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uánɡ Yào Zǐ

别名

黄药(《日华子本草》),黄药根(《开宝本草》),木药子、大苦(《纲目》)。

来源及植物形态

黄药子,始载于《日华子本草》,原名黄药。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

采制

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产者为佳。将块茎挖出,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横切成厚约1~1.5厘米之片,晒干。


炮制:拣净杂质,剪去须毛,洗净,润透后切成小块,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苦,平。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归经:肺、肝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


1.黄药子有散结消瘿化痰作用,用于瘿瘤结肿,单用即效,如《本草纲目•卷十八•黄药子》引《斗门方》治项下气瘿,单用浸酒服,亦可与海藻牡蛎昆布等同用。近代有制成黄药子流浸膏,用于治疗多种甲状腺肿


2.本品有清热解毒之功。用于疮疡肿毒,常与金银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应用,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用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常与山豆根射干等同用。用于毒蛇咬伤,可与半枝莲、蚤休、万年青等治疗蛇伤药配伍内服,也可用鲜品捣烂外敷。近代有用黄药子酒剂,或与海藻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山慈菇等同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直肠癌及甲状腺肿瘤等,有一定疗效。


3.本品性寒,有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等症。可单用,如《圣惠方》治吐血不止,单用黄药子一两,水煎服;临床多与其他止血药如蒲黄炭、棕桐炭、茜草炭等同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本品还兼有止咳平喘的功能,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咳嗽气喘者。可单用或配其他化痰平喘药同用。治百日咳者。可单用加冰糖炖化服。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研末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数;或磨汁涂。


注意:本品多服、久服,可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故长期用药者,应注意观察肝功能变化。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2.《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3.《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4.《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人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明矣。"


5.《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按语备注

历代《本草》关于黄药子的原植物,记载不一,且与红药子混而不分。目前商品黄药子,主要为上述品种,虽与多数《本草》所载不类,但与明代《本草原始》所载黄药子之图形及形态描述,完全一致。再证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药用黄药子标本,亦即此种,可见其使用历史已久。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