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跟师学习时的几个经验方

四君人参

浏览:645

时间:2020-08-31

笔者1996年师从于当地名老中医罗汉卿老师门下,老师临证处方用药,效果很好,每日里病人70号左右,很多病人慕名百里而来就诊,多满意而归。现就老师临床用药的部分经验笔录于此,与同仁诸君一起分享,以供临证参考。


1.头痛验方


组方为:生地15、白芍15、当归15、川芎15、羌活12、独活12、防风15、白芷15、蒺藜子12、藁本12、僵蚕15、菊花15、石膏20、蔓荆子12、蜈蚣2条、珍珠母20、甘草


老师认为,头痛多为风邪所致,故用四物汤加味治疗,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取羌活 独活 防风 白芷 蒺藜藁本 僵蚕 菊花 蔓荆子 蜈蚣 以祛风止痛,珍珠母平肝熄风,甘草调和诸药,石膏入阳明胃经,笔者理解,若无阳明经头痛,可去。诸药合用,对于血虚风动,肝风上扰所致头疼效佳。还有老师此处之头痛,不适宜外感头痛


我邻居,女性,41岁,左侧头痛一年,多在月经后发作,服用“去痛片、西比灵”等药物治疗,症状可以缓解。下次月经后再发,后给予服用上方一副(吃两天),未服用西药,症状明显好转,且较服用西药后头脑更清爽,嘱续服上方5副,后头痛未再发作。 


2.牙痛验方


组方为:羌活15、防风15、白芷15、川芎10、北细辛5、蜈蚣2条、蒺藜15、藁本15、蝉蜕12、石膏30、地骨皮20、黄芩12、柴胡10、升麻9、玄参15、甘草6。水煎温服,每日3次。若牙痛已愈,再服用附片12 三棱12 玄参12 煎水温服,每日3次,据老师讲,此法可以使牙痛永不复发。本方取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蜈蚣藁本蝉蜕川芎以祛风散寒止痛,更取“火郁发之”之意,石膏地骨皮黄芩升麻柴胡玄参以清热泻火。而附片的应用,笔者理解:本品入肾经,以温肾散寒止痛而治其本。


恩师认为:牙床属胃,牙齿属肾,肾主骨,齿者骨之余,故牙齿痛者,多属胃肾病也。凡牙痛不外风、寒、火、虫为其致病之因,故恩师常用自拟方,用于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虫牙所致的疼痛,笔者经验为:取冰硼散1支,用少许棉花蘸酒精以使棉花浸湿为度,再将冰硼散少许倒在棉花上,塞入虫牙空洞处,其痛一般几分钟可止。


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本病无数,效果确实很好,但对于后面3味药的应用,没有实践经验,对于后面的方法,笔者认为前贤的经验可以继承,但应客观公正,辩证唯物的观点,而不能一味地、不加分析地继承。


3.痹证验方


组方为:熟地15、白芍15、当归20、川芎15、灵仙15、薏仁30、苍术15、续断15、桂枝12、秦艽15、杜仲15、松节15、千年健15、地龙15、二乌各6、羌活15、独活15、桑寄生15、老鹳草30、雪莲花30、甘草6。水煎温服,每日3次。


痹证一病,临床较为常见,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的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痛、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的病证。陈钟龄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故师选用四物汤加味治疗。若久痛入络者加三虫散(全虫、蜈蚣乌梢蛇),瘀血甚,加鸡血藤、玄胡、红花,病于上肢者,加桑枝姜黄,病于下肢者牛膝杜仲木瓜参考用之。


笔者常用本方于临床,效果颇佳。2006年,我隔村一妇人,年50,全身多关节疼痛10余年,以手指关节,双膝关节疼痛为主,伴麻木,晨僵,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药无数,时有效,时无效,并用激素治疗,效果尚可。听说笔者擅治“风湿”,算是慕名而来了,刻诊:体胖,满月脸(服用激素半年余所致),指关节、双膝关节肿大、变形,以至于影响活动,遇阴雨天疼痛加重,舌苔白,微腻,舌质暗红有瘀点,脉细涩,处上方原方5副(一副药吃2天),病人服药10天后复诊,诉疼痛较前稍有缓解,但改变不大,遂以上方加乌梢蛇15 鸡血藤30 玄胡15 红花12 5副,并嘱将激素及其它西药停用,病人服完上药后诉关节疼痛已较前明显好转,后在笔者处服上方加减50余副,疼痛遇阴雨天也未再发作,无晨僵,无关节肿大,无活动障碍,但关节变形未得以改变,至2008年笔者离开本村时,疼痛未再发作。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田丰辉,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