寒已化热,皆取其咸寒清热。惟系曾经腑脏输化之物,与人身阴气相得,非他物咸寒可比。故治产妇血晕,与夫劳嗽血渗入肺,吐血衄血,骨后乃以童尿殒命。盖此妇本阳虚之体,迨体肥于前,阳虚亦更甚于前,家人狃于前效而用之,适以取祸。寇氏性寒之说,顾可忽乎哉。


3.《日华子本草》

止劳渴,嗽,润心肺,疗血闷热狂,扑损瘀血运绝及困乏。揩洒皮肤治皲裂,能润泽人。蛇犬等咬,以热尿淋患处。难产胞衣不下,即取一升,用姜、葱各一分煎三、两沸,乘热饮,便下。吐血,鼻洪,和生姜一分,绞汁,乘热顿饮瘥。


4.《唐本草》

主卒血攻心,被打内有瘀血,煎服之,一服一升。又主症积腹满,诸药不差者服之皆下血片肉块。亦主久嗽上气失声。


5..《重庆堂随笔

童子小便,最是滋阴降火妙品,故为血证要药。必用童子者,尤须淡泊滋味,不食荤膻,去其头尾,但以中间一段清澈如水者,始有功效,若炼成秋石,昔人尚谓其中寓暖气,在所不取,何后人妄造轮回酒之名,令病人自饮己溺。夫人既病矣,溺即病溺,以病溺犹堪治病,则无病之溺,皆可为药,何必取童子,戒荤腥,去头尾,欲清澈,而故难其事哉。


6.《医林纂要》

便溺,凡跌打血闷欲死,灌此即苏,新产和酒饮之,可免血晕上攻,血瘀作痛,此皆咸以散瘀,见效甚速者。至于骨蒸劳热,咳嗽吐血,其效诚有之,然非可专恃,盖降泻之用多,而滋补之力微也。......通利三焦,降热去瘀,滋补心血,降泻肾邪。


7.《本草经疏

人尿为除劳热骨蒸、咳嗽吐血及妇人产后血晕闷绝之圣药,其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热,使火不上炎而血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证也。苏恭主久嗽上气失声,及日华子止劳渴、润心肺,悉由此故。《本经》主寒热、头疼、温气者,咸寒能除邪热故耳。法当热饮,热则于中尚有真气存在,其行自速,冷则惟存咸味寒性矣。


8.《本草衍义

人尿须童男者,产后温一杯饮,压下败血恶物,有饮过七日者,过多,恐久远血脏寒,令人发带病,人亦不觉。气血虚无热者,尤不宜多服。此亦性寒,故热劳方中亦用。


9.《冯氏锦囊秘录

人尿,乃津液之浊者,渗入膀胱而出,味咸,气寒,无毒。为除劳热骨蒸,咳嗽吐血,妇人产后血晕闷绝之圣药。 氏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尿百不一死。服凉药百不一生。言其功力之优胜也。《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肤。”故人服小便,入胃亦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循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气浊者,为血浊之清者,为津液浊之浊者,为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热,使火不上炎,血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症也。主久嗽上气,失津及止芳渴,润心肺血闷,热狂扑损,瘀血在内,晕绝吐血,鼻衄皮肤皲裂,人咬火烧绞肠沙痛,难产胞衣不下,诸症悉由此也。法当乘热饮之,盖热则尚存真气,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味,寒性矣。苦补阴却劳,必以童便为优,盖取混元之气,清纯而不淆杂耳。今人类用秋石,虽亦能入肾除热,但经水澄之炼,真元之气全失,其功不及童便多矣,况多服久服,则咸能走血,令血凝泣为病,若阳虚无失,食少汤滑者禁之。尿白 即人中白,乃人尿之精气结成,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欠,内服可除骨蒸劳热,肺痿吐血诸病,外治汤火灼疮,口舌疳疮,总皆除热降火之功也。


童便,痨热咳嗽,鼻洪吐衄,产后败血攻心,扑损瘀血作痛,难产胎衣下出,一切火症神妙。输饮酒,乃自己溺尿,蠲诸积,到仓杖,荡涤汤胃,暴发赤眼,亦可洗明。


人中白,去传尸痨热,上肺痈吐血口疳,鼻衄汤火灼疮。秋石丹滋肾水,返本还元,养丹田,复命归根,安和五脏,润泽三焦,咳逆稠痰,骨蒸邪热,咸能软坚消块,水肿可伐,随尝明目清心,延年益寿,女病须阳炼尤佳,男病得阴炼更妙,阴阳以童男童女便尿,非以水火分别立名。


主治(痘疹合参) 童便,痘后寒热头痛,温气鼻血,阴虚发热之要药。人中白治痘牙疳,为降阴火瘀血之主药。


10.《得配本草

咸,寒。消瘀血,止吐衄,下胞胎,疗血运。且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而出,反本还原,仍归旧路也。瓶盛热浸,治人咬指伤。和酒饮,治跌扑损伤。调竹沥,治胁胀作痛。同甘草,治久嗽。加猪胆汁,入姜附汤,治伤寒少阴症厥逆无脉,下利不止,干呕欲饮水者。行瘀,入韭汁。目赤痛,乘热抹之。瘴疟,和白蜜搅,去沫服。产后过饮,生带病。怯病自服溺水,无异毒药。(病者小便多郁热腥秽故也。)


