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成肇仁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四君人参

浏览:490

时间:2022-03-02

喉源性咳嗽一词由著名耳鼻喉中医专家干祖望在其《干祖望经验集》一书中首次提出,此病的主要特点为:痒为主症,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多为阵发性顽固咳嗽,咳甚则剧,咳后吐出少许白色黏痰。湖北中医学院成肇仁教授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并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成肇仁用疏风和解法治喉源性咳嗽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临床,受益匪浅,浅析其经验。


病因病机


喉源性咳嗽患者多因感冒起病,外感风寒风热,有些患者有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病史,滥用抗生素、过服味甜滋腻的糖浆、过用收敛药等不当治疗导致闭门留寇,进而成喉源性咳嗽。内因方面多因素体虚弱或过敏体质易感外邪,饮食失宜如嗜食鱼虾海鲜、辛辣刺激之物,疲劳过度。


外感风邪不解而流恋咽喉,肺气不利、肺失宣降,郁而化火化燥,喉失液濡。火邪循经而行,所过之处津液受灼为痰,如《丹溪心法·咳嗽十六》所载“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症,乃痰郁其中,邪在中”,肺经受邪,则咳吐痰涎,胸胁胀闷。燥邪既可化火伤津,炼液成痰,又可生风进一步加重干痒,即“无风不作痒”。


辨治方药


成肇仁认为,喉源性咳嗽宜用祛风和解之法,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他惯用有小柴胡汤止嗽散杏苏散


陈修园在其《医学三字经》中写到:“气上呛,咳嗽生……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其《医学实在易.卷二》一书中亦有:“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治优优。”少阳为气机升降枢纽,枢机不利,火郁内扰,则水液不布、聚液生痰。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重要方剂柴胡减量应用,可以用于开郁调气,治疗郁火咳嗽


如果没有明显的正虚,成肇仁多用小柴胡汤,取柴胡黄芩、法半夏和解以宣畅气机、发散郁火咳嗽迁延难愈,多用寒热相宜的止嗽散止咳化痰、疏风肃肺,其组成为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或用杏苏散轻宣郁燥,其中苏叶除了解肌发汗、开宣肺气之外,还有很好的芳香化浊辟秽、理气和胃行滞作用。


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病程所处时期的不同,成肇仁灵活选方。外感风寒轻证,选用三拗汤疏散风寒、宣肺解表,组成为麻黄杏仁甘草麻黄用量一般为6克,症状重者可酌情用到10克。或者选用六味汤,其组成为荆芥薄荷僵蚕桔梗甘草防风


如化燥化火,症见咽红咽痛、耳鸣目赤者,方选《温病条辨》翘荷汤清气降火,组成为薄荷连翘、生甘草、黑栀皮、桔梗绿豆皮咳痰黏稠、咳之不出者,可用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久咳阴伤、咽干者,多用增液汤或加南北沙参养阴润燥;胸闷胸胀者,多配用瓜蒌壳清热化痰、宽胸理气,葶苈子泻肺止咳。


除了疏风散表、清气化痰外,成肇仁重视标本兼治,脾为生痰之源,对于脾虚患者,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助运,以太子参易原方中性温燥人参气阴双补、养阴生津。   


典型病案


喻某某,男,43岁,2012年9月5日初诊。


患者咳嗽一个月,伴咽痒、胸痛,咳吐白色稀痰,大便偏稀,汗多,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夏10克,麻黄6克,杏仁10克,连翘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僵蚕10克,前胡10克,百部10克,紫菀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炒莱菔子30克,甘草6克,厚朴10克。7剂。


患者服后咳嗽减轻,但仍觉咽部作痒而咳,咳吐白色稀痰,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守上方加南沙参15克,7剂后诸症均解。

关联词条:

  • # 咽痒咳嗽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陈静,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