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地
章次公曰,有好学深思谋虑之人,用脑过度,透支心力,头晕欲扑地者,用熟地二三两煎服有效,加小剂量陈皮或者砂仁,可以防止熟地之滋腻碍胃。有位白领,他在公司策划部里头工作,每天都要大量地用心动脑,经常头晕腰酸,不知为何,做了诸多检查,也没找出原因。小指月一摸他心脉数但沉取却力道不够,明显用心过度,暗耗精血,再看他尺脉,偏细,也是一派精血不足。病人说,大夫,我的工作就是要用心动脑,没办法,免不了啊。老爷爷说,高明的脑力工作者,不在于他有多么拼命地用脑,而在于他能够及时地停止用脑,让身体放松,不然的话就像不断加快的列车,刹车系统没有了,最后就危险。这白领是是个聪明人,他马上领会到老先生所说,便说大夫,我确实白天用脑过度后,晚上想静也静不了,时常要靠安定才能睡觉。看来我要少用头脑了。老爷爷说,没错,少用心脑,多动手脚,你的身体才会更好。随后叫这病人用二两熟地煎水,加点陈皮便不会碍腻,直接补其肾精肝血。古人说熟地就是药物中的膏油,最善于补充人体消耗的膏油,果然这病人吃了一段时间后,腰酸消失,头晕不再出现,晚上睡觉也好多了。老爷爷说,这是一个用脑过度,透支心血肾精的时代,肾虚则腰酸头晕,心虚则卧难安。用熟地来治疗腰酸头晕,世人皆知,用熟地来治疗失眠就比较少人知道。小指月说,是不是因为熟地补肾,腰为肾府,而肾气又通过督脉上通于脑,脑为髓海,熟地补骨生髓,荣养大脑,大脑得到精油供应就不晕。老爷爷点点头说,熟地能治疗失眠,也取它补肾助肾封藏,若肾虚脉细数者,用熟地滋阴,则数脉自平,肾能封藏,则神志可安。回忆1958年,老朽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执教带领同学实习时,曾在门诊部遇到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头眩,眼黑,视力下降已近2年。主诉西医检查神经衰弱、血压偏低,症状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有时身上怕冷,腰痛腿酸。诊其脉沉微无力,舌红苔薄白而干。当即考虑按肾亏阴阳俱虚论治,给予《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嘱咐患者非多服不易奏功,照商品成药说明加倍应用,以2个月为期。疗程过后复诊,言开始颇见功效,服至40天便转入停滞状态,无明显进步。我在黔驴技穷之际,想起了景岳所说“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两句话,怀疑丸中的泽泻、茯苓习称“二泻”,淡渗也有伤阴之弊,最好更换他方,由于左右归丸市场短缺,只有改用汤剂。这时还有几位同学建议,《景岳全书》记载熟地黄可燮理阴阳,何不藉此用之加以观察总结经验?于是就单开了60克,因恐熟地黄腻膈影响饮食,增入砂仁3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连吃20日,不意,竟得到异常效果,患者病去大半,血压上升,仅心悸气短“减不足言”,头眩眼黑的症状,基本解除,而且怕冷的表虚现象也大有好转,遂仍以原方为柱石,又加高丽参6克(冲),紫石英15克,令其日饮1剂,分2次用,再服1个疗程。事经半年,在济南火车站候车室内偶遇该同志,他说共吃药40帖。已经治愈了,感激之情,溢诸言表。通过这个病例,可以获得三方面的知识,一是熟地黄功效,确实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证明张氏学说从临床来,属经验家言;二是生地黄炮制,已改变了寒凉之性,熟地黄转为温补;三是本药不但无“伐阳”之弊,通过其温化作用尚能煦阳,更突出了“补”。章次公曰,《黄帝内经》讲肾藏精,又曰肾为作强之官,其充在骨,其华在发,其窍在耳。近世凡精神萎靡,须发枯燥,腰膝酸软,耳目不聪者,无不责之肾亏,尤其以好色纵欲导致肾亏多见。于是熟地之用大矣。而青年好色纵欲,老年长发哮喘,用普通定喘之剂无效,必须以熟地、肉桂同投,其势始杀。小指月拿起窗台上的油灯,疑惑地问,爷爷,这油灯,晚上我明明加满油了,怎么现在一点油都没有,不可能一个晚上就用光了。老爷爷指了指窗台下面那滩油迹说,油瓶漏油了,所以上面的火不能再光明。找到了原因就好办了,小指月立马把漏的油瓶补好,然后再添油,油灯就恢复了光明,而且可以用好久。这病人点点头说,我腰酸的病从年轻就开始了,几十年都没有彻底好过。老爷爷笑笑说,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很多哮喘短气,大脑痴呆,记忆力减退,这些老年常见病都是因为年轻时嗜色纵欲所致。小指月说,爷爷,怎么年轻人种的病因,到老来时才收到病果啊,时间跨度这么长,哪有那么容易发现治疗呢?老爷爷说,慢性病就是病因长期持久,你都不容易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容易控制,特别是少年纵欲嗜色过度,就容易提前早衰,你看很多人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目不聪,说白了就是下面精华漏掉了,吃再多营养都不管用,就像你油灯下面出现裂缝,你加再多油照样漏光光,里面是空的,不充实,那么就不能明亮,人体如果因为纵欲,搞得殚精竭力,脏腑空虚,很快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就像油灯亮不起来一样。小指月恍然大悟,油灯漏油了,所以不光明。人纵欲漏精了,所以不聪明。原来纵欲好色,伤到肾精,不仅会让青年人事业难成,更会让老年时得很多难治的疾病。原来这肉桂是命门肾的钥匙,可以打开命门,熟地就像肾的燃料进去补充,这样燃料充足,火又点起来,就能迅速温暖周身,热力四布,喘促可平。