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王绵之、赵绍琴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经验比较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838

时间:2020-09-14

提要:本文对著名中医专家王绵之赵绍琴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经验进行了比较,相同处是均用丹参活血化瘀,以大黄、茅根等通腑、渗湿而泄浊;不同处是王补而赵泻、王温而赵凉;赵教授还必用风药宣展肺气、疏风胜湿、疏调三焦


王绵之赵绍琴教授均为闻名全国的著名中医学家,医术精湛,在疑难病的辨证治疗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慢性肾功能衰竭(即慢性肾衰)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久治不愈,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引起的肾功能受损衰竭综合征,其呈慢性过程和进行性发展,终至尿毒症期。预后较差,为内科常见疑难重症。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的治疗、营养疗法、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根据临床表现,慢性肾衰属于中医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等的范畴。中医药辨证得当,可收到良好效果,或治愈、或使病情稳定、或延缓病情恶化;尤其是治疗肾衰合并的浮肿、贫血高血压,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具有较好的疗效。王绵之赵绍琴教授都擅长治疗治疗慢性肾衰。本文将对著名中医专家王绵之赵绍琴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经验进行比较,以益于后学者。


1、 王绵之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经验


1) 扶正祛邪


王绵之教授认为慢性肾衰属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阳虚为主,邪实为湿浊瘀血内阻。脾虚运化无权,肾虚气化失调、升降失常,湿浊邪毒瘀滞为患,日久不愈,深而入络而致脉络瘀阻,若反复受邪,更加重了脏腑的虚衰,湿浊瘀阻更甚,进一步阻碍气机,导致肾功能恶化。王教授用药以补虚为主,兼顾祛邪。益肾不留邪、导浊不伤正,能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补虚以补益脾肾为主,常用中药如仙灵脾、杜仲山茱萸菟丝子等温补脾肾,配熟地阴中求阳;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等补脾益气,配当归养血。祛邪以利湿泄浊、活血化瘀为主,常用中药大黄车前子、茅根等通腑、渗湿泄浊,丹参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临床疗效显示能够明显改善肾功能。


2) 调理脾胃


慢性肾衰患者常见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泛恶欲呕、便秘或便溏等肾病及脾的症状。王绵之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衰时特别重视脾胃的调理,通过调理脾胃,能够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使食欲渐旺,气血生化有源,故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免疫功能等临床化验指标,有效地改善了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稳定了病情。李东垣《脾胃论》中说:“善治病者,惟在调理脾胃。”王教授将李东垣调理脾胃的思想贯穿到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成为他治病用药的显著特点之一[1],对慢性肾衰患者的调理脾胃主要有健脾益气法、和胃降逆法、辛开苦降法、通腑泄浊法等。常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旋复代赭汤、二陈汤等。


3) 平稳缓治


王教授治疗慢性肾衰主张缓慢调治,不可急于求成。使用和缓的中药,逐渐显效以改善慢性肾衰的症状,延长病情的进展和恶化。主张具体用药时不可大补或大泄,认为大补使瘀阻更重,大泄更伤阳气。对肉桂附子等大辛大热之品用量极小,配以熟地当归滋阴,补阳而不伤阴以冀阳气渐复,水湿浊瘀得化,补而不腻、下不伤正,体现了刚柔并济,温润并用的用药特点。


2、 赵绍琴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经验


1) 凉血化瘀


赵绍琴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是邪入营血、络脉瘀阻[2]。慢性肾衰的本质以邪实为主、多热多瘀,决非虚证贫血、血肌酐、尿素氮高是由于体内邪毒不能排泄,即大实有羸状。邪实深伏是本,呕恶、神疲、乏力等虚象是标。唯当攻邪,邪去则正安。邪毒久留不去,深入血分,蕴郁化热成毒,以致脉络瘀阻。治疗上大忌温补,必须以凉血化瘀、清泄邪毒为主[3]。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凉血化瘀常用中药丹参茜草赤芍生地榆或加水红花子、炒槐花紫草等。清泄邪毒常用中药大黄,加茅根、芦根利湿清热,加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导滞,加槟榔消积行气利水。


2) 疏风胜湿、疏调三焦


赵绍琴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善用风药。认为邪热内郁需用宣透的方法透邪外出,多用风药来宣展肺气、疏风胜湿,疏调三焦,使邪外出有路。风药多入肺经,肺气宣则一身气机通达,营卫调和,气化得行。常用中药为苏叶、杏仁荆芥白芷防风等。若伴瘙痒加地肤子白鲜皮、草河车;腹胀满加青陈皮木香;梦多加柴胡黄芩川楝子竹茹等;呕吐半夏竹茹、灶心土。并且强调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


3、 用药经验比较


1) 相同处


王绵之赵绍琴教授都认为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是湿浊瘀血内阻,都用活血化瘀、通腑渗湿之品。均用丹参活血化瘀,以大黄、茅根等通腑、渗湿而泄浊。


2) 不同处


王绵之赵绍琴教授对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的认识不同。王绵之教授认为慢性肾衰属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赵绍琴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本质决非虚证,以邪实为主、多热多瘀。临床用药方面王教授主张扶正为主,多用补药以温补脾肾;而赵教授主张攻邪治病,多用泄药以清泄邪毒、凉血化瘀、祛湿利水、消食导滞;王教授用药偏温,而赵教授用药偏寒凉;即王补而赵泻、王温而赵凉。赵教授还常用风药来宣展肺气、疏风胜湿、疏调三焦。虽然都用活血化瘀祛湿药,无论从剂量还是药味之数量,赵教授都远远超过王教授。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