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柴胡、芍药」类方的「腹证」如何?

四君人参

浏览:346

时间:2021-03-31

1、小柴胡汤之腹证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应用小柴胡汤之主目的为胸胁苦满。


使病者仰卧,医以指头自肋骨弓下沿前胸壁里面向胸腔按抚压上之际,触知一种之抵抗物,并同时有压痛,是即胸胁苦满证也。


故胸胁苦满者,适当肝、脾、胰三脏之肿胀硬结处,即使此等脏器亳无异状,亦时常得以触诊。若此抵抗物之处反多,势必有种种之关系。其主要者,恐由该部淋巴腺之肿胀硬结。


盖胸胁苦满之主目的,即为脑或五官、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心、胃、肠、肝、脾、胰、肾、子宫等各病证,而有抵抗物时,投以小柴胡汤则可随之而治愈,此抵抗物亦渐次消失,此为几多经验之事实。


由此观之,其理除求于淋巴系统之外,无他辞可以说明之。是余所谓之胸胁苦满之腹证,大概不外属于前胸壁里面部的淋巴腺肿胀硬结,所以仲景创立小柴胡汤者,为治此续发的淋巴肿胀硬结及原发的病证也。


又此淋巴腺之肿胀硬结,非其应用之主目的,毕竟不过是继发的变状。不惟容易得以触知,且常因硬结而不变也。


2、柴胡桂枝干姜汤之腹证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东洞翁以本方治小柴胡汤证而不呕不痞(求真按“痞”下略一“硬”字),上冲而渴,胸腹有动者为定义。


如本方比小柴胡汤证,则因本方不含生姜半夏,故无恶心呕吐;无人参,故心下不痞硬;有桂枝甘草,故有上冲急迫之证;以有瓜蒌根,亦有渴证;有牡蛎,故胸腹动,即心脏及腹部之大动脉搏动较著也。


此二方证之不同处,余当参照以前之所述。


3、大柴胡汤之腹证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本方证之胸胁苦满比诸小柴胡汤则甚强,屡达于肋骨弓下,其左右之内端相合,而连及于心下,则心下急。


其余波左右分歧,沿腹直肌至下腹部,即所谓“腹直肌之结实拘挛者”是也。


而此胸胁苦满,为柴胡及副药之黄芩枳实大黄之所治;


心下急,为枳实、芍药及佐药之大枣大黄之所疗;


腹直肌之结实拘挛(与瘀血性者异,以右侧高度为常),为枳实、芍药、大枣之所治也。故能精究是等之药能者,即为意会腹证之捷径也。


4、四逆散之腹证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方之腹证,酷似于大柴胡汤


其所异者,因彼含大黄,故其腹部现一般之实状,有内部充实之触觉,按之则觉抵抗;本方无大黄,故有虚状,内部按之则空虚而无抵抗。


又本方无生姜半夏,故无恶心呕吐;无黄芩大黄,故热势不剧,舌苔亦稀也。


虽然,此方中含枳实、芍药、甘草,有带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之方意,故腹肌之挛急急迫,反较大柴胡汤证为甚,此是二者之别也。


5、枳实芍药散之腹证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本方之腹证,包含本方及大柴胡汤四逆散等,尤其类似于四逆散之腹证,但以无胸胁苦满为别。


6、排脓散之腹证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


本方不过加微量之桔梗枳实芍药散中,则于腹证上亦不能分彼此。但因有桔梗之参加,则治痈脓作用更为有力,而且有祛痰作用为异耳。


7、茯苓饮之腹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本方中有人参,于腹证上则心下痞硬;有枳实,故上腹部当膨满;又以有茯苓、术、橘皮、生姜,则饮停水于胃内。


茯苓、术,故尿利减少或频数;因有茯苓心下悸动;有茯苓人参枳实、橘皮、生姜,故至于吐水。


是以东洞翁于本方定义治心下痞硬而悸,小便不利,胸满自吐宿水者。则此腹证与仲景所论互考而可运用本方矣。


8、芍药甘草附子汤之腹证


伤寒论》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本方为芍药甘草汤附子,故其腹证亦即芍药甘草汤之腹证,加有附子证者,以为本方之腹证也。


东洞翁以本方治芍药甘草汤证之恶寒者为定义,将芍药甘草汤证与此仲景论参酌,虽不为无理,但“恶寒”二字只能代表附子之外证,而无脉腹二证之意味,故其说未为尽是。


9、芍药甘草汤之腹证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已述于太阳病篇之芍药及甘草之医治效用,其腹证现腹直肌挛急。故认此腹证而处本方时,不仅主治下肢而已,即上肢之挛急,及其他因一般脏器组织之紧缩急剧,而发诸证。


此东洞翁所以谓本方以治拘挛急迫者为定义也。


10、甘麦大枣汤之腹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本方以有甘草大枣,于腹证上是右腹直肌挛急。若有此腹证,不问老少男女,与本方颇佳。


11、炙甘草汤之腹证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本方由来于桂枝去芍药汤,故腹状亦相类。但此以地黄为主药,则有脐下不仁及烦热之证,且心尖及腹部大动脉之悸动亢进为异耳。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选摘自《皇汉医学》,日汤本求真著,周子叙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10。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