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黄芩汤

处方

黄芩(去黑心)2两,阿胶(炒燥)2两,甘草(炙,锉)2两,柏叶1把(锉)。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地黄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芩汤

处方

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3分,大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决明子(炒)半两,地骨皮1两半,木通(锉)3分,秦艽(去苗土)3分,大黄(锉,炒)1两半,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目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马牙消半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芩汤

处方

黄芩(去黑心)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萎蕤1两半,木通1两半,甘草(炙)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热毒攻眼,小毗偏赤。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地黄汁半合,芒消1钱匕,再煎取沸,去滓,食后良久分温2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黄芩汤

处方

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1两,当归(切,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蛇床子(炒)1两,桂心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齿龈肿痛及虫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酸浆2盏,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黄芩汤

别名
处方

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桔梗(炒)1两,知母(焙)1两,玄参1两半,马兜铃1两半,防风(去叉)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风牵。痛如针刺,视物不能回顾。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而致外障,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渐生障翳,遮满相牵。

用法用量

泻心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黄芩汤

处方

黄芩(去黑心)2两,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石膏(碎)半两,芍药半两,杏仁10枚(汤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体热面赤,口干,或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3片,煎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黄芩汤

处方

黄芩(去黑心)3分,芍药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胆黄。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其他同名方

方出《本事》卷十,名见《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黄芩汤

别名

黄芩散、子芩散

处方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阳乘阴,天暑地热,经水沸溢,崩中下血。

用法用量

黄芩散(《医统》卷八十四)、子芩散(《济阴纲目》卷八)。

注意

脾胃虚不宜用。

摘录
方出《本事》卷十,名见《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

《赤水玄珠》卷二十:黄芩汤

处方

黄芩5分,川归4分,侧柏叶4分,蒲黄4分,艾叶1分,生地2钱半,伏龙肝2钱。

功能主治

经血不止。

用法用量

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黄芩汤

处方

黄芩3两,川升麻2两,甘草2两(生,锉),石膏5两,蔷薇根3两(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饮食失度,乳石发动,毒热上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以水5大盏,煎至2大盏去滓,冷含漱口,良久吐却,每日10余次即愈。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

《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黄芩汤

处方

当归2分,黄芩2分,芎2分,大黄2分,矾石2分,黄连1分,雄黄2分。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妇人阴中生疮。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4升,洗疮,每日3次。

摘录
《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

医心方》卷二十引张仲景方:黄芩汤

处方

栀子2两,香豉3升,黄芩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散发动,腹内切痛。

用法用量

绵裹,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以衣覆卧,亦应有汗。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引张仲景

《千金翼》卷二十二:黄芩汤

处方

黄芩2两,栀子14枚(擘),葱白1握,豉1升(绵裹)。

功能主治

虚石发,内有客热,胸中痞,外有风湿不解,肌中急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豉3沸,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2服;不止,更为之。

摘录
《千金翼》卷二十二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黄芩汤

处方

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阳明病发热脉浮,口干鼻燥,衄血,及挟热下痢,寒热胁痛,疹疮不出。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阳明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引钱氏方,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挟热作疹疮不出,烦躁不得眠。

用法用量

黄芩芍药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芍药黄芩汤(《准绳·类方》卷六引东垣方)、黄芩甘草汤(《得效》卷十一)。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