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Ròu Dòu Kòu

别名

迦拘勒(《本草拾遗》),豆蔻(《续传信方》),肉果(《纲目》)。

来源及植物形态

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我国广东有栽培。国外主产于印尼、马来半岛、西印度群岛等地。


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采制

4~6月及11~12月各采一次。早晨摘取成熟果实,剖开果皮,剥去假种皮,再敲脱壳状的种皮,取出种仁用石灰乳浸一天后,缓火焙干。


肉豆蔻(煨肉果):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辛,温,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辛而涩,性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手阳明大肠。"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消食,固肠。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


本品辛散温燥芳香,以面裹煨熟去油,可改变其滑泻之性为固涩之能。故入大肠能涩肠止泻;入脾胃有温脾开胃,行气宽中之效。适用于虚寒久泻、脱肛,中焦寒郁气滞、腹胀呕吐、不欲饮食等症。尤以久泻不止兼有湿滞胀满呕吐者用之为宜。如《本草纲目•卷十四•肉豆蔻》引《百一选方》治久泻不止方三首,都以肉豆蔻为主药。其中一方,治久泻而胀满甚者,配伍宽中开胃的木香,以增强行气消胀、开胃进食之功;一方治久泻而胃寒腹冷甚者,配伍大辛大热的熟附子,以增其温暖中焦、散寒除冷之效;一方治久泻而腹痛极者,配伍涩肠止痛的罂粟壳,既可有效地止痛,又能加强固涩止泻作用。但因本品以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为主要功效,补虚扶正之力不足,故用于久泻滑脱之虚证,须与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等补养气血之品配合使用,方可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用于中焦虚寒,但见胃寒作胀、呕不欲食者,常与温中降逆、开胃进食的干姜半夏陈皮木香同用,以增加药力。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入丸散剂1.5-3g。温中止泻宜煨用。


注意:生肉豆蔻有滑泻作用;服用过量可致中毒,产生幻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②《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