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吴少怀肝郁气滞胃痛医案

茯苓

浏览:1238

时间:2021-12-29

【案一】

万某,男,66岁,干部,1961年4月8日初诊。
病史:久病胃痛,经常发作,服香燥药不效,在外地疗养,现胃呆纳少,嗳气倒饱,胃脘胀痛,右肩背也痛,大便秘结,数日一次,小便可。
检查:舌苔白滑,脉沉弦缓。
辨证:肝胃不和,气郁食滞。
治则:行气疏郁,泄肝降胃。拟百合汤合抑气汤,交感丸加减。

方药:乌药4.5克,百合12克,炒杭芍9克,茯苓9克,制香附9克,炒六曲4.5克,陈皮4.5克,火麻仁9克。水煎服。

4月12日二诊:服药4剂,胃痛转好,大便通畅,右肩背仍痛,苔脉同前。按上方去麻仁,加枳壳4.5克,姜黄4.5克,炒麦芽6克。水煎服。

4月16日三诊:服药5剂,胃痛止,纳食增,脘微胀,右肩背仍痛,舌苔薄白,边红,脉沉缓。拟丸药方常服。按二诊方加佛手9克,当归9克,用3倍量共研细末,用六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晚服9克。

【案二】

杨某某,男,52岁,干部,1966年4月20日初诊。
病史:胃痛20余年,1958年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肝脾大”。近期疼痛加剧,脘部不适,嘈杂,饥不欲食,口干唇燥,大便色黑,日一次,小便黄。
检查:舌苔薄黄,质赤,脉沉细稍数。
辨证:肝气犯胃,热郁伤阴。
治则:疏郁止痛,养阴清热。拟百合汤合王氏一贯煎加减。

方药:百合12克,乌药4.5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酒川芎1.5克,黄连1.5克,炒元胡9克,竹茹9克,陈皮4.5克,炒谷芽9克。水煎服。

4月23日二诊:服药3剂,胃痛大减,大便转褐黄,仍饥不欲食,口干唇燥,纳食少,尿黄,舌苔淡黄,尖赤,脉同前。按上方去川芎、元胡、竹茹,加玉竹9克,白扁豆9克,炒山药9克。水煎服。

4月26日三诊:服药3剂,胃痛止,脘中舒畅,知饥欲食,口唇不干,舌苔薄黄,脉沉细缓,前方既效,配丸药调养。按二诊方加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川楝子4.5克。以五倍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20丸。

【评析】

肝郁气滞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满攻痛,连胁背,痛处游移不定,捶按较舒,食后胀甚,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沉弦(若挟食则舌苔白厚腻;将欲化火则舌赤,脉沉弦数),多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一般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沉香降气汤之类。由于理气药多香燥,故应当少用,以免伤及阴液,影响治疗。吴老认为,气滞作痛,需辨新久虚实。新病气滞多实,治宜辛通;久病则气郁化火,容易伤阴劫液,治宜柔润,可用百合汤,方中百合养阴润燥,乌药理气解郁,二药刚柔相济,敛散结合,行气止痛,不伤阴液,若再随症加味,则疗效更好。如案一系老年肝胃不和,气郁食滞作痛,久服香燥药不效,吴老投以百合汤合抑气汤,并以白芍当归、麻仁、麦芽、六曲、灵仙、姜黄枳壳佛手等出人加减,行气疏郁,和肝降胃,药后良效,并配制丸药,缓治常服,调理善后。案二为肝气犯胃,热郁伤阴,症见饥不欲食,口千唇燥,舌苔薄黄,质赤,脉细稍数等胃阴虚之象,故用药不宜香燥,吴老以百合汤合王氏一贯煎加减,方中取百合沙参麦冬谷芽养阴和胃,乌药、元胡、川芎疏郁止痛,竹茹陈皮黄连清热和中,胃痛渐止。又以玉竹扁豆山药白芍甘草川楝子柔润之品出人加减,制成丸药,缓治常服,巩固疗效。从上观之,两例久病肝郁气滞之胃脘痛,症有食滞、热郁伤阴之不同,吴老均用百合汤随症加减获效。由于肝为刚脏,性升苦急,若情志怫郁,病易反复,故最后改用丸药巩固疗效。实践证明,吴老辨证用药确有经验。

【案三】

毕某某,女,24岁,干部,1965年4月25日初诊。
病史:久病胃痛,晨起尤甚,嘈杂烧心,胃呆纳少,腰酸腿软,月经错后,甚则数月不行,今将潮过,二便调。钡餐透视为胃溃疡。
检查:舌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肝气犯胃,气滞火郁,久则脾虚血少,冲任失养。
治则:先疏肝泄热,健脾和胃。拟荔香二陈汤加味。

方药:炒荔枝核9克,木香4.5克,清夏9克,青陈皮各3克,茯苓9克,炒山药9克,白芍9克,生甘草4.5克,炒山栀4.5克,吴萸炒黄连3克。水煎服。

4月29日二诊:服药4剂,胃痛止,嘈杂除,纳食转好,肝胃已和,再调气养血,配丸药常服。

丸药:炒荔枝核24克,木香21克,清夏24克,陈皮21克,炒山药24克,当归24克,杭芍24克,丹参24克,茯苓24克,元胡18克,炒川楝子18克,炒山栀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20丸。服药后,胃痛未犯,一切均好。

【评析】

气滞火郁之胃脘痛,症见胃痛急迫,反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多弦数。多由肝郁化火,犯胃上逆所致。一般治疗均以疏肝泄热为主。要慎用香燥,可用化肝煎之类或佐以左金丸。若热已伤阴,则非滋肾养肝不可。若脾虚血少,肝郁未达,则须养血疏肝。吴老对本病认为,气有余,便是火,急则治标,辛通疏郁,苦降泻火,先折其势,然后再从本缓治。故临症常以荔香散合左金丸加味取效。如本例肝气犯胃,气滞火郁,久则脾虚血少,冲任失养,月经不潮。吴老先用荔香散、左金丸二陈汤加炒山栀、山药白芍疏肝理气,苦泄降胃,药后痛止,继以原方加当归丹参、元胡、川楝子疏肝理脾,调气养血,制成丸药久服而安。由此可见,气滞火郁相因为病,临床很难截然分开,吴老能审症求因,随机应变,用药中和,配伍得宜,疏肝行气不伤气阴,散郁泻火不损脾胃,可谓立法用药周详全面。

关联词条:

  • # 胃痛
  • # 吴少怀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案选自《吴少怀医案》,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