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方和谦浅谈治痰饮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249

时间:2020-09-15

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一语中的,对痰病的广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然痰饮该怎么治疗呢?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今且跟国医大师方和谦学学经验,看看方老有何高招!


1.痰饮的临床认识


痰饮在临床上分为痰悬溢支四类。


痰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之痰饮。”从内科角度讲,这像消化道疾病,结合现代检查手段,“素盛今瘦”是由于肠道吸收差的肠道疾病所致,尤其应注意肠结核。


悬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如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等病,常有“水流在胁下”的表现。仲景的十枣汤甘遂半夏汤是峻猛剧烈的逐水剂,可引起脱水,使用时应注意。近代有用“舟车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案例,但容易引起肝性昏迷、肝功能衰竭,导致没有推广应用。


本人治疗肝硬化腹水症还常用“五皮饮”加减(陈皮冬瓜皮大腹皮赤小豆皮和生姜皮)。另外可加水红花子15~20g,走水入血,无毒副作用。


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小青龙汤在今天看来多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但呼吸疾病也可引起身体疼痛大青龙汤应该是在风湿、类风湿急性发作,“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时应用。


④支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多指呼吸道疾病。


2.痰饮之辨治经验


仲景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因为无湿不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脾主中焦,湿为阴邪。所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指一般规律。


仲景先师治痰饮方有:苓桂术甘汤己椒苈黄丸、大小青龙汤五苓散。对于停痰留饮的慢性肾脏疾患,最后都用温阳药补气行水药治疗。治疗急性发作的水气停留,饮邪停滞病证时,也不要忽略温热学说的应用。例如:朝阳体委的高某,因急性肾功衰竭、无尿症住院。内科请我会诊,我认为此病发生在夏季,暑热伤气,气不化水,故采用了猪苓汤、益元散之类方剂,收效很好,此病人的溢饮(肾衰)是不能用“温药和之”的,而需用清热祛水药方能获效。《温病条辨》也谈治痰饮,记载有六一散、益元散等方剂叶天士吴鞠通认为:三焦腠理,水谷之道路,水火之通路,暑热伤元、伤阴后,也可导致痰饮。另外仲景在《伤寒论》阳明篇中述:“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中就有养阴的阿胶,此证就是因热伤气机而致的饮证。由此可见对于痰饮证“温药和之”的治则,应审证求因,不要千篇一律。


《金匮要略》中有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对比的病案,是仲景唯一举例说明的条文,谈的是麻黄的应用。此条文对我在治疗气管炎时用与不用麻黄很有提示。茯苓桂枝半夏五味子是根据病人的阳气虚否来选用。寒痰留饮,病人血虚,麻黄要慎用。“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缓,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上冲。”此条文说明麻黄有汗无汗均可用,但汗出而喘谓实证可用麻黄,如血虚而喘则不能用麻黄,故不能用小青龙汤麻黄禁忌:咽淋疮衄血汗寒。对喘息的病人,麻黄的生炙、量的大小,需要仔细斟酌。


关于痰证,最常用的是二陈汤,其临床应用广泛,加枳实竹茹温胆汤二陈汤小柴胡汤柴陈汤二陈汤当归熟地金水六君煎二陈汤藿香佩兰名加减正气散。


个人认为在痰核走注的治疗中,《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小金丹、西黄丸对瘰疬、结核、乳腺增生骨髓炎等病的治疗都有深远的意义,但在抗癌的治疗上没有明显的效果。


另胸水不能算在悬饮中。从处方学来讲有臌证丸,方中的甘遂半夏有泻下作用。峻猛重药的应用在什么场合用很重要,本人在门诊用过小承气汤大柴胡汤治疗胰腺炎。重药适合在病房应用,因可以密切观察其效果。


通俗伤寒论》关于痰证的用药思路较多,为时方派。《伤寒指掌》亦可以参考。


关联词条:

  • # 方和谦
  • # 痰饮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