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孙尚见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经验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778

时间:2020-09-08

金华艾克医院 陈博 杨德志

浙江杭州艾克肿瘤医院 孙彩珍


浙江名医孙尚见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20余年,十五岁开始拜师学艺,极善挖掘民间偏方验方,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对于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理法方药有自己独特见解,其验方对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防止肿瘤转移,甚至治愈癌症患者方面,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非浅,感悟颇深,现将其运用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一. 散寒回阳法的应用机理


人的生命,不只是有形的躯体,而且蕴有无形的“生机”,即中医火和热,归结成一点就是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内经》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功能低下,火与热就不足,人体就不能抵御外邪的侵犯。使人体阳气受到损伤,最严重莫过于寒邪,阳气受伤则形成阴证。张景岳把寒邪分为外来之寒和本来之寒。本来之寒就是指与先天禀赋关系密切情况。因此张仲景总结“寒”的成因说:“或因禀受,或丧敗,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终生。”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把寒症归纳为“口不渴,或口渴而不欲饮冷,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为阳气虚弱,阴湿内停征象。里阳虚则生化鼓动无权,表阳虚则卫外无力,最终导致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据前来我院就诊全国各地病人,无论是长江以南还是长江以北,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寒型和偏寒型症候者,占中晚期肝癌患者30%。


脾为后天之本,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要靠脾胃来摄取后天水谷的营养,肾精的封藏也要靠脾胃之气的不断补充,而脾胃能正常完成消谷、布谷、营养全身功能也需要其他脏腑阳气的鼓动,特别是命门相火和心之君火补充鼓舞分不开的。从五行上讲,中焦水谷精气上输到肺后,贯穿到全身要靠心阳的温化,因此,心阳温化是脾胃精气的运输的动力。肾与心对脾胃功能的补充是有所偏侧的:肾火主要补脾土,若见能食不能化,乃胃不病而脾病,治当补脾,补脾之阳,尤要注意补肾中之火。心火主要补胃土,若不能食,食之安然者,当补心火。所以胃之阳当责之心,脾之阳虚当责之肾,心、肾之阳俱虚,脾之阳自然不足;脾胃之阳不足,也要消耗心肾之阳,就形成了内寒。


寒型和偏寒型临床症状:腹胀满喜温,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呕恶、腹泻、不消化、白舌淡或淡紫、苔白或白腻,脉弦缓。治法:温阳散结,解毒祛湿。基本方为:制野生鳖甲、铁梨铧霜、桂枝茯苓吴茱萸、姜半夏、熟附片、野灵芝薏苡仁石菖蒲、香榧等。如果寒邪日久郁胃肠而致的冷结便秘失眠、全身及肛门处出现瘙痒、头面及颈项部出现疮疽,此时不但要温振中阳,还要攻下寒凝积聚,使阳气较快恢复。方药加用桃核承气汤等。


其中桂枝、制野生鳖甲、铁犁铧霜、熟附片、吴茱萸温阳散结,软坚抗癌;姜半夏薏苡仁石菖蒲茯苓解毒祛湿;香榧行气护中;野灵芝扶正抗癌。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温阳散结抗癌药有确切的抑瘤作用,其抑瘤机制主要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抑制致癌物质等。其中有些药物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刺激T细胞、NK细胞等可能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病案举例:


病案一 孙某,男,60岁。浙江东阳人。


2004年8月26日初次就诊。患者于2004年6月份因”肝区隐痛1周”就诊于东阳巍山医院。经B超检查示:肝左叶见3.9*2.8cm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6月30日在同一医院做CT示:肝左叶内见大小1.6*3.2cm低密度结节,诊断为“肝左叶占位,MT可能性大”并行三次介入治疗。04年8月肝功能:ALT 82u/l ;AST 65u/l ;GGT57u/l ;ALB37g/l。现:腹胀纳呆,头晕乏力,喜温,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呕恶、腹泻水样便日3至4次。双下肢浮肿,二便尚可。舌紫苔黄腻,脉滑。


