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恩来教授从“阳虚”立论治疗前列腺炎经验总结
戴恩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刘宝厚教授的学术传人。戴恩来教授从医30年以来,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肾系疾病的科研、教学以及临床诊疗工作,在慢性肾系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等疾病的诊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戴师还擅长根据经典,发掘新的治疗思路,临床屡获奇效,现将其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前列腺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前列腺炎(prostatitis)是由于前列腺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某些非感染性因素慢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好发年龄为25~35岁,老年患者还往往伴发前列腺增生。根据其病程长短,大致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发病;根据其病理特点,又可分为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两种。1978年Brach等提出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将前列腺炎分为4类:①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ABP);②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③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④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分为4类:①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②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③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或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又根据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是否超过10个,分为ⅢA、ⅢB两型;④无症状炎性前列腺炎。该分类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使前列腺炎的分类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是在传统分类基础上的进步。
前列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体感染、免疫异常、组织病理学改变、尿液返流、神经内分泌异常、精神心理因素等方面。病因学研究也有病原体感染学说、尿液返流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免疫学说等。现代临床医学的检查手段如前列腺彩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等对于本病的诊断也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方法。前列腺炎的治疗,西医学倾向于针对患者临床症状特点,采取保守治疗和综合治疗,治疗药物多采用如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抗炎镇痛药等,也有配合前列腺按摩等局部理疗措施,但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仍有较大差异,临床上也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
由于前列腺炎具有病症复杂多样、易反复发作、个体性强的特点,中医药在前列腺炎,特别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与病后调理上具备优势。根据李兰群等对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的临床调查分析,认为慢性前列腺炎(CP)中医辨证以邪实证为主,湿热、血、肝郁多交互为患;虚证多为兼夹证,较少见。证型的衍变与分类诊断、病程、年龄、工种、居住舒适度和发病季节等因素有关。采用中医学辨证论治观点,目前对前列腺炎的证型与病因研究已达到一定高度,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治则治法。另外,实验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中药药敏实验表明,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地肤子、黄柏、墨早莲等对临床不同血清型U U及其耐药菌株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大黄、黄连、苦参、龙胆草等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见在前列腺炎的辨证诊断以及治疗上,中医药的治疗应用已凸显优势,可以弥补西医学在本病诊断与治疗上的不足,而且某些传统经方如八正散、程氏萆薢分清饮以及中药药对的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辨证用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改善患者症状与生活质量的需要,组方的多重作用如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等,在发挥抗菌抑菌作用的同时,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与治疗上,将中医药的诊断与治疗优势与西医学明确的检查手段以及快捷的治疗方法相结合,可在该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对于前列腺炎的病名,祖国医学没有明确记载,对其病因病机的描述也不清晰,根据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淋证”“膏淋”““精浊”“白淫”等范畴。《医碥赤白浊》篇中有“窍端时常牵丝带腻、如脓如眵”的记载,类似于前列腺炎患者尿道口之尿末流白,对其的症状描述较为细致。但《素问·疹论》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与外……及为白淫。”