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孙谨臣运用药对经验摭拾

四君人参

浏览:465

时间:2020-09-15

先父孙谨臣业儿医六十九载,他善于从临床实践中把握小儿证候特点,悉心寻求最佳方药,以期得到较好的疗效。兹将他的用药经验摭拾一二,介绍如下: 


1 浮萍薄荷外用 清暑散热 


刘××,男,3岁。

 

夏日儿感暑热之邪,玄府郁闭,以致壮热无汗,面颊殷红似妆,气息声粗,常于寐中惊醒,口渴多饮。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暑热闭肺,毛窍失宣,有劫肝动风之虞。《内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治宜开腠发汗,清暑散热。拟辛凉透表法外治,使药液遍及全身,其发汗泄热之效可唾手而得。药用鲜薄荷150克,鲜紫背萍250克(二药干者亦可,量酌减),煎水约4000毫升(煮沸即可),滤去药渣,注入盆内,俟水温低于25℃时,脱去儿衣,置儿于水中,半仰卧,频繁用手带水在患儿四肢、腋窝及胸背部位按摩,约10~15分钟后,将儿抱起,揩干身体,隔3~4小时再如法1次。洗后,即腠开汗出,热退身凉。 


按:本例为暑令外感发热,与暑温发自阳明者不同。暑温多汗而热势不减,本证无汗而表热炽盛,故开腠发汗,清暑泄热,最为对证。薄荷味辛性凉,有疏解风热、清暑辟秽之效。浮萍味辛性寒,功专解表行水,李时珍谓:“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阳邪汗也”(《本草纲目》)。李中梓盛赞其发汗功效,曾有歌云:“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紫背青皮飘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什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内服三丸,铁汉头上也出汗”(《医宗必读本草征要》)。先父用浮萍薄荷为伍,辛寒辛凉相合,对表热炽盛须从汗解者最为适应。温水浸浴,抚摩肢体,能开发腠理,疏通经络、有助于发汗解热。 


近几年来,笔者用此二药加香薷、豆卷、银花、鲜竹叶大青叶适量,煎水如上法,治疗小儿夏季热10余例,洗1~4次,遍身汗出。体温即降至正常。 


2 蝉蜕全蝎为散 熄风止痉 


徐××,男,4岁。 


壮热憎寒,头痛,哭闹欠安,入夜忽大声惊叫,旋见两目上视,角弓反张,唇颤,四肢搐搦,昏不知人。经家人掐人中、咬足跟后,半晌方苏。天明邀诊,惊风又作,身热灼手,额有微汗,舌红、苔白,脉弦数。小儿肝常有余,春三月肝旺之时,阳邪内迫,鼓动肝风,发为惊厥。急投疏风清热、镇肝熄风之剂,以冀热降风平,方能转危为安。处方;蝉蜕3克,全蝎3只,共研细末。另用银花15克,连翘9克,薄荷(后入)3克,淡豆豉9克,双钩藤(后入)12克,碧玉散(包)15克,金器1件(金戒指或金耳环均可),煎汤,缓缓启齿,徐徐送服。服后约1小时许汗出,热平,惊止。原方再进1剂而愈。 


按:本例为热极生风之候,惊厥频作,熄风止痉,应视为当务之急;身热炽盛,疏表泄热,不失为治病之本。先父认为“急则治标”,痉暂解必将再作;“审因治本”,热邪去则痉自平,必标本并治,始能挽其狂澜。方用蝉蜕全蝎为散,以熄风止痉。蝉蜕善疏风热,又能平肝定惊,用于外感高热抽风最为合拍;全蝎“独入厥阴”,为“风家要药”。先父据《沈氏尊生》“蝉蝎散”去南星、甘草,用治阳证急惊风甚验,加用银花、连翘钩藤碧玉散、金器煎汤为饮,意在表里两清,潜熄并用。笔者常用“蝉蝎散”(蝉蜕全蝎、生南星、甘草)加生铁落、钗石斛石决明石菖蒲等药一并为散,胶囊盛贮,每服6~8粒,1日3服,用治5岁以上儿童癫痫,常能控制发作。 


3 前胡白前同用 下痰止咳

 

曹××,女,1岁。 


感冒咳嗽缠绵不愈,咳则面红气急,呛吐饮食、粘痰,寐时喉间有水鸡声。舌红、舌中根见淡黄薄腻苔,指纹紫滞,脉数。咳时无面紫腰屈及鸡鸣样回声,非顿咳也。证属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治以下痰止咳,“二前汤”主之。处方:前胡白前杏仁各4.5克,桔梗、橘红、生甘草各3克,法半夏、片黄芩各4.5克,大贝母6克,枇杷叶(包)9克。2剂。药后咳减大半,原方继服2剂,咳已。 


按:本例为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所致之咳嗽。“二前”专主降气下痰,气降痰消则咳逆自愈。前胡微寒,白前微温,二药相伍,其性平和,小儿咳嗽无论新久、寒热均可投之。加杏仁、橘半、甘桔、芩贝、枇杷叶等药,其肃肺降气,化痰止咳之效尤佳。 


4 降香血竭为酊 散瘀解痛 


张××,男,6岁。

 

因登高戏走跌仆后,左髌骨、右胫骨部位软组织损伤,局部红肿疼痛,不能运步。血络受损,气血瘀结,予活血消肿止痛药外治。处方:降香血竭各5克,共研细末,加入75%乙醇100毫升浸泡(用时摇晃),用药棉涂搽患处,1日3次,连涂3~5天,可肿消痛止。


按:降香有行瘀止痛作用,《伤科补要》“紫金丹”中,本品与乳香没药川乌松节苏木蝼蛄等为伍,用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李时珍云:“今折伤家多用其节,云可代没药血竭”(《本草纲目》),可见其功效卓著。血竭专主行瘀止痛,适用于外伤血瘀肿痛,李中梓盛赞其“走南方兼达东方,遂作阴经之主,和新血且推陈血,真为止痛之君”(《医宗必读本草征要》)。乙醇有透入肌肤、血络作用。笔者常用二药配制成酊剂,供作家庭常备药品,涂于小儿跌打损伤处(适用于局部青紫,皮肤未破者),屡获良效。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孙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