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
内伤寒。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
每服5钱,水1盏半煎。
内伤寒,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此内伤寒也。问之,因暑卧殿角伤风,又渴饮冰酪水,此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斑后衄,显内阴症,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白术2两,茯苓1两,丁香半两,厚朴2两(生姜汁炒),半夏1两(汤浸7次,切,焙干),甘草1两(炙赤色),肉桂半两(忌火),槟榔2对(锉碎)。
上为粗散。
伤寒后脾胃气不和。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进3服。
制厚朴1两,陈皮(去白)1两,制半夏1两,白术1两半,人参5钱,甘草(炙)3钱。
腹胀胃虚空,关脉浮者。
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调中疏邪汤
苍术1钱半,陈皮1钱,砂仁1钱,藿香1钱,芍药(炒)1钱,甘草(炙)1钱,桔梗1钱,半夏1钱,白芷1钱,羌活1钱,枳壳1钱,川芎半钱,麻黄半钱,桂枝半钱。
内伤外感而发明斑。食积挟外感发热。
调中疏邪汤(《医学入门》卷七)。
:《医方考》,内伤则里热,外感则表热,两热而无泄,故令斑烂。内伤者,调其中,苍、陈、砂、藿、半、芍、枳、桔,皆调中药也;外感者,疏其表,麻、桂、羌、芎、芷、草,皆疏表药也。表里治而斑自愈矣。
枳壳2钱(煮过),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
上为末。
小儿吐逆。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煎至6分,温服。
其他同名方
人参、茯苓、白术、木香、干姜、藿香、香附(炒,去毛)、缩砂仁、甘草(炙)、丁香各等分。
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水煎,食前服。
葛根、黄芩、白术、桔梗、藁本、赤芍药、白芍药、甘草(炙)各等分。
滞下。似泻非泻,似痢非痢。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
人参10两,白茯苓(去黑皮)10两,紫河车2两,甘草2两(生)。
上为粗末。
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人参半钱,白茯苓半钱,川白芷半钱,白术半钱,石莲肉半钱,龙脑半钱,麝香半钱,芦荟半钱,熊胆半钱,腻粉半钱(研),胡黄连1钱,使君子1钱,青黛(研)1钱,香墨半两(研)。
上胡黄连、使君子为末,余研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和胃气,止吐泻,温中正气。主小儿急惊。
每服2丸,煎金钱薄荷汤磨下。经宿取恶物,便安。
白芍药4两,续断1两,芎藭1两,甘草1两,白术3两,柴胡3两,当归1两半,乌梅1升,生姜4两,厚朴3两,枳实3两,生李根3两,白皮3两。
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8日后复服1剂。
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千金方行义》:调中者,调土中之墩阜坎陷也。土为万物之母,一息不调,便生疾苦,况曾伤四月之孕,至此能无坎陷乎?固之之法,阜则削之,陷则培之。方中枳实、厚朴削平敦阜之剂也;白术、甘草运平坎陷之剂也;芎、归、芍、续疏通泉脉之剂也;柴胡、李根,一升清阳,一降逆气;生姜、乌梅,一宣上壅,一固下脱。务令中州之气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则胎息之运动绰有余地,孰谓立方之名无深意存焉。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0.00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韩立讲乌梅丸
¥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