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谈谈带下病

四君人参

浏览:429

时间:2020-09-02

寇宗奭说:“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谓妇人之病多不易治,因为妇人幽居情郁,忧恙爱憎多疑,所怀不遂,性执偏拗,诊时又不令医师观形、望色、闻声、问病。”然随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男女思想的开放,此说在如今看来是没有了,但如今的不洁性生活史、年轻女性的辛辣之品的摄入较多所导致的疾病,使妇人之疾病更难治矣。妇人疾病的经、带、胎、产、杂病中的带下病临床较为常见,现就此谈谈我个人治疗此病的一点临床经验与体会。


带下病是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临床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这里所讨论的带下病是指带下过多而言。白带属于人体的津液,是机体正常液体,对阴道有滋润濡养的作用,正如《灵素•五癃津液别》中说:“津液各走其道,……其流而不行者为液。”《灵素•口问》又说:“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而本病发生即由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发病。《女科证治约旨》中说:“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而下,即所谓带也。”《医宗金鉴•带下门》说:“带下劳伤冲与任,邪入胞中五色分。”即说明了带下是由于劳伤冲任,邪气入于胞中,或为湿热,或为寒湿,带下有五色之分,而临床上白带较为多见,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湿邪有内外之分,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为其一;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为其二;肝郁侮脾,肝火挟脾湿下注为其三;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不洁性交,以致感受湿邪。治疗上则宜健脾益气、温肾固摄,清热除湿。然带下虽有五色之分,但我最常用的方子是龙胆泻肝汤加味,或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取效颇佳。正如《医学心悟》中说:“带下之症,方书以青、黄、赤、白、黑,分属五脏,各立药方。其实不必拘泥,大抵此证脾虚有湿。脾气壮旺,则饮食之精华生气血而不生带。脾气虚弱,则无味之实秀生带而不生气血。”且程钟龄五味异功散加味治疗,投之多效,就是此理。


一青年女性,27岁,诉白带增多呈黄色近半年之久,有少许臭味,并感腰痛,曾在外院做腹部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量约1.9cm,曾以“盆腔炎”输(头孢曲松钠、替硝唑)治疗1周,症状有所改善,但停药数日后症状再发,经朋友介绍来我处就诊。现症:黄带较多,有臭味,伴腰隐痛,舌苔黄,微腻,脉滑数。


处方为:龙胆草15、栀子15、黄芩12、柴胡10、生地15、当归12、泽泻20、前仁15、木通10、黄柏12、芡实20、白果12、甘草6 。5副,病人服药10天后复诊,诉黄带明显减少,已无臭味,但仍有腰痛,且服药后有腹泻,每日解黄色稀便2-3次,舌苔薄黄,脉滑,仍以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处方为:龙胆草12、栀子15、柴胡10、生地15、当归12、泽泻20、前仁15、芡实20、黄柏12、续断15、寄生15、炒山药30、甘草6。病人服用上方5副,复诊时诉目前已无不适症状,后以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5副,以资巩固。


《傅青主女科》中说:“女子带下有五色之分,即青、赤、黄、白、黑带下。其中,黄带任脉湿热也。”本案之带下,为肝经湿热之邪下注于足厥阴经脉而致黄带,故取龙胆泻肝汤易黄汤加味治疗取效,病人服药后腹泻,为脾气虚弱所致,故后以参苓白术散收功。


崔某,女,40岁,来我处诊治,主诉头晕、乏力、腰痛半月,后经仔细详问,病人诉近半月白带明显增多,为白色,多时如水下,每日必换内裤数次,曾在外诊所服药治疗,症状无缓解,故来我处就诊,现除上述症状外,并感纳差,饭后感轻微腹胀,舌苔白,微腻,舌边有齿痕,脉细弱,遂处方为:党参15、红参12、黄芪30、白术15、陈皮12、升麻9、柴胡9、当归15、龙骨30、牡蛎30 、白果12、山药30、海螵蛸15、芡实30、炙甘草10,5副。


病人服用上方10天,复诊,诉上述症状有缓解,白带量明显减少,精神较前好转,唯有腰痛依然,遂仍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处方为:党参15 黄芪30 白术15 陈皮12 升麻9 柴胡9 当归15 龙骨30 牡蛎30 白果12 山药30 杜仲18 续断18 寄生18 炙甘草10 ,嘱服药10副,病人服药后临床告愈。


此案,我一听主诉,似乎考虑心脑疾病,后细细问来才知道是带下症,恰如张景岳先生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带,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临床诊治疾病决不能马虎。本案为气虚下陷所致带下,取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辨证准确,施药无误,故取效颇佳。正如唐容川先生所说:“妇人带下是带脉病,乃脾失冲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胞中,因发带证,白浊污染,治之和脾利水,治脾既是治带。”这确实是经验之谈,对我们临床用药很有指导意义。


总之,笔者治疗带下一病,若为湿热者,取龙胆泻肝汤易黄汤加味,以清热止带,健脾燥湿,若为热毒藴结者,加败酱草鱼腥草土茯苓。若为脾虚气弱所致带下,取补中益气汤清带汤加味,以健脾益气止带,若肾阳虚者,于上方加菟丝子杜仲、寄生、续断;若阴虚者加枸杞、龟板。当然,适当的外治法,以及服药期间禁房事,少辛辣,这些对于此病的早日康复也有临床意义。

关联词条:

  • # 白带
  • # 黄带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田丰辉,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