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恒旺:从暑温论治病毒性脑膜炎
林某,男,时年10岁。
【发病过程】
主诉:昏迷6天。
现病史:患者于1994年8月22日出现发热,呕吐,时有乱语,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病情逐日加重,4天后出现昏迷,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头颅CT及腰椎穿刺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因治疗罔效,告病危,遂出院,于1994年9月1日来我院求中医治疗。
【首诊证候】
刻诊症见:高热,昏睡,神志不清,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尿自遗,肌肉瘦削,面色少华,4日未解大便,唇干,舌红,苔黄燥,脉弦细数。
辅助检查:T39.8℃,P110次/分,R22次/分,BP13/9kPa(98/68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形体消瘦。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双侧眼球向上偏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口角无歪斜。全身肌肉肌张力增高,四肢阵发性抽搐,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颈抵抗,颏胸距约3横指,布氏征阳性。血常规:白细胞9.8x10^9/L,中性粒细胞70%;脑脊液清,白细胞46x10^6/L,潘氏试验(+),氯化物120mmol/L,糖3.6mmol/L。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治法:清热解毒,平肝息风,豁痰开窍。
处方: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5克(先煎),天竺黄9克,生地黄15克,蜈蚣1条,石菖蒲9克,桑叶9克,白芍15克,钩藤15克,全蝎5克,郁金7克,甘草6克,蝉蜕12克,菊花9克。每日1剂,加水300mL煎至100mL,分2次鼻饲。
并予清开灵注射液16mL加入25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随诊过程】
二诊:1994年9月5日
服药4剂,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4天,患者神志已清,抽搐止,拔胃管能进食,大小便能控制,但仍低热,体温37.8℃,语言欠流畅,神情呆滞,时有痴笑傻哭,乱语,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转润,脉弦细稍数;四肢肌张力较高,大便潜血(++)。此乃温邪有外达之势。
处方:生龟甲20克(先煎),鳖甲20克(先煎),生龙骨15克(先煎),川贝母10克,生牡蛎15克(先煎),生地黄15克,白芍15克,麦冬10克,天竺黄9克,石菖蒲10克,甘草5克,钩藤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继续每日1次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三诊:1994年9月11日
热退,语言清晰,可记忆病前事情,能独自步行,但胃纳欠佳,神疲乏力,步态欠协调,时有倾倒,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此乃邪毒已清,气阴不足,拟扶正固本、益气养阴之法。
处方:西洋参5克(另炖),甘草5克,五味子6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鸡内金5克,生地黄10克,山药15克,谷芽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住院1个月,痊愈出院。
【按语】
本例发病于炎夏季节,暑气当令,天暑下迫,地热上蒸,人在其中,加之患者素体不足,暑邪热毒乘虚而袭,故而病暑,以高热、神昏、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小便自遗为主症,中医学称为暑温。其主要病机是暑邪热毒为患。暑为火热之邪,易犯心营,内陷厥阴,耗气伤津,引动肝风而致痉厥。治以清热解毒、凉肝息风、豁痰开窍为法,方以羚羊角、桑叶、菊花清热凉肝,白芍、生地黄养阴和营,蜈蚣、全蝎、钩藤、蝉蜕息风止痉,天竺黄、石菖蒲、郁金豁痰开窍,甘草清热解毒,结合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以加强清热解毒、开窍之功。治疗正切病机,故能获佳效。后期以气阴双补之生脉散加减调理而病告痊愈。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来源:茂名市中医院
余恒旺,广东省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脑病科(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茂名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脑病(神经病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着重中风病、眩晕、头痛、癫痫、失眠症、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