该论述表明了古人认识到了情志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寿世保元》指出:“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肾,凡人酒色无度,思虑过情,心肾气虚、不能管摄,往往小便频数,便浊之所有生也。”足见对本病的发病病机逐渐清晰,更指出了房事活动、饮食习惯、情志异常对于本病发病的影响,而心肾气虚,固摄无权则是该病的发病病机。《临证指南医案·淋浊》亦认为“若房劳强忍精血之伤,乃有形败浊阻于隧道,故每溺而痛,徒进清湿热利小便无用者,以溺与精同门异路耳”“败精宿于精关,宿腐因溺强出,新者又疲在里”,可见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分析描述,后者更为细致,更结合了朴素的解剖学认识,形成了房事强忍精血的病因认识以及湿热浊瘀阻滞的病机观点。曾庆琪教授认为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中,湿热浊毒瘀滞精室是主要病机,体质虚弱是病变基础,感染充血是重要因素。李海松等将其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虚、脾虚等,标实为湿热、气滞、血瘀等。尽管许多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见解不同,但大致可将其归纳为虚实两端。虚者,都强调了患者体质的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前提,至于脾虚肾虚,各人有异;实者,均考虑到了湿浊、瘀血等病理因素的影响,临床辨证时,患者表现亦各有偏重。导师戴恩来教授结合所治疗的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病情特点,并结合前人的经验,认为前列腺炎的病机特点,在早期往往以湿热瘀浊阻滞为主,类似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但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机表现,特别是病史在10年以上者,多呈现“阳虚”的特点,即虚的表现更为突出,病证的各个阶段虚实夹杂,但慢性反复发作患者,“阳虚”的病机特点不容忽视。笔者临证受诲,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在脾肾阳虚为本、湿热浊瘀为标的基础上,久病及肾、肾阳虚损、寒滞肝脉才是病机关键。肾阳虚损,气化无力,加之肝肾乙癸同源,出现虚寒凝滞肝脉、厥阴气机失疏、精血凝滞不行,故以精浊、尿末流白、阴器周围疼痛不适等为临床表现,这也符合中医学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的特点。
3 戴恩来教授的遣方用药特色
在前列腺炎的治疗上,戴师从肾阳虚损、寒滞肝脉的病机出发,认为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在西医早期治疗多应用抗生素或者口服消炎药,故急性期之后,不宜再用清热解毒中药,因而在临床上针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从舌脉辨证属虚寒者,导师多不用龙胆草、栀子、萹蓄等苦寒性质的清热解毒利湿药;而从“阳虚”的观点出发,采取温补肝肾、助阳摄精治法,组方多以暖肝煎、缩泉丸等加减,取其温补肾阳,兼能散肝寒行气滞,使精血得以运化通行的功效。
用药多以乌药、沉香、小茴香、肉桂等温热性质的温阳药。更从清代《温热论》中“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治法中得到启发,对于阳虚兼有湿热表现的患者,也加入茯苓、王不留行、意苡仁之类,也符合前列腺炎患者淋证表现的治疗需要;对于阳虚兼有瘀滞的患者,往往以制乳香、没药、当归之类温性活血祛瘀之品为主,方药突出肝肾两经的归经特点,主导治疗方法是散肝寒、温肾阳、通经络。在前列腺炎的治疗与病后调理上,形成了个人“温补兼通”的特点,临床上也取得了很好疗效。
4 病案举隅
张某,男,19岁,学生,于2016年3月4日
因“尿液异常伴小腹疼痛5月余”就诊,自诉5月前夜间因坐石头凳受凉后出现会阴部胀痛,并在夜间小便时出现排尿不畅感,大便时尿液呈果冻样,浑浊不清。晨起时尿液浑浊,尿后尿道口滴白色胶状液体,伴有腰酸、肌肉酸痛,无发热,但觉小腹及会阴部冷痛明显,上述症状时好时坏,症状反复至今。曾至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前列腺炎。刻下患者尿液浑浊不清,大便时尿道口仍出现果冻样分泌物,会阴部胀痛,舌质淡白,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弦。本病患者受凉后尿液呈果冻样,伴有小腹及会阴部胀痛,西医考虑急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为膏淋,外感寒邪,寒气客于厥阴,寒滞肝脉,厥阴气机失疏,故出现尿液异常、小腹胀痛。治以温补肝肾、助阳行气之法,以暖肝煎加减:乌药30g,沉香、醋没药、醋乳香各6g,盐小茴香、茯苓、枸杞子、当归、葫芦巴、王不留行各15g,干姜、黑顺片、肉桂各10g。4剂,1剂/d,水煎,分两次温服,并嘱其服完后及时复诊。
二诊(2016年3月8日):患者小腹胀痛明显缓解,尿液浑浊,口干,偶有腹泻。舌质淡白,苔白,脉弦紧。于上方去黑顺片,加淡附片20g,加麸炒枳壳、白术15g,陈皮10g,7剂,煎服同前。
三诊(2016年3月15日):果冻样尿液明显好转,2天前出现过一次果冻样尿液,胀痛已不明显,大便干,舌质干红,苔少,脉弦。守上方,将沉香增量至10g,减去茯苓、杞子、王不留行,加益智仁、郁金、菟丝子各15g,7剂。
四诊(2016年3月22日):患者诉诸证已不明显,坐位时右下腹稍有胀痛,咽干口燥,舌淡红,苔黄,脉弦细。守上方加延胡索、白芍15g,桔梗、玄参各10g,甘草5g,去乳香、没药、淡附片、干姜,续服14剂善后。
按:针对上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戴教授采用温补肝肾治法,是结合了“阳化气,阴成形”的观点,因正常前列腺液当为流动清晰之物,而变为果冻样凝胶状态,当为寒邪所致,且足厥阴肝经循行于阴器,会阴部胀痛,当属寒气凝滞不通,使肝气失于条达,且舌脉皆为寒凝征象,阳虚表现甚为明显,素体阳虚,外感寒邪故能直达于里。故以暖肝煎为主方,乌药为主药,能散寒行气,助肝肾之阳气外达。后方加减,又可见缩泉丸之方义,取其缓补阴阳功效。患者尿道口出现果冻样分泌物,即前列腺液,在大便时流出,根据李宏军等对于大便异常与前列腺炎关系的研究,认为是前列腺的充血肿胀改变,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因而本案患者大便时前列腺受到挤压后症状更为明显,也符合前列腺炎的特殊临床表现。5 结语戴教授从“阳虚”的观点出发,善用暖肝煎等,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疾病上,为医者提供了独特的诊疗思路,更是对传统湿热、瘀浊、脾肾阳虚等观点的补充。从“阳虚”理论发掘治疗智慧,用温补肝肾、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肯定,其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亚太传统医药》2018年第3期第126-127页。作者 / 马丽 戴恩来 甘肃中医药大学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