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御药院方》卷九:荜茇

处方

良姜 胡椒 荜茇 细辛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噙温水,随痛处搐鼻内。

摘录
御药院方》卷九

《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荜茇

处方

荜茇 良姜 细辛各3克

功能主治

主两颧骨打伤,青肿坚硬疼痛,牙车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两唇掀翻。

用法用量

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漱口。

摘录
《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串雅补》卷五:荜茇

处方

荜茇1钱,蟾酥3分,烧盐1钱,川椒2钱。

功能主治
摘录
《串雅补》卷五

《金鉴》卷四十三:荜茇

处方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一切头风兼热者。

用法用量

猪胆汁拌过,搐鼻。作嚏立愈。

摘录
《金鉴》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荜茇

处方

荜茇半两,木香半两,芎藭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高良姜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丁香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3分,芍药3分,人参3分,大腹3枚。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心痛不能食,两胁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炒生姜盐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圣济总录》卷十六:荜茇

处方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偏头疼。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先令病人满口含温水,随病左右,搐人鼻中。

摘录

《博济》卷二:荜茇

处方

虎头王字骨(即额骨)(酥炙)、荜茇(微焙)、人参、羚角屑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噎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临卧、食后温水调下。

摘录
《博济》卷二

《圣惠》卷五十九:荜茇

处方

荜茇3分,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赤石脂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肉豆蔻1两(去壳)。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冷痢,腹痛不食,四肢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其他同名方

《圣惠》卷四十三:荜茇

处方

荜茇1分,胡椒1分,桂心2(1)分,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冷气攻心腹,疼痛不可忍,小儿心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本方用法:上为细散,一二岁儿,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荜茇

处方

荜茇3分,肉豆蔻3分(去壳),赤石脂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丁香半两,白茯苓半两,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3分,当归半两,桂心半两,缩砂3分(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炙,令香熟),陈橘皮3分(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虚劳大肠久冷,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及晚食前煎艾粥饮调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外科正宗》卷四:荜茇

处方

荜茇2钱,真阿魏2钱,冰片1分,麝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湿虫牙,作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半豆许,擦放牙根痛缝中。吐去热涎,温汤漱之,再搽即愈。

注意

如阳明内热作疼,勿用。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荜茇

处方

荜茇3两,桂(去粗皮)3两,麻仁3两,高良姜3两,人参1两,白术1两,甘草(炙,锉)半分,干地黄(焙)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

上为散;如要丸,即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胸中冷痰,上焦客热,心下停水,时发醋心,咽喉空唾,或干呕而渴。

用法用量

每服酒调1钱匕,1日2次;或温酒下2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辨证录》卷七:荜茇

处方

荜茇3钱,芍药5钱,当归5钱,牛乳半斤。

功能主治

利气消湿泻热。主痢疾湿热更兼气滞,中气不顺,口中作嗳,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同煎,1半空腹顿服。

各家论述

方中荜茇最能顺气,且去积滞更神,入之于归、芍之中,更能生长阴血;佐之牛乳者,牛乳属阴,乳乃血类,无形之阴血不能遽长,用有形之阴血以滑其肠中之迫急,则血既无伤,阴又不损,转能佐气以去其结滞,故奏功甚捷,取效独奇耳。

摘录
辨证录》卷七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