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消风散
处方
功能主治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颈背拘急,鼻涕声重,耳作蝉鸣,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并治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重订严氏济生方》:消风散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养血消风。治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头旋目晕,腮项有肿核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入好茶1.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通口服,食后。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其他同名方
《外科正宗》卷四:消风散
功能主治
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消风散
用法用量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疏风止痒,清热除湿。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水液,苔白或黄,脉浮数。
方解
消风散证多由外感风湿或风热之邪,侵入血脉,郁于肌肤腠理所致。风邪外袭,郁于肌腠,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湿热浸淫,则抓破后渗出津水。治宜疏风止痒为主,辅以清热除湿。古人云:“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中用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开泄腠理,疏风透表止痒,且荆芥又善祛血中之风,共为君药。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为湿邪而设,以除湿止痒;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是为热邪而用,共为臣药。又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以防风药之燥性,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外疏内清下渗,分消风热湿邪;活血治风,邪正兼顾。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