辩证:脾肾阳虚,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癌毒内生。


治法:温阳散结,疏肝利胆,破血化瘀,抗癌排毒。


予:鳖甲温阳消癥汤 三棱5g 莪术5g 野灵芝20g 舌草粉7g


9月23日二诊,舌紫苔厚脉滑。B超示肿块已消失。上方加蒲黄9g 五灵脂9g


患者一直坚持服药5年余,病情稳定。


二.败毒排毒法的应用机理


癌毒是原发性肝癌致病的病理关键,在发病及病理演变过程中,癌毒贯穿于整个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始终,即使在病程后期,正虚邪也盛。[2]攻下败毒、排毒是驱除邪气有效方法之一。中晚期肝癌,通常治疗大法是扶正祛邪,但谁主谁次,需要我们探讨,我们坚持治疗补不宜峻,攻不宜慈,以攻为主治疗原则。肝癌患者人体内主要有癌毒存在,引起瘀血、毒火、痰湿、食积停滞,肝癌发生是因为因病致弱。所以决定治疗 中晚期肝癌治疗始终立足于祛邪。


下法在《内经》就有记载:“其下者,引而竭;中满者,泻之于内。”张仲景把下法用于阳明腑实症和少阴急下症。以后对攻下法有研究当数金元时期张子和李东垣张子和攻下派观点:正气不能自病,是因为邪气所克,邪去正气自安。李东垣属稳补派,但不废弃下法,而善用温下法。


攻下法用于肝癌临床,有破瘀、驱毒、攻积之功。实践证明,攻下法不但适用于体壮的早期肝癌患者,而且适用于体弱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后的复发患者)。使瘀化毒散,《儒门事亲•凡在下皆可下》:“内经一书,惟以气血流通为贵。世俗庸工,惟以闭塞为贵,又只知下之为泻,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菀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通过我们临床实践,攻下法在中晚期肝癌患者大胆使用,不但不会伤正气,而是不补中真补。肝癌中晚期,病人体内癌毒与瘀血痰饮、食滞等病理产物相结蓄积,才能导致癌肿进一步发展、转移。而瘀血痰饮、食滞等病理产物停留又消耗人体正气,阻碍了脾胃之气升降,因此,通过攻下法治疗肝癌,不仅是为了消除有形之物,更主要是通过攻下法,破除积滞、痰积、结气,达到驱除癌毒,正气自复目的。


正常血液、津液荣养人体的功能。因某些原因运行发生障碍,久则成瘀成痰。引起血液、津液运行障碍最重要原因是肝疏泄功能的失常。常用药物如:赤芍红花桃仁三棱莪术青黛夏枯草等入肝经。所以化瘀治痰常从疏肝理气入手。


脾胃是人体升降枢纽,脾胃升降失司,也会影响肝胆气机通畅。所以治疗肝癌,不只从肝胆治疗,也要脾胃治疗。肝胆和脾胃的生理特性是“肝气宜升,胆气宜降;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胆火胃气宜降为和;肝气、脾气宜升为顺。在治疗上,利胆是为疏肝,降胃就是为升脾,所以利胆降胃就是治疗肝脾。明代李挺《医学入门》说:“肝与大肠想通,肝病宜同大肠大肠病宜平肝。”所以通大肠、降胃气不仅攻下肠胃积滞,升脾之清气的需要,而且是理气疏肝,消除瘀血痰积癌毒需要。


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攻下法是祛邪需要,另一方面,从攻下法本身来说,却能起到邪去正复作用。治疗中晚期肝癌,治疗首要破除癌毒,破淤、消积、涤痰、软坚为消除癌毒有效方法,在治疗过程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服法,服药期间一定要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药物蓄积性中毒。


热型和偏热型临床症状:腹胀满,右胁胀痛肝脾肿大黄疸,身热不扬,小便短黄,舌红或绛,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治法:败毒排毒,软坚散结,宣降肺气,清热利湿。基本方如下:制野生鳖甲、铁犁铧霜、桑白皮旋覆花、土圞儿、墓回头、葶苈子茵陈白花蛇舌草等。随证加减:失笑散白茅根仙鹤草垂盆草


其中,制野生鳖甲、铁犁铧霜、旋复花、土圞儿、墓回头、白花蛇舌草败毒排毒,软坚散结。葶苈子茵陈宣降肺气,清热利湿。


败毒既不可过或不及。用药时间长短及用量大小要视毒结深浅、瘀滞久暂而定,一般攻下之后,食欲振,排除异物后身轻有力预后佳。如果攻下后大便仍不通,肿块不软,还应在攻,但需顾及脾阳。对于久病癌肿长期不消患者,在使用攻下治疗时,要注意久攻必伤阴,可加菟丝子、龟板等。恶心呕吐,可采用寒药热服、热药冷服,或少量多服的方法。败毒药多苦寒,注意不能伤脾阳,可加蜂蜜调中(糖尿病除外。


