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扶阳心法:桂枝法系列①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640

时间:2020-08-16

转自 医品阁  公众号


郑钦安—卢铸之对经方主药~桂枝进行了长期的配伍环境,配伍运用和配伍规律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经得起反复实践,反复验证,其疗效能够经久不衰,且以桂枝为君药的法的系列,将之称为桂枝法


这套法的系列,其理论源泉来自于内、难、伤寒的医学思想,立法根基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维,其立法组方是严谨的,药性配伍是精练的,临床疗效也必然是灵验的。


正因为如此,这套法的系列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和几代人的探索,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而且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桂枝法系列。郑卢医学的桂枝法系列可谓博大精深,其立法组方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其立法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一脉相承的。


郑卢医学把桂枝这味药的使用升华到了立法的高度,把以桂枝为治疗核心的气化理论一展无遗,真正应验和践行了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即:“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加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桂枝法系列是郑卢医学“气化理论”的临床运用,是郑卢医学“扶阳抑阴,用阳化阴”思想的高度体现;是郑卢医学“天人合一”立法体系的具体实施。观其辨治是病解灵法,思其配伍则法解灵方,斟其剂量是蕴含数理,度其剂型则悉有考究。


下面共同去收获桂枝法系列之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在临床运用中的据症思辨。


扶阳医学临证心法之桂枝法系列

一、桂枝基本法类型之一

【基本组方】:

桂枝尖,贡术,楂肉,炙甘草生姜,(淫羊霍)。

【歌诀】:

桂枝法有基本方,桂枝术草楂肉姜;伤风有汗用贡术,配加羊藿通阴阳

【法解】:

桂枝尖化太阳之气,引微阳由坎而至艮山与楂肉相合,化积消凝,健胃润肝,使阴阳道路易进易出,通达于出入生化之路。得贡术,引土气而金,而水,而木,而火,使五行之运行循循无间。得甘草,辛甘化阳,奠安二土,内外通达皆成自然。得生姜,引阴阳相合,上通心,下达肾,水火既济,乾坤乃能协调。得淫羊藿,一出(桂枝尖)一入(淫羊藿),一开一合,引阳而入阴,宣阳而化阴。再借生姜之力透达于太阳所行之路,使膈中之格归于通化之机。此法之用:内外宣通,阴阳协合,营能守中,卫能护外,人身内外如一,百脉畅调,周身舒达矣。

【应用要点】:

这是基本法的第一个法,彭师将之称为桂枝汤法,伤风有汗用贡术,与桂枝汤作用相同。

此法是整个桂枝法系列的基本法之一。桂枝法系列中所有的法,所有的变化,都是从这个基本法开始衍变、衍生、加减,化裁得来的。我们可以据症做到法中有法,法中变法,从而很快的去治愈疾病。此基本法以桂枝尖为君药,统领诸中气药(术、草、楂肉、姜),基本法的这几味药,是桂枝法系列各个立法的奠基之药,是一般情况下的必用之药。

思考题:

1、桂枝法与仲景桂枝汤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在桂枝法里重用了生姜,而没用大枣

3、为什么在桂枝法里不用白芍,而用了山楂

4、如果桂枝定位在后天八卦及大成卦的山水蒙卦,那么楂肉应该定位在什么卦?


二、桂枝基本法类型之二

【组方】:

桂枝苍术,楂肉,生陈皮,炙甘草生姜

【歌诀】:

桂枝法有基本方,桂枝术草楂肉姜;苍术配加生陈皮伤寒无汗用此方。

【法解】:

桂枝尖宣通太阳,透达少阴,引坎中之阳由内而外,缘木上行。苍术制土泄水,膀胱之气化必宣,太阳开启,肌腠得理。楂肉化积消凝,使桂枝尖拨转阴阳道路易进易出,里面通达,气机可行。生陈皮使皮腠双走,内外交通,与苍术偕行,遇太阳之气使水邪化寒为汗,营润而出。生姜借阴中之阳,透达于太阳所行之路,使膈中之格归于通化之机。甘草桂枝尖相合,务期化阴为阳,内外之通达皆成自然。

【应用要点】:

伤寒无汗苍术,此法要求服药后胸背有粘汗即止,不能过汗伤阳。此法与麻黄汤作用相同,彭师称之为麻黄汤法。

思考题:

1、为什么贡术与苍术的转换运用,就可以解决中风与伤寒、有汗与无汗的问题?在仲景的伤寒论里,是通过什么方剂解决中风与伤寒问题的?

2、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酌情加淫羊藿淫羊藿九一之数最富,什么叫九一之数?淫羊藿应该处于后天八卦的什么位置?在彭师的桂枝法医案中,为什么第一付或前两付都不用淫羊藿?之后再加淫羊藿沟通阴阳?这样用药的次第是出于什么考虑?

3、苍术白术这两味药的功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陈皮与广陈皮的功效有什么不同?在彭师医案中,毛化红(化桔红)的使用指征是什么?毛化红与广陈皮可以替换使用吗?

