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黄连解毒汤

处方

黄连、黄蘖、黄芩、大栀子,各二钱。

功能主治

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黄连解毒汤

处方

黄连、黄蘖、黄芩、山栀,各二钱半。

功能主治

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畜热于内,传为阴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肘后方》卷二:黄连解毒汤

别名

火剂汤(《脉因证治》卷上)、三黄解毒汤(《医学心悟》卷六)。

处方

黄连9克 黄柏 黄芩各6克 栀子14枚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渴,口燥咽千,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用法用量

用水1.2升,煎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备注

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从膀胱而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盛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然非实热,不可轻投。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一引《崔氏方》补。

摘录
《肘后方》卷二

伤寒活人指掌图》卷四:黄连解毒汤

处方

黄连1分,黄芩半两,芍药半两,栀子

功能主治

大热作呕,语呻吟,不得眠。

用法用量

方中栀子用量原缺。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黄连解毒汤

处方

川连、黄柏黄芩、山栀、连翘

功能主治

妇人经水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汤

别名

解毒汤、火剂汤、黄连黄柏汤、既济解毒汤、三黄解毒汤、三黄汤

处方

黄连3两,黄柏2两,黄芩2两,栀子14枚。

药理作用

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中医杂志》(1958;10:704):黄连解毒汤具显着的抗菌作用。且难于形成耐药性。对单味黄连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可在原抑菌浓度的32倍环境中生长,但对黄连解毒汤耐药者,仅能于4倍抑菌浓度生长。《中成药研究》(1986;12:39):黄连解毒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小鼠腹腔感染也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死亡率。试验表明:以本方煎剂25g/kg灌服,对照组死亡率为90%,本方死亡率仅30%。②抗细菌毒素作用《全国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85页(1979;12)黄连解毒汤对内毒素发热有对抗作用,还能对抗内毒素所致低血糖症和体温的严重降低,并可使内毒素血症时肾、脑等重要生命脏器的营养性血流量增加,炎性细胞吞噬异物活性下降的幅度减少,并能降低内毒素所致大、小鼠的休克死亡率。此外,黄芩还能显着对抗内毒素所致实验动物全身性急性DIC,对多种化学毒物也有显着解毒效果。③解热作用《中药通报》(1986;1:51):黄连解毒汤具显着的解热效果,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黄连解毒汤的解热作用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长,给药后6小时发热兔体温仍继医续下降。④抗炎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四川医学院学报》(1959;1:55、1960;1:13)黄连解毒汤有显着抗炎效果,脓毒败血症患者服药后,可见其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黄连解毒汤还能增强小鼠及兔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活性,其增强吞噬效果与黄连黄连解毒汤对细菌毒素形成及抗毒作用密切有关。⑤降压作用及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1:56):黄连解毒汤的降压作用以黄连黄柏为最强,去黄连黄柏后作用消失,但本方去黄芩后作用最强,单去黄连则出现快速耐受性。其降压机制不是通过对末梢的乙酰胆碱及儿茶酚胺的影响,但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汉方医学》(1986; 8:17):对实验性轻~中度高血压大鼠,每日给予本方1g/kg,可见明显的降压效果,作用迅速,给药翌日即可用血压下降,5~7日即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本方的特点是仅使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而不会使其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这与许多降压西药不同,此外,本方可使脑卒中易发性大鼠的脑卒中发作减少。⑥止血作用《汉方医学》(1982;3:13):本方对热盛之出血有良效,对Ⅷ因子、Ⅸ因子等内凝因子有活性,家兔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表明对外凝系统无影响。对于双香豆素(华法令)所致小鼠出血死亡,黄连解毒汤可明显延缓死亡时间。本方有一定促凝止血效果。⑦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中所含的小檗碱,能明显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因而认为此作用在临床疗效上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功能主治

一切实热火毒之证,三焦热盛。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目赤睛痛,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便血,甚或发斑;外科痈疽疮疡。现亦用于胆道感染、脓疱疮湿疹等属于实热火毒壅盛者。