病案举例:


病案一: 罗某,男,61岁,瑞安柏犀街人。


2004年12月17日由家属代诊。2004年10月份患者因“胃脘部不适”就诊于瑞安市人民医院,检查胃镜示:多发性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炎。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于10月25日行B超检查:肝内实质性占位,胆囊结石。CT检查示:肝左叶团块状密度增高影,约6.5*8.5cm。生化检查:ALT75u/l,AST70u/l,GLB49.1g/l,A/G0.79。


辩证:肝气郁结,瘀血内生,气血亏虚,津液亏虚,湿热痰凝聚而成积。


治法:败毒排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解毒除热。


拟诊:原发性巨快型肝癌胆结石伴感染。刻下:一般情况尚可,饮食二便调,夜寐欠佳。无黄疸。予:鳖甲败毒消癥汤 莪术粉5g 五灵脂9g 蒲黄9g 野灵芝10g


2005年1月15日二诊,服药后排气增多。余可。上方加铁角菱15g.


3月2日三诊,复查B超,肿块58*59*58mm。上方继服。


3月26日四诊,鼻衄,耳鸣,大便干。上方加仙鹤草45g 制龟板15g 以养阴润燥止衄。


5月14日五诊,自我感觉好。上方加天葵子10g 。


7月16日六诊,无不适。自行减轻药量,一剂分两天服。


2006年3月4日九诊,复查B超,肿块已消,肝内见1cm囊肿。上方继服。


2007年4月4日十四诊,复查B超,肝内又见47*43mm肿块,无不适。上方加金丝地甲胶囊 4#.Tid.Po.


6月26日十六诊,心悸。心电图示:房性早搏。上方加珍珠母15g。


12月27日十九诊,瑞安人民医院B超示肝内未见明显肿块。


2008年期间患者间断无规律服药,总计服药不足6个月。期间又在外院服药。


08年11月27日复诊时,肿块增大至109*102mm,左肝外叶见24*20mm。患者时有发热。上方继服。


2009年6月13日某次复诊,肿块达14*10cm.舌紫苔白厚,脉滑。法拟疏肝解郁,软坚排毒,活血祛瘀。予:①鳖甲消癥汤 莪术片8g 蒲黄9g 五灵脂9g 制龟板15g 天葵子10g 香茶菜15g ②金丝地甲胶囊 4#.Tid.po.


现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仍在服药治疗。


三 、从肾论治中晚期肝癌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 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在胚胎成形后藏于肾,,及肾藏“先天之精”,在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和各脏腑化生的精气等组成的“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和资助下,化生一身元气,发挥生理效应,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现代医学认为基因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而基因位于染色体中的DNA上。因此中医肾与染色体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肿瘤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基因病,基因组学认为尽管遗传基因决定个体发育的基本模式,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控于环境的刺激或环境信息。其中环境信息对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分化、发育等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各种生物细胞内的许多原癌基因(c-onc),它们的DNA序列十分相似,具有真核 细胞基因的一般特性,即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序列相当保守,而内含子可能有较大差异 。在受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外来因素作用而使c-onc活化时,才会引发细胞恶化和/或获得 永生化,即可形成肿瘤。因此,癌症是个多基因疾病,包括遗传性基因缺失和后天获得性基因缺损,美国环境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苯并芘可使 p53 基因突变(G -gt; T);AFTB1 对 Cyp2D6基因活化者更容易发生肝癌。所以我们治疗肝癌可以从中医“肾”着手,治疗过程中时刻把握肾的功能状态。常用治疗药物有菟丝子、首乌、巴戟天、薜荔果等补肾 ,地龙蝼蛄等通肾络。


参考文献

[1]贾英杰主编.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91

[2]叶丽红,程海波,吴勉华等.原发性肝癌中医病机思考[J].中医杂志,2010(6):557

发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杂志


以下是孙尚见先生,对肝癌晚期患者的中药处方:

(一次性30剂,所以以下剂量为30剂计)

槐角150 海藻240 赤芍150 昆布240 莪术150 龙葵600 蒲公英450

蒲黄150 制鳖甲450 米仁1800 茵陈450 云芝900旋复花240

五灵脂150 夏枯草450


关联词条:

  • # 肝癌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