这老人家吃上两剂药,喘促就大减,再吃几剂药,发现呼吸深沉了,人有精神了,走路有劲,腰酸大为减轻。他自己都知道不能再纵欲了。邻村李媪,年七旬,劳喘甚剧,十年未尝卧寝。俾每日用熟地煎汤当茶饮之,数日即安卧,其家人反惧甚,以为如此改常,恐非吉兆,而不知其病之愈也。一顽固腰痛患者,只要在空调房里呆超过一小时,腰痛就绵绵不休,整天都受不了,或者晚上睡不好觉,以及熬夜过后,第二天腰痛不止,坐立难安。小指月说,凡痹症,无不由于外感风寒湿,加上内脏空虚,而在空调房呆久容易腰痛,是因为外感风寒,逐渐加重。至于劳累或熬夜有腰痛发作,是因为肾虚精亏。老爷爷点点头,知道指月分析疾病已经能够用中医基础理论了,小指月接着说,风湿顽痹,腰膝酸痛,可以用独活寄生汤。哪知这病人摇摇头说,大夫,你说的这个汤方我吃了很多,效果都不理想,所以才找到你这里来。小指月再细细摸他脉象,发现轻取有紧之象,重按力道不够,可见外寒里虚,可为何用独活寄生汤,效果不理想。老爷爷笑笑说,中医不传之秘全在于剂量,同样的一方同样的药不同的剂量,使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就像小孩子拿着飞镖往靶心上丢,同样的飞镖,同样的方向,能够正中靶心,可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去丢,效果就不同,运动员的力道可能直穿靶心。小孩子的力道可能射中了靶心,也会掉下来。小指月说,爷爷,你的意思是要重剂起沉疴,老爷爷点点头说,欲起千钧之石,必用千钧之力。独活寄生汤里头有几味药非常关键,独活、细辛要重用,独活30克、细辛10克,这样才能顺其性,将风寒发散出去,但宣风通气太过,必定会导致正气亏空,如果尺脉空而力道不够,这时非重用熟地不足以镇之守之。熟地重用40克,桑寄生用20克。病人从来没有服过这么大剂量的药,但看老先生果断的语气,也就不再怀疑,于是服用这汤药,一剂微微出汗,腰背酸痛感尽失,三剂腿脚轻便,好像一下子恢复到好几年前的样子。随后老先生又教他要慎风寒,惜精神,少一分风寒,就多一分正气,多一分精神,就少一分邪气。风湿痹症后期,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修身养性,而不是依赖药物。熟地黄甘温,补血生津,滋养肝肾;细辛辛温,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熟地黄以守为主,细辛以走为要;熟地黄滋腻,易于助湿碍胃,细辛轻浮上升,气味辛散,易于伤正。二药配伍,一守一走,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有补真阴,填骨髓,止腰痛之妙用。王某,男,67岁。腰酸腰痛10年。曾服用中西药物数年,虽见减轻,惟不能根治。每当阴雨天气,则腰重如坠五千钱,腰痛如裂。患者平素身体虚弱,气短、胸闷,耳鸣,双目干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药用:熟地黄30g,细辛、独活、秦芜、牛膝各12g,杜仲、桑寄生各15g,黄芪、丹参各20g。守方服用月余,10年顽疾尽除。冯氏所著本草,谓熟地能大补肾中元气,此亦确论。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即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作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无效。至陈修园则一概抹倒,直视熟地为不可用,岂能知熟地哉。寒温传里之后,其人下焦虚惫太甚者,外邪恒直趋下焦作泄泻,亦非重用熟地不能愈。癸巳秋,一女年三十许,得温病,十余日,势至垂危,将舁于外。同坐贾××谓愚知医,主家延为诊视。其证昼夜泄泻,昏不知人,呼之不应,其脉数至七至,按之即无。遂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生杭芍各一两,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碗,趁温徐徐灌之,尽剂而愈。指月按:张景岳曰,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大便滑泻,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用熟地,可如果久泻不愈,耗及真阴,连粘液都泻伤,此时如果不是重用熟地,追回真阴,以厚肠壁,何以能拯危救逆。熟地黄的滋腻,不可能因拌了砂仁而不影响脾胃的运化。因熟地黄需久煎,而砂仁必需后入。砂仁拌了熟地黄,同时入煎,砂仁的挥发油早已挥发掉,怎能起到减少熟地黄的滋腻而不影响脾胃运化的作用呢?我认为熟地黄不要和砂仁拌,只要把砂仁后入就行了。指月按:当然熟地要跟砂仁同用还是用酒炮制,这都要因病而异,张景岳曰,有用姜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如果阴虚气滞,用熟地还可以加陈皮等行气醒脾之品,既能消化其滞腻,又可行散其气机瘀滞。指月按:张景岳提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可见熟地能重滋其阴,以生化气血,一般炎症都要忌补,可如果气血亏虚,精髓空洞,此时出现的阴疽炎症,如附骨疽,鹤膝风,这是正气不足,无法将炎症浓浊托透出来,所以只是消炎托透,而不扶助正气,大补气血,就像只知道买最精锐的装甲武器,却忘了带粮草一样。而在阳和汤里头,熟地、鹿角胶之品,就是峻补阴阳的粮草,麻黄、白芥子,就如同驱逐邪气的利器。粮草加利器才能驱逐病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