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风中良方——羌活愈风汤

四君人参

浏览:520

时间:2020-09-03

羌活、炙甘草防风黄芪蔓荆子地骨皮川芎细辛枳壳人参麻黄知母、甘菊花薄荷枸杞当归独活白芷杜仲秦艽柴胡半夏厚朴熟地防己(以上各二两),芍药、黄芩、白茯苓(各三两),石膏生地苍术(各四两),官桂一两,前胡二两。


本方见于方贤的《奇效良方》一书中,治肾肝虚,筋骨弱,言语难,神昏愦,风湿内弱,风热体重,活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心不宁自劳役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上作二服,每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空心服。临睡再煎服。《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对此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用药论述,现择录于此,以供同仁诸君参考。“中风有内生、外中二因。内生则因胃浊生痰,志极动火;外中则因形气不同,感召风邪。所以内生者,病必痰迷不语,火发神昏。外中者,病必筋骨不用,口眼歪斜。单发者易治,同发者难愈。然此病之来,必有先兆。如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无力,或肌肉微掣,此营卫受邪,外中之先兆也。如上盛下虚,头眩脚软,神短忽忽,言语失常,此痰火将发,内生之先兆也。医方中预防外中、内生之剂较多,皆不若羌活愈风汤、清热化痰二方均以补正为主,除邪次之。故羌活愈风,以十全大补汤为君剂;用人参茯苓甘草以补气,归、地、芍药以补血,黄芪桂枝以扶卫,麻黄川芎以调营。湿盛则筋骨痿软,故佐苍、半、防己以除之。风盛则筋骨拘劲,故佐枸、杜、地黄以滋之。病久气必滞,故佐枳壳厚朴以行之。风多从燥化,故佐知、膏、黄芩以清之。更佐诸羌、独辈发散之品,以驱六经之风,是风非汗不除也。”


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几例中风先兆者,均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现举一典型病案与大家一起分享。


忆及2007年诊治一病人,患者刘某,男,56岁,体胖,素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间断服用“罗布麻片、北京降压0”治疗,血压忽高忽低,近半月来经常感手指发麻,头晕,走路恍惚,眼皮跳动,来我处就诊,测血压160/100mmHg,建议病人调整降压药,病人不同意,听说我中医还可以,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察舌苔薄黄,舌面润滑,脉弦洪,思之良久,欲以镇肝熄风汤治之,取“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意,然病人体胖多痰湿,有云:“眩晕为中风之先兆。”


故处以羌活愈风汤治疗,以上方为散剂,每次服用6克,每日三次,嘱病人每日来我处监测血压1次,病人服药至1周,血压为140/90mmHg,手指发麻及眼皮跳动已好转,上方见效,嘱病人继续服药,病人服上方1月,诸症若失,血压基本正常。嘱病人继续服用上方一料,以资巩固,随访上述症状未再发作,病人至今体健。


从此例分析,此方实为补气活血,祛风通络,除湿化痰之良方,更是风中之良方。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说:“治年近四旬,营卫不足,肝肾虚弱,风中经络。精神恍惚,语言不清,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筋骨无力;或手足枯瘦浮肿,或手足痉挛不收。一切风病稍愈之后,调理俱宜此方。及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用,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口眼跳动,若不预防调治,三年之内,风病必生,亦宜服之。”这确实是经验之谈,于临床有较深的指导意义。

关联词条:

  • # 中风病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田丰辉,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