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症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一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50岁以上)。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临床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酸胀疼痛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患足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人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
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下性坏疽。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则红肿明显,患足剧烈疼痛,全身发热。经积极治疗,患足红肿可消退,溃疡可愈合,坏疽局限。若坏疽发展至足背以上,则红肿疼痛难以控制,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形体消瘦,甚则壮热神昏。
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将坏疽分为三级: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三级坏疽发展至踝关节及其上方。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诊断
辅助检查:肢体超声多普勤、血流图、甲皱微循环、动脉造影及血脂、血糖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有助于鉴别诊断,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
一、内治法
(一)寒湿阻络
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分析:脾肾阳虚,感受寒湿之邪,内外相合,则患肢喜暖怕冷,皮肤苍白;寒湿阻络,阳气不能外达于四末,则麻木酸胀,触之发凉;寒湿内阻,气血不行,多走时气血更加瘀滞不达,故疼痛加剧;寒湿阻络,则跌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为阳虚寒盛之象。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减。
(二)血脉瘀阻
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辨证分析:寒邪凝滞,阳气不布,气血瘀滞,则患肢酸胀疼痛;入夜阳气内闭,故疼痛加剧;气血瘀滞,肢末失养,则步履艰难,皮肤干燥发凉,肌肉萎缩;气血瘀阻脉络,则趺阳脉搏动消失;气血瘀阻,则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舌暗红或有瘀斑;弦脉主痛,涩脉主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三)湿热毒盛
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气血瘀滞,郁久化热,或湿热入侵,湿热蕴结,则患肢剧痛,局部肿胀,皮色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热盛伤阴,则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毒盛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连翘、黄柏、赤小豆、丹参、川芎、赤芍、牛膝等。
(四)热毒伤阴
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辨证分析:病邪郁久化热,热毒内盛伤阴,阴虚失养,则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热毒内盛,阴虚失养,则趾(指)呈干性坏疽;阴虚则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方药:顾步汤加减。
(五)气血两虚
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乏力,不欲饮食,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少苔,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形体消瘦;气血亏虚,则倦怠乏力;脾气亏虚,则不欲饮食;舌淡、少苔、脉细无力乃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未溃期可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亦可用当归15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30g,煎水熏洗,每日1次;亦可用附子、干姜、吴茱萸各等份研末,蜜调,敷于患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如发生药疹即停用;亦可用红灵酒少许揉擦患肢足背、小腿,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二)已溃溃疡面积较小者,可用上述中药熏洗后,外敷生肌玉红膏;溃疡面积较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可先用冰片锌氧油(冰片2g,氧化锌油98g)软化创面硬结痂皮,按疏松程度,依次清除坏死痂皮,先除软组织,后除腐骨,彻底的清创术必须待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施行。
结语
脱疽是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下肢,初起足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加剧,日久患趾(指)变黑坏死脱落。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侵袭,气血瘀滞,肢体失养。应与糖尿病坏疽和雷诺氏病相鉴别。寒湿阻络证,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阳和汤加减;血脉瘀阻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味;湿热毒盛证,治宜请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热毒伤阴证,治宜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方用顾步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减。积极配合外治疗法,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戒烟、防寒和防止外伤是本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求道
畅读VIP

79

0


求道
畅读VIP

943

0

云苓
原创投稿
畅读VIP

851

1


求道
畅读VIP

423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47

0


求道
畅读VIP

594

0


求道
畅读VIP

445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620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48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9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