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甲亢治疗经验
今天说说我对甲亢的了解吧,基本常识我就不提了,中医认为此病多属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所以在治疗上,中医有着较大的优势。
治疗的方剂也是因症状的不同而不同,我想同行们对此病的治疗也不会陌生,我就挑些实用的,有启发性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希望同行们不吝赐教。
本病表现为阴虚阳亢,首选龟板,鳖甲滋阴潜阳,其次选生地、玄参、麦冬等。因为血肉有情之品效果一般都比较明显。如热象明显加知母、石膏。心火加黄连,肝火加龙胆,气虚用黄芪。黄芪为本病必用药,它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免疫来改善甲状腺功能,从而降T3T4,改善症状。注:剂量必须要大,50以上甚至100G。手抖加钩藤、白芍,甲状腺肿我们都知道了,海藻、昆布、黄药子含碘不能用,但可选僵蚕、浙贝、夏枯草、海浮石、白芥子等。突眼加密蒙花、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心悸、失眠、易汗加五味子、枣仁、龙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基本方:龟板30、鳖甲30、生地30、玄参30、白芍40、知母20、黄芪60、僵蚕20、浙贝20、夏枯草20、白芥子15、五味子20、枣仁20。以上仅供参考.但要根据症状的不同灵活变通。
病人3月前失恋,此后逐渐出现失眠,并时有心悸,汗出,手颤症状,每次失眠后其他症状必会明显,近一周症状明显加重,除原来症状加重外,又有面热,烦躁症状,饮食大增,身体反见消瘦,经医院各项检查被诊断为甲亢,现病人面色潮红,身体消瘦,汗出不断,手颤明显,颈前结块肿大,平素急躁易怒,舌红苔黄干,脉弦数。
诊断:甲亢
方药:龟板30、鳖甲30、白芍80、钩藤20、牡蛎30、海浮石20、夏枯草20、知母20、茵陈30、酸枣仁30、五味子20
服药3天后,所有症状均大减,继服10剂,已无所苦。
病人为肝旺体质,因失恋而情志过极,肝火上炎,故见急躁易怒,面红,肝阳化风,故见手颤,旺火久燃,必然伤阴,心阴受损,故见心悸失眠,多汗,胃阴受损而胃火偏胜,故见消谷善饥,火灼致使营液内虚,故见反而消瘦,旺火灼津为痰,随肝火上升到颈前,故结块为瘿,如今旺火伤及阴液,阴虚不制阳,而阳旺更甚,欲断此恶性循环,首要为滋阴潜阳降火,故用龟板,鳖甲滋阴以潜阳,使阴阳平衡,白芍,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颤,牡蛎,海浮石,夏枯草软坚散结,化痰消瘿,知母清胃火,治消谷善饥,茵陈引肝气下达,折其上逆之势,五味子,酸枣仁安神定悸,并敛阴止汗。
此病的病机大多数肝火旺而伤阴,或者因阴虚而火旺,只要抓准病因病机,对症治疗,一般都会获效。
案例2:包某,女,44岁
心悸头晕2月
患者由于母亲4月前病故,曾连续数夜未眠。某天突然出现心悸头晕症状,检查血压为160/90,医生告之过度操劳引起,故未予重视。此后经常失眠,且心悸、头晕越来越重,尤以近2月为显。几天前来我处求治,见其颈前有结块,我建议病人化验甲功。今日带化验单来诊,指标异常,被诊为甲亢。现病人心悸最显,夜里睡眠不佳,头昏而沉,面热心烦,容易劳累,双手平举略有震颤,舌淡红微颤状,脉细数。否认家族遗传。
诊断:甲亢
处方:何首乌30g,生地30g,合欢花30g,夜交藤30g,五味子20g,牡蛎50g,白芥子10g,栀子15g,川楝子15g。
一周后,心悸消失,余症亦减,唯睡眠仍不实。遂加酸枣仁30g,继服一周。今测血压130/80,症状全无。
病人因母病故,连夜不寐,暗耗心血,又因长期失眠导致阴虚。阴血不足故见心悸,头晕;虚火内生,故见心烦,面热。与此同时,病人痛失亲人,情绪低落,气机郁结,加上虚火熏灼,遂有痰核结于颈前,发为瘿病。手与舌颤乃阴虚动风之象。方中何首乌,生地滋补阴血,牡蛎潜阳入阴,阴平阳秘则虚风自熄。合欢花,夜交藤,酸枣仁养心解郁安神,酸枣仁,五味子宁心定悸,白芥子,牡蛎化痰散结,川楝子,栀子理气除烦。此方虽简,然用药处处针对病机,无一而漏,可见,辨证论治乃中医之精要。
版权声明:
四君严选:本文作者汪庆安,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