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本方为治疗胸痹痰饮雍盛的主方。见胸闷不能平卧,心胸部疼痛牵引至后背,喘息咳唾,呼吸短气,苔白腻,脉沉滑。方用瓜蒌豁痰下气,畅膈宽胸,薤白通阳散结,半夏燥湿化痰,白酒通阳以行药势。现代用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胸部软组织损伤,渗出性胸膜炎,心包炎等疾病。
患者李某,女,76岁,卢氏县朱阳关镇人,2012年2月10日诊。
因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一周,五里川医院X线胸透报告“右侧胸腔自第二肋以下大量积液”,经穿刺抽水、抗炎等综合治疗半个月,病情不见缓解,考虑患者高龄体弱,胸水病因不明,建议转大医院治疗,患者家属邀余往诊。
刻诊:诊脉浮弦微数,舌淡苔薄白,心悸胸闷,口唇微绀,微寒低热(体温37.5度),肢节微痛,胁痛口苦,大便微溏,咳嗽痰白而粘,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双下肢呈指陷性水肿。
诊断:
2、胸痹(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伴心功能不全)。
辩证:太阳少阳合病兼胸阳不振,饮留胸胁。
治宜:解表达邪兼活血行气、振荡胸阳而化饮。
方选:柴胡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千金苇茎汤、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
中药: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8g,炙甘草10g,半夏12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葶苈子(包煎)20g,葎草60g,全瓜蒌30g,薤白15g,丹参30g,檀香15g,砂仁(后下)8g,降香15g,桃仁12g,苇茎30g,杏仁15g,生苡仁30g,冬瓜仁40g,山药60g,猪苓15g,茯苓30g,泽泻12g。
水煎服,3剂。
西药:复方丹参滴丸2瓶。10粒,3次/日。
卡拖普利12.5mg, 3次/日。
硝本地平5mg, 3次/日。
消心痛10mg, 3次/日。
安体舒痛7mg, 3次/日。上药连用10天。
二诊:上药间断服完,患者感发热已退,呼吸顺畅,食欲大增,精神好转,尿量增加,双下肢水肿全消。昨摄胸片,胸水平第五肋间。此外感已除,药已中病,稍事化裁,击鼓再进。
柴胡15g,太子参20g,炙甘草10g,半夏12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葶苈子(包煎)30g,葎草60g,大枣7个,全瓜蒌30g,薤白15g,丹参30g,檀香15g,砂仁(后下)8g,桃仁10g,苇茎30g,杏仁12g,生苡仁30g,冬瓜仁40g,山药60g,猪苓15g,茯苓30g,附子10g。水煎服,5剂。
西药同上。
半月后随访,患者胸水全部吸收,并到户外活动。
按:此例渗出性胸膜炎的致病之因与感冒有关,原经治医生只注意对本病的治疗,而忽略了感冒为导致本病之因,虽经多次穿刺抽水,但胸水旋抽旋起,致令医者束手。笔者认为:任何重病,凡夹有感冒者,均可使原病加重或缠绵难愈,甚至导致死亡。治之当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同治,勿犯仲师“表解者,乃可攻之”之戒。本案用柴胡桂枝汤以解太少合病之表;瓜蒌薤白半夏汤振胸阳,宽胸膈而化饮邪;丹参饮行气活血,气行则水行;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清肺化痰排饮;更合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水;西药以改善心肌供血以纠正心衰。由于药合证机,故投药八剂而获胸水吸收,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之效果。此时若能继续健运中州以杜水饮之源,益(肺)气固表以绝感冒之根,补肾壮阳以固先天之本,则病愈有望矣。
金某,男,39岁,西峡县二中教师。2013年5月15日诊。
患左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住院2个月,经抗痨化疗、胸穿抽水等治疗后胸水吸收好转,只留部分包裹性积液,因不便穿刺抽水,遂带药回本县,住入协和医院继续输液抗结核药和纤溶酶,同时配合中药(药不祥)治疗,10天后X线复查,胸水增多,积液面积增大(4.7cm*3.2cm。),患者很紧张,特来本所求诊。
刻诊:患者体型瘦高,精神很好,饮食体力尚可,自诉除微感乏力外,余无不适感。查其脉弦滑,舌质暗红而胖,苔薄腻。
诊断:悬饮证。
辩证:胸阳不振,水饮内停。
治宜《金匮要略》瓜蒌三方合丹参饮、千金苇茎汤温振胸阳,活血化饮以治本,控涎丹峻逐水饮以治标。
1、醋甘遂10g,醋大戟10g,炒白芥子10g。上药碾粉装入0号胶囊,每粒约含药粉0.3克,每次5粒,1次/隔日,清晨空腹淡姜汤送服。
2、全瓜蒌(捣碎)30g,薤白15g,半夏15g,桂枝15g,丹参30g,檀香15g,砂仁12g,桃仁15g,生苡米40g,冬瓜仁(捣碎)50g,车前子(包煎)30g,炒葶苈子(包煎)30g。白酒200ml及水1000ml煎服。5剂。
22日二诊:上药用后大便正常,未见腹泻,电话告其每次胶囊服10粒,隔日1次,中药煎剂继服8剂。
30日三诊:昨日作CT示,胸水极少(0.3cm*0.17cm),托人将原方再取7剂用完后复诊。
6月9日四诊:上药用完,昨日经CT及B超检查,胸水全部吸收,只留胸膜增厚,患者诉活动后稍感乏力,视其微有倦容,诊其脉弦滑无力,舌质暗红,苔黄腻。此久病耗气,气虚血瘀,湿热嵇留。方选玉屏风散合本所胸膜粘连松解方继续治疗胸膜增厚。
按: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中医之“悬饮”证。《金匮要略》说:“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但临床上用十枣汤必是形、证具实的患者,且有“表解者,乃可攻之”之诫,故临床上用十枣汤治悬饮证的病例并不多见。李可老中医认为,治水饮停聚为患,“不论表里内外各部,皆从调燮三焦气化入手。视其表里、虚实、寒热之不同,皆当先表后里,或以小青龙汤解表化饮,或以人参败毒散益气解表,先开肺闭,以通水道。中阳不运者,益气健脾化湿。下焦阳虚者,以桂附蒸动之。调整体以治局部,勿因局部而害整体,则不专治水而水病自愈”。 [31]本例渗出性胸膜炎,病机为胸阳不振,水饮停聚胸胁,阴乘阳位,阻塞气机。方选瓜蒌三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合丹参饮,振胸阳,活气血,化饮邪;苇茎汤、葶苈子化痰排饮;更配以控涎丹峻逐饮邪。如此则标本兼治,用药20剂而达胸水全部吸收之捷效。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余泽运,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