11.《本草分经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降火降血甚速,润肺清瘀,虽秽臭败胃,然较之过用寒凉之药犹不若服此之为胜也。热服或入姜汁或入韭汁。


12.《景岳全书》

味咸,气寒,沉也,阴也。咸走血,故善清诸血妄行,止呕血咳血衄血,血闷热狂,退阴火,定喘促,降痰滞,解烦热,利大小两便,疗阳暑中 声喑,扑损瘀血晕绝,难产胎衣不下,及蛇犬诸虫毒伤。若假热便溏,胃虚作呕者,俱不可妄用。


1.生化汤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治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全当归八钱(24g) ,川芎三钱(9g), 桃仁去皮尖、研、十四枚(6g) ,干姜炮黑五分(2g), 甘草炙五分(2g)。童便、黄酒各半煎服。现代用水煎服,或加黄酒同煎。方中全当归味辛甘而性温,一药三用:一取其补血之功,以补产后血虚之不足;二取活血之用,以化瘀生新,寓生新于补血之中,生新不致留瘀,化瘀而不伤血;三取温经散寒之效,以治小腹冷痛。故最适合产后虚、寒、瘀之病机,故重用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桃仁活血祛瘀,共为臣药,助君药活血祛瘀,以治恶露不行。因产后血虚夹寒,故配炮姜入血分,温经散寒以止痛;黄酒温经行血,助药力通血脉;二者配伍重在温经散寒止痛,以治小腹冷痛,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养血与活血并用,有化瘀生新之功,故有“生化”之名。


2.柴胡清骨散血证论

泻火疏肝,养阴退热。主肝经阴虚火旺,烦渴淋闭,骨蒸汗出者:柴胡青蒿秦艽白芍丹皮地骨皮鳖甲知母各9克,黄芩6克、甘草3克,童便少许,胡黄连3克。水煎服。方中丹皮知母黄芩黄连、童便大清相火;柴胡青蒿秦艽疏肝解郁;鳖甲白芍丹皮养阴退热;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既能泻火疏肝,又能养阴退热。火降肝舒,阴复热退,则上述诸证自己。


3.花蕊石散《医方类聚》

化瘀止血。治劳证,瘀血内阻,吐血量多者:花蕊石(煅过,研如粉),用童便150毫升,煎温,调药末9克,极甚者15克,食后服。如男子病则和酒一半,女人病则和醋一半,一处调药,立止。


4.急济饮《玉案》

吐血如泉之甚:小蓟(捣汁)半钟,童便半钟,磨墨汁半钟,藕汁半钟,沉香(磨)1钱。作2次缓缓呷下。


5.二物汤 《圣济总录》

劳疟,食减肌瘦:童便1升半,蜜三匙头许。上药相和,分作3服。每于银石器内煎两沸,空心、食前温服。


6.八仙玉液顾松园医镜

阴虚咳嗽痰血:藕汁400毫升,梨汁、蔗浆、芦根汁、茅粮(水煎取浓汁)、人乳、童便各200毫升。生鸡子白3枚。上药将诸汁、蔗浆、人乳炖滚,再与鸡子、童便和匀,频频服之。原书并尝用米仁、山药、莲肉、麦冬各30克,白花百合60克,批把叶10片,煎浓汁250毫升冲入五液,再加贝母末、真柿霜,和匀,频频饮之。即垂绝者,尚可延生。


7.白蜜汤《圣惠》

疟,无问新久,发作无时,瘴疠:童便1升,蜜3匙。相和,煎3-4沸。温汤顿服之。每发日,平旦即1服,直至发时勿食,重者不过3服。


8.小定风珠《温病条辨》

滋阴潜阳,熄风降逆。治温邪久羁下焦,消烁肝肾阴液,虚火上冲,发为痉厥呃忒,脉细而劲者:鸡子黄1枚(生用),真阿胶6克,生龟版18克,童便1杯,淡莱9克,上药用水一升,先煮龟版、淡菜,得400毫升,去滓,入阿胶,上火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冲入童便,顿服之。方中鸡子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晶,能滋补阴液而熄内风;龟版、淡菜滋阴潜阳,并能降逆平冲;童便滋阴降火。合用而有滋阴潜阳,熄风降逆之效。


9.豉心饮《圣惠》

劳疟,发歇不恒,日渐羸瘦,瘴疟:豉心1合,雄鼠粪1分(烧灰,细研,后下),童便2大盏,甘草半两(炙令微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栀子仁2分,乌梅肉7枚(微炒),桃心1握,柳心1握,地黄汁2合(后下),生姜1分。锉细。投入童便内浸1宿,明旦煎取1盏2分,去滓,下鼠粪灰、地黄汁,搅令匀,分为3服,空心1服,食后1服,近晚1服。


10.油蜜煎《济阴纲目》

难产,浆沥胞干,胎不得下:香油、蜂蜜、童便各200毫升,上药和匀,入铜锅内,慢火煎三沸,掠去沫,调滑石末30克,或益母草末,搅匀顿服。外以油、蜜于母腹脐上下摩之。

按语备注

主要参考《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文献资料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