临床应用

1.反胃:间街五条比大坂屋德兵卫之妻,年二十有六,月事不常,朝食辄吐之暮,暮食则吐之朝,每吐上气烦热,头痛眩晕,时医或以为翻胃治之,曾无寸效,其面色焰焰,而脉沉实,心下至小腹拘挛,而所按尽痛。先生曰,有一方可以治矣,乃与黄连解毒汤3贴,前症颇愈,后数日,卒然腹痛,泻下如块,月事寻顺也,三旬复旧。

2.胆道感染:郑某某,男,35岁,农民,1974年5月3日初诊。诉右上腹持续疼痛,痛连右肩,发热干呕,目微黄腻,脉象弦数。既往曾患胆囊炎,症属肝胆湿热。治以清热利胆,方用黄连解毒汤枳壳、广木香大黄(后下)、茵陈。3剂后腹痛减轻,大便日解2次,原方去大黄,继服3剂,诸症缓解。

3.肠热脱肛:徐某某,男,4岁,1975年3月1日初诊。脱肛已年许,每次便后肛门脱出,曾服补中益气汤无效,症属脾胃积热,下注大肠,治拟黄连解毒汤地榆枳壳,服药7剂后,脱肛已愈,诸症消失。

4.小儿流涎:徐某某,男,4岁,1974年5月16日初诊。据其母诉,口角流涎,经久不止,下颏糜烂,环唇红肿,涎水渍襟,污染衣被,舌红,尿赤。治用黄连黄芩甘草各1钱,栀子茵陈各2钱。5剂即见流涎减少,唇红消退,继服5剂而愈。

5.幼儿湿疹:某某,男,产下月余。额头湿水浸淫,面部脓痴成片,耳颈皮肤红赤,烦躁多啼,尿赤。内服黄连解毒汤,每日1剂;外用黄柏滑石、煅石膏青黛研细末敷患处,服药4剂而愈。

6.脓疱疮:徐某某,男,6岁,1974年4月26日初诊。皮肤丘疹抓痒,感染成疮,脓疱疮臀部较多,四肢也发,脉数。治拟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加银花、连翘,5剂愈。

用法用量

解毒汤(《保命集》卷中)、火剂汤(《脉因证治》卷上)、黄连黄柏汤(《伤寒总病论》卷三)、既济解毒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鲁般经》)、三黄解毒汤(《外科十法》)、三黄汤(《不居集·下集》卷四)。

注意

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肝之火,黄柏泻肾火,栀子泻上下之火。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手少阳药也。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三焦之火从膀胱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然非实热不可轻投。

3.《删补名医方论》:君以黄连直解心经火毒也,黄芩泻肺经火毒,黄柏泻肾经火毒,栀子通泻下焦火毒,使诸火毒从膀胱出。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崔氏方》


其他同名方

《救急选方》卷上引《儿科方要》:黄连解毒汤

处方

黄连1钱,甘草1钱,玄参1钱,射干1钱半,贝母7分,桔梗7分,连翘7分,生地8分,犀角(水磨)1钱(药熟入)。

功能主治

清血中之热,泻胃中之火。主小儿牙疳。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救急选方》卷上引《儿科方要》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黄连解毒汤

处方

黄连1钱半,黄柏1钱半,栀子1钱半,木香3分,犀角1钱(无,以升麻代之)。

功能主治

伤寒,因饮食复剧,烦闷干呕,口噪呻吟,错语不得眠。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7分服。

摘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诚书》卷十五:黄连解毒汤

处方

贝母、当归赤芍药、黄连独活紫草红花荆芥穗、陈皮生地甘草、菖蒲。

功能主治

皮燥口苦痛疮。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诚书》卷十五

《痘科类编》卷四:黄连解毒汤

处方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地各等分。

功能主治

麻疹已出,烦躁谵语,热甚昏迷,不省人事者。痘出纯紫赤色,血热气实也。

用法用量
摘录
《痘科类编》卷四

《外科正宗》卷二:黄连解毒汤

处方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连翘甘草牛蒡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疔毒入心,内热口干,烦闷恍惚,脉实者。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灯心20根,煎8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