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曹沧洲中风医案摘选(李崇忠 李惠芬)

求道

浏览:272

时间:2025-01-17

中风案例,是曹氏医案中的核心部分。笔者遴选七案如下(案名为笔者所加)。
一、阴气虚中风案

张××,风邪渐化,阴气虚,肝木易升。脉细数。宜内、外两治。
西洋参赤芍药、僵蚕忍冬藤茯苓石决明、白蒺藜马勃丝瓜络桑枝当归须、钩藤、料豆衣。

二、肝阳化风案

王××,肝阳不潜,化风上僭。右半体麻抽作痛。脉弦。肺气燥结,宜表里兼顾。
桑叶石决明、全瓜蒌夜交藤丝瓜络、粉丹皮、白蒺藜、淡苁蓉、料豆衣、磁朱丸、浙菊花钩藤钩、黑芝麻

三、肾阴虚中风案
冯××,肾阴虚,木少水养,化风上僭。右半体麻木,盛时竟至晕厥,心宕腰酸。脉细,口多涎。当从本元立方。
北沙参、大白芍杜仲、淡木瓜磁朱丸、炙首乌、陈皮、朱茯神、海浮石、川续断、煅牡蛎、盐半夏沙苑子

四、肾水亏乏中风案

李××,肾水亏乏,风动舌强,肢麻。风中络之象。补填下焦,复以清上。
熟地黄、淡苁蓉、枸杞子、淮牛膝、北五味子远志肉、羚羊角、白茯苓石菖蒲

五、高年隆冬卒中案

王××,高年隆冬卒中,乃阴阳失交。脉左大右濡。内风掀越,中阳已虚。第五日已更衣,被备欲寐,议阳明厥阴,主治候裁。
人参茯苓、白蒺藜半夏、炒枸杞子、甘菊花

六、虚风动络案

章××,中风后,四肢麻木,言蹇,足不能行。是肝肾精血歹或备,虚风动络,下寒,二便艰阻。凡肾虚忌燥,以辛润温药。
淡苁蓉、炒枸杞子、当归柏子仁牛膝、巴戟、远志肉。

七、偏痱

程××,阳邪袭经络而为偏痱,血中必热。艾灸妄治,反助络热,病剧,食废。清凉固是正治,然须柔剂,不致伤血,且有熄风功能。
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参、连翘、橘红、胆星、石菖蒲、杭菊花
按: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表现形式不同,历代文献之记载亦各异。如《千金方》载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谓半身不遂也;一曰风痱,谓身无痛,四肢不收也;一曰风懿,谓奄忽不知人也;一曰风痹,类风状也。”《发明论》则又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把它分为“中腑、中脏、中血脉”,文中指出:“中腑者,多着四肢,面如土色,脉浮而恶风寒,四肢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其治多易。中脏者,多滞九窍,或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其治多难。中血脉者,口眼歪斜。”又说:“如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蹇涩,此邪中于经络也。”另外又指出:“半身不遂,名曰瘫痪,大抵多是痰涎流注,初起急治则可,久则痰火郁结,用药少效。”
曹氏治疗中风经验,用药精堪,一方一病,切中要害,故临床救治之危患,每获良效。

关联词条:

  • # 曹沧洲
  • # 中风病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