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湿热浸淫
1.临床表现:脐带脱落后,脐窝部仍湿润浸渍不干,创面微红肿胀。
3.治法:清热除湿,收敛固涩。
加减:可加麝香少许,以增强其渗透吸收的作用。
(二)毒热内侵
2.病因病机:热毒侵入,营卫失调,肌肤糜烂成脓,是属脐疮重症者。
3.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5.变通法:清热消毒散(《证治准绳》)加减,药用山栀、连翘、黄连、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银花、甘草等,凉血解毒。若红肿破溃,流溢脓血,波及脐周,不乳,嗜睡昏迷,四肢抽搐,邪毒内盛、内陷心肝者,方用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用羚羊角、钩藤、菊花、银花、黄连、僵蚕,清肝息风镇惊。神昏加安宫牛黄丸。
(三)气血两亏
1.临床表现:脐部溃烂色黯红,甚则色紫,脓血流出,久不收口。低热汗出,腹胀面白,夜卧不安,神萎,不欲吮乳。舌淡苔白,指纹紫。
2.病因病机:病程迁延,气血两亏,邪毒内恋,疮口不能愈合。
3.治法:益气养血,解毒生肌。
【外治法】
用法:研细搽脐。日2〜3次,重者日5〜6次。用于脐湿、脐疮。
用法:研极细,适量调敷脐部,日1〜3次。适于脐湿、脐疮。
3.处方:云南白药。
用法:适量涂脐,适于渗出为血性者。
文献与评述
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保护脐部残端,防止尿便、洗浴等浸渍,保持皮肤干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要保持内衣、尿布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患儿换药时注意局部消毒,若有干痂切不可强剥,以免出血和伤及肉芽。
最新资源
更多 >