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调畅气机法治产后癃闭案(何琪)
李某,女,27岁,产后40天,首次就诊时间2022年5月20日。因“产后尿储留40余天”就诊,4月10日在外院顺产,产后即感膀胱涨,小便难,当时予以插尿管导尿,产后常饮滋补汤水,4月14日出院后尝试五次拔除尿管均失败,膀胱胀满,但无尿意,小便难,5月5日留置尿管至今。刻下症见:插尿管状态,尿袋中小便黄,膀胱有涨满感,无尿意,易心烦,口干口苦,眠差难入睡,易醒,多梦,乳儿矢气气味大,眼屎多,舌红苔白根部黄腻,脉细滑数。
干预过程: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
生姜15克 黑枣15克
滑石20克
上方加水800ml煮至200ml,一日一剂,一天两次,共五剂。
针灸处方:膻中、公孙、足三里、中极、膀胱俞、太冲穴、阴陵泉;同时嘱患者停饮滋腻汤水,饮食清淡营养。
2022年5月24日二诊:
患者第一天治疗后即有尿意,信心大增,连续治疗五次,患者膀胱胀痛感消失,尿意增加,已开始练习憋尿夹尿管,为拔管做准备,睡眠好转,乳儿大便气味减轻,无眼屎,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滑。二诊中药及针灸方案同前。
2022年5月31日三诊:
患者尿意正常,大便烂,3-4次/天,下午口渴明显,但饮水不多,舌红苔白,脉细滑,计划6月2日在我院外科拔除尿管。
中药处方:
生石膏30(先煎)克
上方加水800ml煮至200ml,一日一剂,一天两次。
2022年6月8日四诊:
患者6月2日拔除尿管后,第一天、第二天少许尿痛,后无其他不适,小便正常,大便可,舌淡红苔白,脉细稍滑。
中药处方:
七剂善后。
按:
本病患者根据其症状及体征属中医“产后小便不通、产后癃闭”的范畴。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小便不通候”的记载。《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认为癃闭的发生病位在膀胱,病因为膀胱气化不利。《诸病源候论》,书中“卷四十四”记载:“因产动气,气冲于胞,胞转屈辟,不得小便故也……若虚热津液竭燥者,则不甚胀急,但不通”。认为由于气机逆乱、湿热下注、虚热津伤致使膀胱不利诱发本病。而本案患者因产前羊水早破,情绪紧张,致使思虑过度,思则气结,影响全身气机的流转,分娩后由于伤口的疼痛,会阴的损伤,担心排尿会诱发疼痛及加重损伤,忧思情绪致使气机郁结,阻碍气机的运转,同时产后过食滋腻汤水,导致湿热内生,加重气机阻滞,致使清浊升降失调,膀胱气化失司,而诱发癃闭。
中药处方以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为主,其中小柴胡汤的配伍是最能体现中医气机升降理论的,主治少阳枢机不利,邪气羁留,本案患者产前情绪紧张,产后思虑过度,思则气结,导致气机不畅,枢机不利,故处方选用小柴胡汤加减,其一柴胡与黄芩,一主升,一主降,一升一降,辛开苦降,气机升降而周流往来;其二半夏与生姜,半夏功能降逆气,其性主降,但其性味辛温,能燥湿散结,故又有升散之性,因此半夏为“降中有升”;生姜本为辛温解表之品,其性升散,但又能止呕,有降逆之性,因此生姜为“升中有降”。半夏与生姜,一为“降中有升”,一为“升中有降”,升降相宜,能条畅气机、通利少阳之枢机。其三人参、大枣,这二味药物皆可补中益气,调补脾胃,成为全方升降气机的一个核心。脾胃主升清降浊,居五脏六腑之中,犹如一车轴,气机升降出入离不开脾胃之斡旋,所以脾胃为一大枢机,有利于推动少阳之枢,如此则气机调畅。患者产后滋补过甚,导致湿热内生,处方同时予三仁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清热利湿,方中苦杏仁清宣肺气,疏通上焦气机,薏苡仁、茯苓、猪苓清利中焦湿热,疏通中焦气机,泽泻清下焦湿热,宣畅下焦气机;淡竹叶、生石膏清利湿热,不伤胃气;滑石、白茅根清热利尿,全方合用共奏宣畅三焦气机、清利湿热、利小便之功。二诊患者诉症状较前好转,尿意明显,此时枢机畅,湿热开始消散,二诊继续守前方,三诊患者诉尿意正常,说明气机已调畅,大便烂,3-4次/天,下午口渴明显,但饮水不多,说明患者此时湿重热轻,故三诊处方以清利三焦湿邪为主,少佐清热之功。四诊,患者已拔除尿管,无不适,舌淡红苔白,脉细稍滑,予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健脾祛湿以善后。
本案治疗过程中辅以针刺治疗,针刺治疗以通调气机为主,兼以清热利湿;针刺处方以膻中、公孙、足三里、中极、膀胱俞、太冲穴、阴陵泉为主,一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产后尿潴留在病位上与任脉、足三阴经及足阳明胃经相联系,取任脉膻中、脾经公孙、肝经太冲、胃经足三里疏导气机,疏通经络,以助三焦气化通利小便。二是注重腧穴配伍,本法中运用“俞募配伍”,取膀胱经的募穴中极、俞穴膀胱俞,俞募配伍,脏腑同调,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利小便。三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产后尿潴留患者辨病属癃闭,取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等穴位利小便、清湿热。
世人多知产后“多虚多瘀”,故出现产后尿潴留也多以虚为因,从虚论治,本案患者产后更因尿潴留认为因产后气血不足所致,每日补气养血汤水不断,滋补越甚,小便越不通,事实上产后更应该清淡营养饮食,因产后确实“多虚多瘀”,但滋补过甚,难以消化吸收,滋腻生热生湿,导致湿热内生,同时在关注产后癃闭病因虚实症候的同时,更要关注因情志因素诱发上中下三焦气化不利,枢机不畅,邪气羁留,导致局部气机升降失常之病。此时应先治标后治本,待湿热去,气机畅,小便通,再慢慢补气补血祛瘀,从而更利于产后恢复。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