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uā Jiāo

别名

大椒(《尔雅》),秦椒、蜀椒(《本经》),南椒(《雷公炮炙论》),巴椒、蓎藙(《别录》),汗椒(陶弘景),陆拨(《药性论》),汉椒(《日华子本草》),川椒(《圣惠方》),点椒(《纲目》)。

来源及植物形态

花椒,始载于《本经》,原名秦椒和蜀椒,分列二条。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等地;青椒主产于东北及江苏、广东等地。


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采制

8~10月果实成熟后,剪取果枝,晒干,除净枝叶杂质,分出种子(椒目),取用果皮。


除去果柄及种子(椒目)。置锅内炒至发响、油出,取出,放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蜀椒,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密盖,四畔无气后取出,便入磁器中,勿令伤风。"


②《本草衍义》:"蜀椒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竹筒中,以梗舂之,播取红,如未尽,更拣、更舂,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生温,热寒,有毒。""太热,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①《纲目》:"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兼入手厥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经。"

《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1.花椒能温中止痛,止泻,适用于中焦寒盛,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之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大建中汤,治心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即以蜀椒配干姜人参饴糖同用。治脘腹冷痛,亦可用花椒炒热布包熨痛处,以散里寒。对寒湿泄泻,寒盛者配附子干姜;湿盛者配苍术厚朴。本品亦可治牙痛,用其煎汤漱口或研末擦痛处。


本品能入肾助火,又能散肺中寒饮,《本经》记载“主邪气咳逆”,《本经逢原•卷三》以本品配茯苓,用治肺肾虚寒,腰痛痰喘,足冷如冰者。


2.花椒能杀虫,用途有二:一为驱杀蛔虫,治疗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甚至厥逆。《寿域神方》单用花椒炒热,以酒淋椒,弃椒饮酒,以治冷虫心痛。《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治蛔厥方乌梅丸中亦用之。现代治蛔虫性肠梗阻,以花椒入食油熬成花椒油食之。一为杀虫止痒,治疗皮肤疮疥、妇女阴痒、男子阴囊湿痒及白秃疮等疾病,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矾煎汤熏洗。现已提取花椒油制成栓剂,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用。

1.孕妇慎服。

2.《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枯楼、防葵。畏雌黄。

3.《名医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4.《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5.《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6.《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肿黄疸因于脾虚而无风湿邪气者不宜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法所咸忌。

7.《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人堕胎。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2.《名医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3.《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4.《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


5.《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6.《本草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一妇年七十余,病泻五年,百药不效,予以感应丸五十丸投之,大便二日不行,再以平胃散加椒红、茴香、枣肉为丸与服,遂瘳。每因怒食举发,服之即止。此除湿消食,温脾补肾之验也。又《上清诀》云,凡人吃饭伤饱,觉气上冲,心胸痞闷者,以水吞生椒一、二十颗即散,取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消宿食也。又戴原礼云,凡人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蛔闻药则动,动则药出而蛔不出,但于呕吐药中加炒川椒十粒,盖蛔见椒则头伏也。观此,则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中用蜀椒,亦此义也。许叔微云,大凡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


7.《本草经疏》:蜀椒,其主邪气咳逆,皮肤死肌,寒湿痹痛,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黄疸水肿者,皆脾、肺二经受病。肺出气,主皮毛,脾运化,主肌肉,肺虚则外邪客之,为咳逆上气,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为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水肿黄疸,二经俱受风寒湿邪,则为痛痹,或成死肌,或致伤寒温疟,辛温能发汗、开腠理,则外邪从皮肤而出,辛温能暖肠胃,散结滞,则六腑之寒冷除,肠胃得温,则中焦治,而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水肿黄疸、诸证悉愈矣。其主女子字乳余疾者,亦指风寒外侵,生冷内停而言。泄精瘕结,由下焦虚寒所致,此药能入右肾命门,补相火元阳,则精自固而结瘕消矣。杀虫鱼毒者,以其得阳气之正,能破一切幽暗阴毒之物也。外邪散则关节调,内病除则血脉通。


8.《本经逢原》:秦椒,味辛气烈,其温中去痹,除风邪气,治吐逆疝瘕,下肿湿气,皆取辛烈以散郁热,乃从治之法也。疮毒腹痛,冷水下一握效,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可知也。

按语备注

此外,同属植物香椒子的干燥果皮,亦作花椒使用。习称"青花椒",其果实多为2~3个小蓇葖果集生于一果柄上,只有一个蓇葖果的较少;直径3~4毫米,顶端开裂,具短小的喙尖。外果皮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少有暗绿色,有细皱纹,油腺呈深色点状,不甚隆起。内果皮灰白色,常与外果皮分离,两层果皮都向内反卷。残留的种子黑色,光亮,卵圆形。气香,味麻辣。主产于辽宁、江苏、河北等地。


各地所产的土花椒,主要为同属植物野花椒竹叶椒、勒欓、柄果花椒等的果皮,亦作花椒之代用品。

  • 消瘀接骨散(丁锷)
    【组成】: 花椒20克、五加皮50克、白芷50克、桂皮20克、川芎50克。【功能】: 温经通络、行瘀止痛。【主治】: 各种急、慢性损伤后的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用法】: 上述药物研成粉未,用少许...

    求道

    畅读VIP

    149

    0

  • 川椒治痿
    数年来,董老在临床上运用川椒为主的复方,治疗五软及痿证,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尝试作一介绍。川椒之用于瘫痪、五软,近代名医恽铁樵曾屡有论及。《药盦医学丛书•药盦医案》记载了川椒温通强筋的儿科病例。其录案完...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98

    0

  • 五大温阳药:附子、肉桂、干姜、吴萸、川椒
    附子、肉桂、干姜、吴萸、川椒,均为热性药,但附子助阳走而不守;干姜散寒,温阳通脉能引附子入肾,而回阳祛寒;肉桂助阳守而不走;吴萸疏肝暖肾,能引热下行,调经治疝等。可见均为热性药,其性味功用又各有不同,...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309

    0

  • 侍诊日记之五:花椒解胃寒
    冬伤于寒,春发病温,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冬寒多令人脾阳虚衰,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冬日养胃乃进补之首要前提,否则脾胃虚寒,善食亦无为。特别老...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01

    0

  • 阳痿用川椒
    朱树宽 川椒,味辛性热,有小毒,人脾胃肾经。功能温中止痛,燥湿杀虫,益火平喘。近几年来,笔者应用川椒以治阳痿50余例,取效甚佳。如治张某,男,29岁。1994年3月2日初诊。结婚5年,阴茎萎软不用已达...

    白术

    签约讲师

    30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