三、建中汤法

【组方】:

桂枝,生贡术,生楂肉,炒大麦芽,炙甘草生姜,(砂仁、白叩),(淫羊霍)。

【歌诀】:

基本法加大麦芽,外邪脉紧建中法;砂仁白叩来助阵,能纳能化中宫振。

【法解】:

此法是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用炒大麦芽,酌情也可加砂仁,白叩,淫羊藿

桂枝尖拨开太阳,引坎中之微阳与太阳相接。遇炒麦芽解肝脾之郁,土木更加协合。桂枝尖、炒麦芽、生楂肉三者联袂而行,化气滞,行血淤,消肉食,通肠胃,更助生生之机而仍归于坤土。生姜通达神明,君相二火更能相照,上下得以亲洽,中州得其温暖。此法之用:运化兴,大气举,气血交流无阻,生化更能有用,乃建中立轴之大法也。(西砂仁五脏之气归肾,用老叩启胃肠,而纳谷有嘉。)

【应用要点】:

此法补脾胃之虚,建中宫助消化,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营卫调和,阴阳不偏,同时心悸心烦可治。此法不用饴糖,因呕家,洒家不适应饴糖。该法适用范围广,凡胃弱饮食不消,完谷不化,用此法必效!(《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

这是卢铸之医学的建中法,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了炒大麦芽(也可加砂仁、白叩),为什么要选加这几味药?因为病人的胃气反咉出了明显的问题,比如吃饭不香,厌食,不消化,腹胀等等。中气出现问题,就在基本法里再加进能够解决胃气问题的药。这个法里就可以加砂仁、白叩和大麦芽这几味药,把着力点放在建中上,解决胃气弱的问题,人体这个大轮盘也就能够正常的转动了。

注1:久病体弱者加黄芪,为黄芪建中法,恶风者效更佳。

注2:若阳虚者还可加附子,扶阳、建中、理中同行。

注3:大麦芽,气平微甘,富生生之能,肝之本谷,疏肝理脾。

注4:大麦芽,楂肉合用,化气滞,行血淤,消肉食,通肠胃,有生生之能(助胃消化,助脾运化,生长宗气以供全身)。

注5:大麦芽甘草合用,由脾而肝而心,环中(胃和脾)入肺而肾。

注6:大麦芽,姜,术合用,助火(心,肾)、土(脾,肝)使化机调达,生生不息。

思考题:

1、建中法和理中法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用建中法,什么情况下用理中法?

2、适用于建中法的脉象是什么?适用于理中法的脉象是什么?假如患者有外邪,应该用建中法,还是理中法?

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砂仁,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加用砂仁砂仁的功用是什么?

4、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加用黄芪?有的患者在使用黄芪后,为什么会出现嗓子干痛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桂苓术甘汤法

【组方】:

桂枝,术,茯苓(茯神,珠茯神),生楂肉,炙甘草生姜,(淫羊霍)。

【歌诀】:

桂枝法茯苓神,化气行水第一方;炮姜蒲黄治血尿,蓄尿菖蒲茱萸汤;

【法解】:

此法是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用茯苓

桂枝太阳之气,使气化宣通。云苓通入水泉,使水精之气上升于离宫,离火得助,相火安位。苍术引胃之水达脾,转入小肠,以入膀胱,并交太阳,阑魄两门无阻。炙草安脾土,奠后天,以接先天。生姜宣通神明,交达于三焦。此法之用:行水与化气流行,化源与运化不息;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肺能通条,脾能转输;太阳寒水环环相扣,天地交泰旋转自如。

【应用要点】:

此法作用为化气行水。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则头眩,脉滞(湿)、脉紧者可服。湿重,无汗者可用苍术;湿重,年老体弱易汗者,则用贡术。

注1:此法治血尿则加泡姜或生蒲黄

注2:蓄尿加吴萸,石菖蒲

注3:有燥气则加用油厚朴

注4:茯苓(茯神),渗淡之品,平淡之性,利水、淋、蓄尿、尿血均可医。因其入肺入脾,肺能通条,脾能转输,其功皆在利小便,小便利则水行气化(此法之关键)。水湿停留则关节痛;水湿不运化则烦满;宿食(停食),则中宫阻塞而津液不生,津液不生乃口焦口干。以上诸疾皆小便不利所致,小便利,则诸疾可愈。

注5:茯苓桂枝,贡术相合,宣化膀胱,上快胃口(吃饭香),凡沤渎壅塞可行,内通而外运。

注6:茯苓,姜同用,上下清澈而脏腑调合。

注7:茯苓甘草同用,地气升,天气降,阴阳得理。

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用茯苓,什么情况下用茯神,什么情况下用硃茯神?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什么情况下,临床上可以采用郑卢医学的硃茯神法?

3、此法为什么可以治疗蓄尿、血尿、腿肿、烦满、宿食、口焦、口干,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4、出现什么脉象的情况下,可加用油厚朴?油厚朴的功用是什么?

5、为什么彭师在应用要点上说“脉滞,脉紧者可服”,如何理解滞脉和紧脉?湿滞与气滞有什么区别?怎样辨别?


关联词条:

  • # 桂枝法
  • # 扶阳医学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