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孙光荣·丹参百合饮加减诊治慢性心衰验案

求道

浏览:13

时间:2025-07-23

龙某,男,38岁。2018年10月13日就诊。

2年前因心前区闷痛不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平素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丹参滴丸等。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其他疾病病史,已尝试戒烟酒。近来仍感心前区不适,闷痛,时感心悸,时有干咳,二便调,纳可,眠欠佳,时有腰膝酸软。舌质暗红,苔白微腻,有齿痕,脉沉细。X线提示肺纹理增多。心电图提示部分S-T段改变。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

中医诊断:真心痛(脾肾两虚,心失所养)。

治法:补心脾肾,调补气血。

处方:丹参百合饮补中益气汤加减丹参20g,百合15g,檀香10g,乌药12g,砂仁15g,防风15g,白术30g,陈皮15g,白芍15g,桔梗15g,黄芪30g,紫菀30g,牛膝15g,酸枣仁20g,川芎15g,茯苓15g,莲子15g,枸杞子15g,菊花10g,肉苁蓉20g。

针灸:风池百会廉泉内关合谷列缺尺泽鱼际膻中中脘水分天枢气海血海足三里太冲太溪行间

眼针取穴:心区、上焦。

临证心得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其发病率有所增加,临床常表现为心前区不适,西医认为该病多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近年来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血瘀(占77.89%)和气虚(占67.17%)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候要素,而对于冠心病心血不足伴有瘀血者,吕光荣教授多用此方加减。他主张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药物与针灸干预将有利于减少患者后期的并发症,可以避免或延缓向心水病发展。此证患者除心血管问题外,还有咳嗽,久咳伤肺,亦影响到心,需心、脾、肾同治。以补中益气汤补气血之不足,加行气活血之药,配合针刺,嘱患者练习气功调心,周行气血,心悸之症可缓。

吕光荣教授认为,心悸的主要病因在于缺血,心供血不足,在冠心病中表现尤为突出。从中医学角度考虑,多因虚因瘀而心悸。一方面要考虑缺血的问题,因此要补虚;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瘀血的问题,然病因非独瘀血,气滞、痰饮、郁热、湿浊等因素皆要考虑,因此要用“通”法,具体包括行气、祛痰、化饮、解郁、利水等法,不可一见心悸仅用活血化瘀之法。虽然核心问题在于缺血,但病因不同。在审证求因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全面分析。

关联词条:

  • # 孙光荣
  • # 冠心病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摘自赵荣、谢健主编《吕光荣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慢性心力衰竭(心水病)的诊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