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睡眠障碍案(王滢 孟繁甦)
陈某,女,42岁,2023年1月17日 初诊。
主诉:睡眠差5月,再发加重伴双下肢乏力1周
现病史:患者于2022年10月25日感染新冠病毒后开始睡眠差,表现为入睡困难,甚则整夜不能睡,多梦,近1周加重,伴双下肢乏力。自行间断口服唑吡坦、奥氮平片。胃纳可,小便正常,大便粘滞。
月经史:血块多,有痛经。2022年发现“子宫腺肌症”(具体不详)。
舌脉:舌淡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中医诊断:不寐
证型:少阳夹瘀血
龙骨30克(先煎)
牡蛎30克 (先煎)
石菖蒲 15克
水煎温服,每天1剂,共7剂。
2023年2月8日 二诊:
患者诉上次用药后睡眠改善,停药后再发。月经将净,伴小腹冷。舌脉同前。
龙骨30克(先煎)
牡蛎30克(先煎)
水煎温服,每天1剂,共7剂。
配合灸法治疗。
2022年2月19日 三诊:
患者诉用药后诸症改善、睡眠好。现自觉双手麻木,晨起口苦。舌脉同前。
龙骨30克 (先煎)
牡蛎30克(先煎)
独活 5克
水煎温服,每天1剂,共7剂。
临证体会:
感染新冠病毒,多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经过中西药治疗后,发热头痛及呼吸道症状消失后,不少人出现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胃纳偏差、睡眠障碍等症。从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邪气存在,而正气已虚,无力抗争,正邪处于相持阶段。在六经辨证上,属于邪陷半表半里的少阳病。
本案为新冠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的患者,中年女性,“舌淡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少阳病的关键在于气郁,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则血行不畅,故见月经血块多、有痛经,舌质淡暗。气郁则津停,痰湿内生,可见大便黏滞。治疗当以和解枢机、理气解郁、活血化瘀为法,佐以安神之品,方拟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配黄芩,和解表里;半夏配石菖蒲,燥湿化痰;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桂枝温经通络,茯苓健脾养心,丹皮、赤芍活血化瘀,郁金行气解郁。
二诊患者诉服药时睡眠改善,停药再发,伴小腹冷。一诊有效即证明思路正确,本可以继续发挥,再予疏肝理气解郁之法。考虑月经将净,伴小腹冷,此时期的生理特点为“经净后血海空虚”,不宜继续宣发疏泄,而应健脾养血、补益肝肾为要务,故方拟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佐以养心安神之品。配合中医艾灸,温经通络、温阳补虚。
三诊患者症状继续好转,新发有双手麻木,晨起口苦。予二诊方加减,去炙草、熟地、山茱萸、龙眼肉、陈皮、半夏,防温补太过滋腻碍胃,加桑枝、羌活、独活,通利关节以除痹。
临床上遇到不少女性患者,均诉感染新冠病毒时正值经期,《伤寒论》认为少阳病因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提示女子经期时正气较虚,要做好防护,以免染病。对于医生而言,要重视女性病人的月经史,不同时期用药思路应有所侧重。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