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滋肾健脾、化痰活血法治愈子宫腺肌症不孕一例(何嘉琳)

求道

浏览:354

时间:2024-03-09

黄某,女,32岁。


初诊:2002年7月10日。


主诉及病史:4年前人流1次,之后每逢经行腹痛,逐月加剧,来潮量多,伴下大血块,周期尚准。末次月经2002年7月4日,腹痛较剧;平素常有小腹隐痛,腰酸,带下量多色黄;结婚后不避孕已3年未孕。


诊查:刻诊适值月经刚净,下腹隐痛不舒,神疲乏力,纳谷不馨,形体丰满。脉沉细,舌淡红,苔薄。B超提示:"子宫腺肌症"。


辨证:脾肾两虚,痰瘀交阻。


治法:滋肾健脾,化痰消瘤。


处方:鹿角片10g 仙灵脾15g 菟丝子30g 川断15g 巴戟天10g 茯苓15g 薏米仁30g  黄芪15g  穿山甲10g  泽泻10g  焦山楂30g  石菖蒲9g  姜半夏10g 山药15g  红藤30g 败酱草30g,10剂


二诊:2002年7月22日。服药后腹痛已除,腰酸减轻,带下量减少色转白,纳谷转香,再拟前方加减:


处方:鹿角片10g 菟丝子30g 仙灵脾15g 茯苓15g 米仁 30g


山药15g  皂角刺9g  穿山甲10g 三棱10g 莪术10g 石菖蒲9g 猫爪草15g  半支莲30g  路路通15g 海藻20g,5剂


三诊:2002年7月28日。月经将届,小腹隐痛坠胀,腰酸,脉沉细,舌淡红,苔薄,拟温肾养血:


处方:乌药6g 片姜黄10g 鹿角片10g  川芎9g  香附12g  仙灵脾15g 当归10g  炙甘草5g  红藤30g 败酱草30g  小茴香5g 泽兰10g  泽泻10g  元胡12g,7剂


四诊:2002年8月5日。昨日经来,腹痛未作,经量中等,腰酸减轻,再拟温经化瘀止痛:


处方:当归12g  川芎9g  仙灵脾15g  牛膝15g  香附12g 元胡12g  益母草30g  小茴香5g  泽泻10g  泽兰10g  陈皮5g  赤芍10g  炙甘草5g,5剂


上法连续治疗4个月,痛经消失,经量减少,末次月经2002年12月18日,2003年1月20 日查血HCG:2.852IU/L,10天后B超提示宫内"早孕。"


【按语】子宫腺肌症中医辨证属“癥瘕”范围,病在血分,瘀结而成。张景岳妇人规》:“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明代李梃《医学入门》:“血滞瘀积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治疗当以活血消癥为大法。但细究其病因,该患者病起于人流术后,胞脉受损,肾气已衰,故平时常有腰酸;经水本赖肾气鼓舞运行,肾虚运行不畅,经血瘀滞于胞中,则经来腹痛,伴下血块。加之患者形丰,责之于脾,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津液内停,则痰瘀交结。该患者病机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而致病之因则为脾肾两虚。故初诊先用鹿角片、菟丝子、仙灵脾温补肾阳茯苓、薏米仁、山药健脾渗湿;穿山甲红藤败酱草化瘀消癥;待脾阳稍振,脾胃渐醒,水谷精微得化。二诊时加三棱莪术皂角刺猫爪草、半支莲等活血消癥之品。三诊时月经将届,用温肾养血鼓舞来潮法,药用乌药、片姜黄小茴香鹿角片、菟丝子当归等,一俟月经来潮则温经化瘀,畅通胞脉,药用益母草当归川芎牛膝小茴香香附。如此标本兼治4月余,诸症消失,继而怀孕。

关联词条:

  • # 不孕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