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普济方》卷二○九:黄连

别名

黄连阿胶丸、胶连丸

处方

阿胶3两(1两炙,1两入药,1两销清作胶),胡黄连1两,干姜2两,大黄半两,无食子1枚(久痢肠滑甚者,加至3-4枚)。

制法

上为末,醋溶胶清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

用法用量

黄连阿胶丸(原书同卷)、胶连丸(原书卷二一一)。

摘录
《普济方》卷二○九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黄连

处方

大黄32两,黄连8两,黄柏32两,栀子(炒)48两,黄芩48两,甘草16两。

制法

上为细末,过罗,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利水通便。主胃肠滞热,湿热黄疸,口舌生疮,胃热牙痛,大便干燥,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

孕妇勿服。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黄连

处方

黄连4两(分作4分:一生研,一炒研,一炮研,一水浸晒研),条芩1两,防风1两。

制法

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

肠胃积热,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泔浸枳壳水送下。

冬月,加酒蒸大黄1两。

《仙拈集》卷二:黄连

处方

黄连(酒炒)4两,槐花4两。

制法

上为末,入猪大肠内,两头扎住,入韭菜2斤,水同煮烂,去菜,用药、肠捣烂为丸,如梧桐子大;如湿,加面。

功能主治

肠风脏毒,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米饮送下;亦可作散服。

摘录
《仙拈集》卷二

古今医鉴》卷十三:黄连

处方

胡黄连5钱,川黄连5钱,朱砂2钱半(另研)。

制法

上为细末,填入猪胆内,用淡浆煮,以杖子如铫子,上用线约之,勿着底,候1时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1分,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肥热疳。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至10-20丸,米饮送下。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三

《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验方》:黄连

处方

生干地黄、胡黄连

制法

上为末,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睡时茅花煎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验方

《片玉心书》卷五:黄连

处方

黄连5钱,槐子(炒)3钱,侧柏叶(炒)3钱,枳壳3钱,荆芥穗3钱,地榆3钱。

制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大便下血,久则脏毒,无时下血。

用法用量

陈米饮送下。

脱肛者,加猬皮(炙)3钱。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黄连

处方

黄连(去须)1两,黄柏1两,槐花(炒)1两,桔白矾1两。

制法

上为细末,软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热毒血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其他同名方

《圣惠》卷八十九:黄连

处方

黄连半两(去须),川大黄(锉,微炒)1分,细辛1分,龙胆(去芦头)1分,防风(去芦头)1分,玄参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缘目及眦烂作疮。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熟水送下,每日3次。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千金》同卷注文引《张文仲方》:黄连

别名

羊乳丸、黄连羊乳丸

处方

黄连不限多少,生栝楼汁、生地黄汁、羊乳(无,即用牛乳及人乳亦得)。

制法

取三般汁乳和黄连末任多少,众手捻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岭南山瘴气兼风热毒气入肾中,变成寒热脚弱,虚满而渴。脾胃有热,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

羊乳丸(《千金》卷二十一注文引《张文仲方》)、黄连羊乳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注意

忌猪肉、芜荑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千金》同卷注文引《张文仲方》

《圣惠》卷九十三:黄连

处方

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石脂半两,乌梅肉1分(微炒),龙骨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半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

上为末,软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曰襄)痢,经久不断,增减有时。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粥饮送下,每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九十三:黄连

处方

黄连半两(去须,锉,微炒)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冷热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黄连

处方

黄连(去须)3两。

制法

上为末,用新汲水1碗,浸至60日,绵滤去滓,于重汤上熬,不住手以匙搅,候干,即穿地坑子深1尺,以瓦铺底,将熟艾4两安瓦上,火燃如灸法,然后以药碗覆之,四畔泥封,开窍令烟出尽即止,取出刮下,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肝实眼。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煎甜竹叶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崔氏方》:黄连

处方

黄连2两,当归2两,干姜1两,赤石脂2两。

制法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阴毒伤,鼻口冷。伤寒热利。

用法用量

黄连当归丸(《伤寒总病论》卷三)、赤石脂丸(《活人书》卷十八)。

注意

忌猪肉、冷水。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崔氏方》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黄连

处方

黄连1升,乌梅20枚(炙燥)。

制法

上为末,蜡如棋子大,蜜1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痢不能食。天行痢脓血,下部生(匿虫)虫。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日3次。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