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怀胃痛医案三则
【案一】
路某某,男,38岁,干部,
病史:胃痛拒按,食后加剧,反酸,嘈杂,不欲食,心烦少眠,大便正常,小便黄热。
检查:舌苔白厚腻,脉沉弦不畅。
辨证:气滞血瘀,兼挟湿热。
方药:丹参
丸药:丹参
【案二】
孙某某,女,31岁,干部,
病史:胃脘胀痛已两年,现拒按,烧心反酸,纳食不香,大便经常泄泻,身倦乏力,行经腹痛,心烦易怒。
辨证:肝气横逆,犯胃乘脾,久病入络。
方药:丹参
【案三】
朱某某,女,58岁,居民,
病史:久病胃脘疼痛,食后加剧,饥不欲食,口干喜饮,头晕,心悸,少眠,腰酸,多汗。
检查:舌苔薄白,质紫有裂纹,脉沉弦长。
辨证:肝气犯胃,久病入络,耗血伤津,损及心肾。
治则:调气化瘀,养心滋肾。拟丹参饮合养胃汤加减。
方药:丹参
【评析】
气滞血瘀之胃脘痛,症见胃痛有定处,刺痛,灼痛,拒按,食后痛剧,甚则作胀,或兼有吐血、便血,舌质色紫,脉沉或涩,或细涩,多由肝郁气滞,久病入络,血瘀作痛。一般治疗应分虚实。实者宜活血通络、理气止痛,可用失笑散之类;虚者宜养血止血,柔肝敛肝,可用调营敛肝饮之类。吴老认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首先应辨明气血虚实,实者活血须行气,络通则不痛。丹参饮虽方小药简,但有调气化瘀之功。方中丹参能化瘀生新,檀香调气,砂仁畅中,若再随症加减,配伍得宜,则可收良效。
如案一,属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吴老认为其证属实,以丹参饮调气化瘀,加栀连二陈汤,吴茱萸、六曲、通草散郁泻火,利湿和中,胃痛渐止,后以原方去吴茱萸、黄连、通草,加炒枳壳、炒麦芽、生甘草制成丸药久服,未再复发。
案二为肝气横逆,犯胃乘脾,久病入络,吴老因其兼见烧心、反酸,心烦易怒,大便经常泄泻,身倦乏力,认为是肝强脾弱,湿热不解之象,治应兼调肝脾,故以丹参饮加香附、陈皮调气化瘀,加黄连、吴茱萸、白芍、木香散郁泻热,化湿和中,加茯苓、山药健脾益胃而取效。后以原方去吴茱萸、黄连,加生瓦楞子、郁金制成蜜丸常服,巩固疗效。
案三系肝气犯胃,久病人络,伤及胃阴,损及心肾,故兼见头晕、心悸、少眠、腰酸、多汗之症。吴老认为,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耗伤胃阴,若只知调气化瘀,则势必愈伤胃阴;若只顾养阴和胃,则又恐滋腻留瘀,因症用药,兼治为妥,故以丹参饮合养胃汤加石斛、枸杞子、炒枣仁、生杷叶、炒谷芽共奏调气化瘀、养阴和胃之效,竟药后痛止,原方加白芍制成丸药常服而愈。
从上观之,3例气滞血瘀之胃脘痛,各有不同兼症,吴老同用丹参饮随症加减,取得良效。可见治病必须谨守病机,辨证施治,用药审慎,配伍得宜,是为重要。
版权声明:
本案选自《吴少怀医案》,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