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千金》卷十四:大黄

处方

大黄2两,芍药2两,葶苈2两,大戟3两,朴消3两,杏仁50枚,巴豆7枚。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肠热结。

用法用量

大人7丸,小儿2-3丸,以饮送下,每日3次。热去,1日1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热结不通,不用承气、陷胸者,以小肠虽居下位,治节却在中、上二焦。故取葶苈专攻心下逆满,杏仁开发肺气于上,消、黄荡涤痰垢于下。杏仁力绵,更借备急丸巴豆以佐之;消、黄性下,复采十枣汤大戟以激之;芍药一味,专护营血,即柴胡泽泻汤中用地黄之意。

摘录
《千金》卷十四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

处方

大黄3两(锉碎,微炒),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防葵1两半,琥珀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

制法

上为细末,以米醋1升,熬令稠,入少面煮作糊,和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积聚气,久不散。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前以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六十八:大黄

处方

大黄2两(蒸3度),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金疮烦闷疼痛,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1日3次。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四十二:大黄

处方

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人参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桔梗3分(去芦头),菖蒲3分,柴胡3分(去苗),赤茯苓3分,芎3分,桂心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3分,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细辛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七气,积聚坚牢,心腹胀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渐加至20丸。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大黄

处方

大黄(锉,炒)2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黄耆(锉)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漏芦(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2两,苦参2两,乌蛇(酒浸,炙黄,去皮骨)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疥疮痒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小儿药证直诀·附方》:大黄

处方

大黄1两(酒洗过,采下蒸熟,切片,晒干),川芎1两(锉),甘草1分(锉,炙),黑牵牛半两(半生熟炒)。

制法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风热里实,口中气热,大小便闭赤,饮水不止,有下证者。疮痂初起而能食,食而胀满,不大便而喘急,昏甚而谵语者。

用法用量

2岁每服10丸,温蜜水送下,乳后服。以溏利为度。末利,加丸数再服。

各家论述

《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此方大黄、黑丑攻涤泻下,而以川芎升之,甘草缓之,相辅而行,使泻下而有所制。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附方》


其他同名方

《千金》卷十:大黄

别名

甜葶苈丸、葶苈丸

处方

大黄2两,葶苈子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黄疸,大小便难,喘息促。

用法用量

甜葶苈丸(《圣济总录》卷六十)、葶苈丸(《普济方》卷一九五)。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本方)从《金匮》大黄消石汤化出。被用消石之辛温,以行大黄、栀、柏之苦寒;此用葶苈佐大黄之开泄,不必复用消石之散结也。识此变通之法,可推《金匮》妙用也。

摘录
《千金》卷十

《千金》卷十:大黄

处方

大黄2两,黄连3两,黄柏1两,黄芩1两,曲衣5合。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先食服3丸,每日3次。不知,加至5丸。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本方)从《金匮》大黄消石汤化出。取曲米以佐四黄之涤热,即是消石佐大黄、栀、柏之义。识此变通之法,可推《金匮》妙用也。

摘录
《千金》卷十

《圣惠》卷五十八:大黄

处方

大黄2两(锉碎,微炒),大戟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1两,川朴消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杏仁5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肠热结胀满,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葱白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十五:大黄

处方

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犀角屑1两,猪苓(去黑皮)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川朴消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时气大热不退,谵语,大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麦门冬汤温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二:大黄

处方

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1分,槟榔半两,桂心1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大肠气筵,心腹胀满疼痛,四肢骨节酸疼烦闷,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四:大黄

处方

大黄1两(锉碎,微炒),牛膝3分(去苗),槟榔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3分,人参3分(去芦头),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桂心3分,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并肾气上冲。

用法用量

方中主治“并肾气上冲”,原作“并背气”,据《普济方》改。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六:大黄

处方

大黄2两(锉碎,微炒),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白鲜皮1两,栀子仁1两,秦艽(去苗)1两,龙胆(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大麻仁(别杵如膏)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时气余热不退,发歇不定,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六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